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4月方案
發育狀況
1.生理發育狀況
體重
男嬰約7.52千克,女嬰約6.87千克。
身長
男嬰約65.46厘米,女嬰約63.88厘米。
頭圍
男嬰約42.30厘米,女嬰約41.20厘米。
胸圍
男嬰約42.68厘米,女嬰約41.60厘米。
坐高
男嬰約42.72厘米,女嬰約41.56厘米。
2.牙齒發育狀況
4個月的嬰兒已開始萌牙,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出現這種情況,萌牙有早晚,有的遲些,有的早些,早些的孩子已萌出1~2顆門牙。
3.語言發育狀況
這個時期的孩子在語言發育和感情交流上進步較快。高興時,會大聲笑,聲音清脆悅耳。當有人與他講話時,他會發出咯咯咕咕的聲音,好像在跟你對話。此時孩子的唾液腺正在發育。經常有口水流出嘴外,還出現把手指放在嘴裏吸吮的毛病。
4.感覺發育狀況
4個月的孩子對周圍的事物有較大的興趣,喜歡和別人一起玩耍。能識別自己的母親和麵龐熟悉的人以及經常玩的玩具。
5.視覺發育狀況
新生兒
短暫的原始注視,自我反射地跟隨近距離中緩慢移動的物體,能在15厘米處調節視力和兩眼協調。
1~2月
開始出現頭眼協調,眼在水平麵上隨移動物體而在90度內轉動。
3月
調節範圍擴大,頭眼協調好。能看見8毫米大小的物體,能判斷物體的大小及形狀。
6月
目光跟隨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移動的物體轉90度。
9月
能看3~3.5米內的人和物活動。
1~1歲半
目光能跟隨懸空的小玩具。
2歲
能區別什麼是垂直的線,什麼是橫線,能用目光追隨掉落的物體。
5歲
會區別斜線、垂直線與水平線。這個年齡喜歡模仿畫一些線條。
10歲
能正確判斷距離與速度,能按住從遠處擲來的球和做一些體育運動。
6.心理發育特點
4個月的孩子喜歡父母逗他玩,高興了會開懷大笑,會自言自語,似在背書,咿呀不停。會聽兒歌且知道自己叫什麼名字。能夠主動用小手拍打眼前的玩具,見到媽媽和喜歡的人,知道主動伸手找抱。對周圍的玩具、物品都會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飲食營養
1.製作嬰兒輔食
嬰兒在滿了3個月之後,就不能單純隻是母乳喂養了,為了保證嬰兒的營養,就應適當增加一些輔助食品,以促進嬰兒消化係統的不斷完善。
下麵列舉一些常見輔食的製作方法:
蔬菜泥
將菜葉洗淨,去莖撕碎,放入沸水中煮開即撈起。用小勺將菜葉研成泥,去除粗纖維,再用少許植物油與鹽旺火急炒即成。
香蕉泥
取熟透的香蕉去皮後放入碗中,用不鏽鋼小勺背用力擠壓、攪爛即為香蕉泥。
豆腐
將煮熟的嫩豆腐稍加鹽攪碎,加入粥或蛋黃中喂食。
蛋羹
將整蛋攪勻,加入溫水半小杯、醬油1茶匙,鹽少許,待鍋內水開後再上鍋蒸8~10分鍾即成,應在正餐中喂,不要在兩餐之間喂食。
肝泥與肉末
將煮熟的瘦肉或肝在幹淨的刀背和砧板上剁成泥,加調料和水少許蒸成肉餅或肝糕,直接喂食或放在粥或爛麵裏喂食。
紅棗小米粥或玉米麵粥
將紅棗洗淨,煮爛去皮去核,壓成棗泥,放在煮好的小米粥或玉米麵粥中再煮沸即可。
肉末菜粥
瘦豬肉50克,青菜2小棵,植物油10克,醬油、精鹽、蔥薑末各少許。1.將豬肉洗淨去筋、剁成細末,青菜洗淨切碎。2.鍋內加入植物油,油熱後下入肉末不斷煸炒,放入蔥薑末,再加入少許醬油炒至全熟即成肉末。3.將炒好的肉末及碎菜加入熬好的米粥內煮沸。待溫後即可喂食。
水煎蛋
雞蛋1個,香菜1棵,澱粉少許,食鹽、香油適量,雞湯或肉湯100克。1.將雞蛋打入碗內,用筷子調勻。香菜洗淨切成細碎末,澱粉溶於少量水中。2.將100克雞湯(清水亦可)放入鍋中旺火燒開,倒入水澱粉收汁,待再次開鍋後將雞蛋液倒入,並加入鹽、香油和香菜末,不停地翻炒,使之成熟,待其形狀很像攪碎的豆腐,質地軟嫩,即可出鍋。
烹調時應注意將雞蛋炒熟就立即出鍋,若炒製過老,水分從雞蛋中溢出,嬰兒就不宜食用了。
蘋果藕粉
藕粉30克,蘋果1個,白糖20克。1.將蘋果洗淨去皮,去核,切成細末待用,藕粉加少量清水調勻。2.將蘋果碎末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旺火煮開後,再用微火煮5分鍾左右,然後將藕粉慢慢倒入鍋中,邊熬邊攪拌,直至熬透明為止。3.加入少許白糖,拌勻,稍涼後,即可喂食。
炸饅頭片
饅頭半個,雞蛋1個,植物油50克,澱粉、食鹽少許。1.將饅頭切成約0.5厘米的薄片。2.將雞蛋打入碗中,用筷子調勻,加入少量澱粉、精鹽調成細糊狀。3.植物油入鍋加熱,然後將饅頭片入雞蛋糊中兩麵塗抹均勻,放入油鍋內煎炸,待成金黃色時即可撈取,待涼後即可食用。
炸饅頭片香脆稍硬,可以鍛煉咀嚼功能。
2.添加輔食順序
無論母乳喂養、人工喂養或混合喂養嬰兒,都應按時於一定月齡添加輔助食品。
