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鍾對於很多人來說似乎並不陌生。但是,當問到“什麼是生物鍾”的時候,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回答上來。有人覺得生物鍾很神秘,有人覺得生物鍾很神奇,而有人卻覺得生物鍾根本就是虛幻的。其實,科學家早已經證明了生物鍾的存在,它並不是虛構出來的。而且,“生物鍾”作為一個生物名詞,在中醫的研究中也有很多記載。非但如此,現在非常流行的中醫子午流注也和生物鍾有著微妙的關係。
自然界中,生物鍾是普遍存在的,而且生物鍾現象充滿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南美洲有一種第納鳥,每隔30分鍾,它們就會發出“嘰嘰喳喳”的聲音,一些科學家發現,它們發出叫聲的間隔時間誤差保持在15秒之內,於是當地居民就用這種鳥的叫聲來推算當天大概的時間點,所以這種鳥又叫作“鳥鍾”。植物中這類現象也不少,南非存在一種樹,這種樹的葉子非常大,每隔2個小時,這些大葉子就會自動“翻身”;還有一種野花,產於南美洲的阿根廷,夏季的晚上8點左右才會開放,隻要看見這種花盛開了,那麼當地時間就臨近晚上8點,因此當地人稱之為“花鍾”。
類似的這種現象其實還有很多,而對於我們人類來講,人體的生物鍾現象也是不勝枚舉。比如,某天晚上,你因為飲水過多,半夜起來上廁所,而第二天差不多同一時間,即便是沒有尿意,你也會醒來,其實這些都是生物鍾在作祟。
近年來,生物鍾的概念被提及的頻率增加,人們對於生物鍾的利用也越來越廣泛,如手術前、養生、美容,甚至有學生高考前的生物鍾調節。但是,“生物鍾”的概念,恐怕沒有幾個人能準確地說出來。
人體內的隱形時鍾
在醫學上,生物鍾的準確定義是:能夠在生命體內控製時間、空間發生發展的質和量叫作生物鍾。這句話看上去很抽象,實際上並不難理解,就好像地球的自轉——每個時辰轉過多少角度,能夠接受的太陽紫外線照射是多少,都是有時間限製和量的限製的。
生物鍾其實就是一種生理機製,這種生理機製受下丘腦的視交叉上核來控製。視交叉上核位於口腔上齶的上方,我們人體的一切活動和規律都由它來掌控。生物鍾可以說是人體內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隱形時鍾。科學家經過研究已經證實,人從出生的第一刻起直到生命的結束,體內都存在多種自然規律,例如體力、智力、情緒最好的時刻以及女性的經期,等等。人體內的這種隱形時鍾接受到大腦的指令後,就開始指揮身體的各個器官來發揮作用,通常是以24小時為基礎,逐漸延伸至1個月,然後是四季,以及整個生命周期。
19世紀末期,德國的內科醫生威爾赫姆·弗裏斯和他的夥伴奧地利心理學家赫爾曼·斯瓦波達對人體的一些規律性現象進行了研究。他們通過對病人的長期臨床觀察,終於揭開了生物鍾的神秘麵紗。他們發現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為存在著一個周期性的規律,體力盛衰以23天為一周期,情緒波動則以28天為一周期。20年後,奧地利的泰爾其爾教授通過觀察大學生的考試成績,發現人的智力波動周期為23天。於是,科學家們將這些規律進行了總結,繪製了3條波浪形人體生物節律曲線。20世紀中期,生物學家們才根據一些周期性節律活動,創造了“生物鍾”一詞。因為生物鍾的發生機製並不像人體其他機製那樣被身體內比較明顯的器官控製,所以生物鍾又被人們稱為“人體內的隱形時鍾”。
生物鍾的功能
大家對生物鍾功能的認識恐怕僅限於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比如說一到中午12點就會感覺餓,一到晚上固定時間就會犯困,等等,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生物鍾在發揮作用。其實生物鍾的功能還不止這些,總結起來,生物鍾一共有4個功能:提示時間、提示事件、維持狀態、禁止功能。針對這4個功能,人的大腦中存在著相應的4個中樞,分別是時間中樞、空間中樞、功能中樞、終止中樞。
提示時間,也就是指到了一定的時間,生物鍾就會提醒你該做某件事了。這一點也是我們對於生物鍾體會最深的一點。比如說晚上11點,即便是你還有事情在做,生物鍾也會提醒你該睡覺了,然後讓你產生一係列反應,比如連續打哈欠,或者眼皮發沉。再比如,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幾點上廁所,幾點會餓,等等,都是生物鍾在提示著時間。
提示事件,這一點大家似乎會有疑惑,其實隻需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肯定可以明白。比如說,你的同事甲請你幫忙轉告給同事乙幾句話,但當你的工作忙碌起來,你可能已經不記得這件事了,然而當乙出現在你麵前的時候,你立刻就能想起來,這就是生物鍾在起作用。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的腦海中總是出現各種各樣的知識,千萬不要認為這些知識都是自然而然出現在你的腦海中的,這是生物鍾在發揮作用,是它將這些知識按照一定規則組合起來,然後再依次出現在你的大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