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二 羅氏沼蝦幼蝦增溫培育和食用蝦養殖技術規程(1 / 2)

附錄二 羅氏沼蝦幼蝦增溫培育和食用蝦養殖技術規程(DB32/T926-2006)

1.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羅氏沼蝦養殖的環境條件、幼蝦培育和食用蝦養殖技術。

本標準適用於江蘇地區羅氏沼蝦幼蝦及食用蝦的養殖。

2.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GB13078—2001飼料衛生標準

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

NY5071—2002無公害食品 漁用藥物使用準則

NY5072—2002無公害食品 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

NY/T5159—2002無公害食品 羅氏沼蝦養殖技術規範

3.環境條件

3.1 場地選擇

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交通便利,供電正常。

3.2 水源水質

水源水質應符合NY5051的規定,其中溶解氧應在4毫克/升以上,pH值7.1~8.5。

4.幼蝦培育

4.1 培育池建造

4.1.1 麵積

培育池口寬6米、長100米左右。在培育池中築一腰埂,2/3的麵積作育苗用,1/3的麵積作預熱池用,30天後挖去腰埂分稀養殖。

4.1.2 水深

培育池挖深80厘米左右,埂高20厘米,池深1.0米以上,水位保持70~80厘米。

4.1.3 培育池溫棚

培育池溫棚可以毛竹片做骨架,毛竹尾做支柱和聯係梁。毛竹片長度8米,兩端分別埋入池埂25厘米,間距60厘米,使竹片呈圓弧形骨架。各竹架間設兩道聯係梁,梁距4米,聯係梁以支柱固定,支柱下端插入池底20厘米,支柱間距1.8米。棚頂用雙層厚度為0.07毫米、寬度為8米無滴薄膜布覆蓋,上麵用尼龍網或繩索縛緊,四周用土壓實(搭建材料可因地製宜加以選擇)。

4.1.4 加熱爐裝配

育苗溫棚池以常壓熱水爐加熱,每個溫棚池配400~500升熱水爐1台。熱水循環管一般用直徑40毫米增強型塑料管,可在塑料管中間接一段增加熱交換效果的同直徑不鏽鋼管,長度為24~48米,壁厚為0.8厘米。

4.1.5 增氧設施

300平方米溫棚一般配0.75千瓦的增氧氣泵;600平方米的溫棚配1.1千瓦的增氧氣泵。氣泵放在溫棚的中部,通過塑料管向兩端送氣。散氣石通過軟管與送氣管相連,一般每3~5平方米設散氣石1個。

4.2 放苗及準備

4.2.1 清池

在溫棚池搭建前,進行藥物清池,水深1.0米時,每畝用125千克生石灰或13千克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5%以上)。

4.2.2 施肥

在放苗前1周,通常施經發酵並消毒去渣的有機肥,每畝用量為100~150千克。放苗後視水質情況適量追施無機複合肥。

4.2.3 水草移植

溫棚育苗池清池後要及時移植適量水草,水草通常選用菹草、馬來眼子菜等,在池內左右各植1行,株距1~1.5米。

4.2.4 蝦苗放養

池內水溫穩定在22℃以上即可放苗。放苗前1天要用少量蝦苗試水,證實藥物毒性消失後方可放苗。放苗密度以2000~3000尾/平方米為宜,後期應分稀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