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5石油危機:敲響中國石油安全的警鍾
假定中國建立一個石油期貨市場,我們相信,這樣的市場建立對中國的石油工業來說,也許不可能一下子擁有在全球石油市場的話語權,但是至少創造了條件。中國市場建立起來以後,必然要尊重國際市場規則,但是也完全可以以合理的方式體現出自己的戰略利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研究員楊建龍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工業化建設的規模日益擴大,中國對石油的需求量也迅速增長。2002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從此國內的石油消費需求逐年急劇膨脹。,
身為一個龐大的石油消耗體,中國2008年的石油消費超過了2億噸,因此,有專家預測, 2010年估計要消費3-4億噸石油。可到那時我國生產石油的能力估計是1.8-2億噸。於是,國內的石油產量在近年的徘徊不前,將會為我國的石油消費帶來巨大的障礙。
一向以“地大物博”著稱的中國,也要麵臨“油荒”了。其實,回顧中國的石油工業史,我們尚能看到,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一直是我國的基本特色。若拿我國的石油資源同其他國家相比,並不比別人遜色。以2003年為例,中國石油自產1.69億噸,在世界13個產量超億噸的生產大國中居第6位。
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的是,中國人口眾多,大中小城市近百個,工業化生產消耗的石油非常多。據統計,在1993年至2003年期間,中國經濟維持了穩定快速的增長,相應的,石油的消耗量幾乎也增加了整整兩倍。石油的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缺口越來越大。中國顯然已經心有餘而“油”不足,若任其發展下去,石油問題就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製約因素。
中國該怎麼辦?繼續依賴進口麼?
根據能源專家提供的數據,中國的石油進口一直呈現連年加速增長的態勢,2004年,進口量為1.2億噸;2005年,進口量為1.3億噸;2006年,進口量為1.4億噸;2007年,進口量約為2億噸,2007年,進口量約為2億67萬噸。逐級被突破的億噸大關,警告著中國目前麵臨的危急局勢。一些國外機構甚至預測,將來,中國會取代美國,成為中東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
這樣的消息怎樣看都不會讓人感到高興,相反,卻不禁引起了眾多能源專家的擔憂。因為他們認為,中國的石油安全,正麵臨威脅。
一方麵,分析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很容易發現,石油的比重已經達到了1/4強,雖然沒有美國等發達國家有高達40%之多,但石油對經濟的重大意義早已超過煤炭等其他燃料。隨著現代化生產的進一步開展,中國對對石油的依存度將越來越高,抵抗原油市場突發性時間的能力也越來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