太陽門之謎
蒂亞瓦納科文化最傑出的象征,美洲古代最著名、最卓越的古跡之一——太陽門就座落在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東南21公裏、海拔4000米高的層巒疊嶂的安第斯高原上。
1548年西班牙殖民主義者發現了這個被印加人稱作蒂亞瓦納科的小村落、並向外界報道後,以精美的石造建築特征的蒂亞瓦納科文化從此就著稱於世了。自那以後,圍繞這個遺址是什麼時代建造的,由何人建造的,究竟是什麼所在等問題整整討論了4個多世紀。
這是一個星散在長1000米、寬400米的台地上的大遺跡群,地處太平洋沿海通往內地的重要道上,遺址被一條大道辟為兩半,大道一邊是占地210平方米,高15米的階層式的阿加巴那金字塔,另一邊是由長118米、寬112米的台麵組成的卡拉薩薩亞建築。該建築至今仍完好無損,四周圍有堅固的石牆,裏麵有階梯通向地下內院,太陽門就座落在該建築的西北角。
蒂亞瓦納科文化是公元5世紀到10世紀之際影響秘魯全境的一支文化。作為該文化的代表太陽門,由重達百噸以上的整塊巨型中長石雕鐫而成,造型莊重,比例勻稱。它高3.048米,寬3.9629米,中央鑿一門洞。門楣中央刻有一個人形淺浮雕,人形神像的頭部放射出許多道光線,雙手各持著護仗,在其兩旁平列著三排48個較小的、生動逼真的圖像,其中上下兩排是麵對神像的帶有翅膀的勇士,中間一排是人格化的飛禽,浮雕展現了一個深奧而複雜的神話世界。這塊巨石在發現時已殘碎,1908年經過整修,恢複舊觀。據說每年9月21日黎明的第一縷曙光總是準確無誤地射入門中央。
在印加人創造蒂亞瓦納科文化年代,尚未使用有輪子的運輸工具和馱重牲畜,因此在這雲霧繚繞、峭拔高峻的安第斯高原上建造起如此雄偉壯觀的太陽門,確實不可思議。16世紀中葉,西班牙殖民主義者見到這座莊嚴的古建築時,曾認為是印加人或艾馬拉人造的。但艾馬拉人不同意此說,認為太陽門遠為古老,是太陽神維拉科查開辟天地,建造了太陽門和蒂亞瓦納科其他各種動人心魄的建築群。歐美大百科全書敘述了兩種傳說,一個傳說說是由一雙看不見的手在一夜之間建造起來的;另一傳說說是那些雕像原是當地居民,後來被一個外來朝聖者變成了石頭。長期定居在拉巴斯的奧地利考古學家阿瑟·波南斯基則在本世紀上半期提出一個假想,認為該文化年代可上溯到13000年前,它建在一個巨大的甜水湖岸上,湖水來自融化了冰河期的冰川,由科拉族,阿拉瓦族締造了史前期的城市,太陽門是個石頭日曆,後來火山爆發或其他自然災禍毀滅這古老城市和文明。但是這些說法僅是神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