從少到多:使嬰兒有一個適應過程,如添加蛋黃,由1/4個開始,如無不良反應,2~3天後增至1/3~1/2個,漸漸加到1個。
由稀至稠:如從米湯開始到稀粥,再漸增稠到軟飯。
從細到粗:如增添綠葉菜,從菜水至菜泥,乳牙萌出後可試食碎菜。
習慣一種食物後再加另一種,不能同時添加幾種。應在嬰兒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添加。
添加輔助食物的順序應根據小兒生長發育所需及消化吸收功能的成熟情況,按月齡順序增加各類輔食。因母乳和牛乳中缺乏維生素C、D和鐵,故可在1~2個月時加添果汁、綠色菜汁、魚肝油或維生素A、D製劑。4~5個月就可添加米、麵糊或稀粥,以增加能量,以先喂大米粥為好,因其極少引起過敏。第5個月起試食蛋黃、魚泥、菜泥、嫩豆腐。第7個月起可加食魚、肉末、碎菜及麵包餅並逐漸準備斷奶。對6~12個月嬰兒除仍哺一定量母乳外,應安排和計算輔食(斷奶期食品)供給的能量和營養素。我國小兒一般以穀類為主,必須另外供蛋白質的輔食,以豆類、蛋、奶類為優。禽肉及瘦豬、牛、羊肉和肝也供給優質蛋白質,但必須切碎煮爛。此外尚應供給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鈣、鐵等),可采用各類有色蔬菜及水果。能量不足應加用油脂類及糖類供給,每餐可增加5~10克植物油。要為嬰幼兒製備營養豐富、適合其消化吸收的各類輔助食物,不能采用成人飲食。
3.添加輔食禁忌
營養不良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1歲以下的嬰兒發病率尤高。除了先天因素(如早產、雙胎、大體重、先天畸形等)外,絕大部分營養不良是因後天的喂養有問題,尤其是輔食添加不合理所致。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過早
剛離開母體的嬰兒,消化器官很嬌嫩,消化腺不發達,分泌功能差,許多消化酶尚未形成,此時還不具備消化輔食的功能。如果過早添加輔食,會增加嬰兒消化功能的負擔,消化不了的輔食不是滯留在腹中“發酵”,造成腹脹、便秘、厭食,就是增加腸蠕動,使大便量和次數增加,最後導致腹瀉。因此,出生4個月以內的嬰兒忌過早添加輔食。
過晚
有些家長怕寶寶消化不了,對添加輔食過於謹慎。寶寶早已過了4個月,還隻是吃母乳或牛奶、奶粉。殊不知寶寶已長大,對營養、能量的需要增加了,光吃母乳或牛奶、奶粉已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應合理添加輔食了。同時,寶寶的消化器官已逐漸健全,味覺器官也發育了,已具備添加輔食的條件。另外,此時寶寶從母體中獲得的免疫力已基本消耗殆盡,而自身的抵抗力正需要通過增加營養來產生,此時若不及時添加輔食,寶寶不僅生長發育會受到影響,還會因缺乏抵抗力而導致疾病。因此,對出生4個月以後的寶寶要開始適當添加輔食。
過濫
寶寶雖能添加輔食了,但消化器官畢竟還很柔嫩,不能操之過急,應視其消化功能的情況逐漸添加。如果任意添加,同樣會造成寶寶消化不良或肥胖。讓寶寶隨心所欲,要吃什麼就給什麼,想吃多少就給多少,又會造成營養不平衡,並養成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可見添加輔食過濫同樣也是不合適的。
過細
有些父母過於謹慎,給寶寶吃的自製輔食或市售的嬰兒營養食品都很精細,使寶寶的咀嚼功能得不到應有的訓練,不利於其牙齒的萌出和萌出後牙齒的排列。食物未經咀嚼也不會產生味覺,既勾不起寶寶的食欲,也不利於味覺的發育,麵頰發育同樣受影響。這樣,寶寶隻能吃粥和麵條,不會吃飯菜,製作稍有疏忽,就會惡心嘔吐,於是幹脆不吃或者吃了也要吐出。長期下去,寶寶的生長當然不會理想,還會影響大腦智力的發育。
4.補充鋅元素
鋅雖為微量元素,但其參與很多的重要的生理活動,與蛋白質、核酸及70多種酶的合成有關。嬰兒期每日需鋅3~5毫克,人乳中鋅的含量高於牛乳,初乳含量尤高,魚、肉、蝦等動物性食物也含鋅豐富,故一般不易發生鋅缺乏。乳母營養不足和未給嬰兒按時增加輔助食品等均可造成鋅缺乏。小兒正處在不斷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因此缺鋅必然會給孩子的生長帶來一係列不良的影響。缺鋅影響嬰幼兒生長發育,挑食的嬰兒常可因鋅缺乏而出現食欲減退,生長停滯。缺鋅的嬰幼兒一般表現食欲差、生長慢、容易感冒,不少孩子還有反複的口腔潰瘍和脂肪瀉。在味覺敏感度的測定中發現鋅缺乏的孩子,一半以上對甜、酸、苦、鹹4種基本味覺都很不敏感。缺鋅還會給免疫功能帶來不良影響,因此缺鋅的孩子容易發生咳嗽、發燒、腹瀉、頭癤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