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渾凝重的情思,飄逸瀟灑的風采——《有目光看久》代序(1 / 2)

雄渾凝重的情思,飄逸瀟灑的風采——《有目光看久》代序

臨街的窗,有一棵高大、繁茂卻又叫不出名的樹,它高傲而挺拔。

春去秋來,凝重的軀體仿佛沉澱著歲月的風霜,它的英姿飄逸的枝葉,又似乎昭示著生命的自信。

那棵樹,掛滿了我無數的夢幻和心緒。多少年來,在這高樓聳立的狹窄的空間,它是唯一能使我注目長久,沉思不斷的風景。

在完成了六集電視片《高原拓荒人》之後,電視播出了,獎也獲了,似乎我走到了我文學生涯的一段輝煌。幹是棄開了多少年來苦苦追求的文學,毅然“下海”。原因有二:一是想超越自我,二是爬格子清貧如洗,坐機關實在寂寞。

由於“下海”帶來了許多的忙碌,卻往往又是徒勞無功,文學也罷,商務也罷,隻有我這顆心欲罷不能。

今天遇見朋友,朋友拿出一本書樣,要我讀一讀,並寫一寫感受。

此刻,陪伴我的是窗外那侏高大的樹,和這本《有目光看久》的清樣。當夏日黃昏的柔光從窗口灑進來,心頭不禁湧出一種重溫舊夢的感覺。

《有目光看久》是黔森的一部作品選集。它分散文、詩歌兩

人加//V私T7/L“丄il認丄山”“分擊厶n如”“IVr?士fcrA”一入

晶瑩剔透的珠寶,被“有目光看久”的無形光繩串成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正如黔森與人合作的一首很美的歌唱道:“有目光看久,猶如一根光繩係手。”

黔森是從雄奇而又神秘的梵淨山中的地質隊走出來的青年作家,他的作品帶有鮮明的高原特色,這種高原特色是以下三種內涵的綜合體現:

首先,它是作家對貴州這塊土地的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的強烈的主觀感悟。

其次,它是作家對貴州少數民族人文環境和氛圍的深刻理解與闡釋。

其三,它是作家在以上兩種背景之下,對貴州地質找礦事業的艱辛與光榮,及自身的經曆,感受的藝術表現。

如《高原夢》,這是一首近百行的抒情長詩,它的氣勢和聯想讓我看後讚不絕口,拍案稱奇。他把祖國比喻成東方的巨人,把青藏高原比喻成巨人的頭顱,把黃土高原,雲貴高原比喻為巨人的兩個美麗而豐滿的乳房,更奇妙的是,作家獨具匠心地把長江和黃河比喻成巨人的兩道目光。當詩中寫到:

“一瀉幹裏的兩道目光掠過滄桑沉浮的版圖

嚴厲而慈祥

隻有這博大而有神的目光才有著生命力的色彩

情在其中”

我不禁被這種恢宏的氣勢、深刻的內涵所感動。高原詩能寫到這份上,可謂少有。

又如:《勳章》

“一條腿的代價並沒有換來一座礦山這成了你終身的遺憾畢竟與山為侶十幾年常望遠山而淚眼朦嚨你說這算不得英雄淚這份上還能說這話同誌們叫你好漢常回來與你舉杯痛飲悲歡

讀到這首詩,我胸中就湧動著一種悲壯感,這是那樣地讓人難以自禁。成功者固然是英雄,勞模,但這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地質隊員則是在地質找礦生涯中默默無聞,不為人所知,他們付出了青春和血汗,甚至生命。作家巧妙地抓住這種一般很少為人所注視的角落與層麵。它的藝術感染力,遠遠超過了一些正麵歌頌地質隊員的作品。

像《血花》,更是這類題材的佳作。《血花》,描寫的是一位

他毅然朝山壁撞去公傷的隊員們死也不肯讓救援的人們抬下山去內疚的望著那

永遠不會被授予烈士的遺體,

血花開在雪地裏鮮豔灼人

紅的血,白的雪,紅白相映,達到了高層次的藝術效果。司機是違章開車,他是不忍心看到隊員們那久居深山而急切的麵孔,才決心違章一試。然而他永遠不會被授予烈士,難怪詩的結尾悲壯的寫道:

“他從此孤零零 ‘

躺在這路邊沒有紀念他的墓碑隻有記事牌一塊‘小心路窄坡陡曾出惡性事故’

多少年過去

勤林則仆心八狽單》皿化奴仰廠則休叭

歌》都是描寫地質隊員悲壯故事的作品,這幾首以悲為肉,以壯為骨,生動地反映了地質人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創業的艱辛。黔森是一個性格豪爽,感情豐富,藝術感受十分獨特的人,他的創作有一種逼人的氣勢,從《山之魂魄》、《隆起與沉陷》、《那是中國神奇的版圖》,你就可感受出來。這些詩都以博大的氣勢和流暢的韻律取勝,猶如一股掠空而過的高原風,讓人驚顫不已。難怪在九二年貴州省省委宣傳部、省文聯主辦的“新長征”文學藝術創作評獎中,他的《地質之戀》組詩在數以千計的推薦參評作品中獨占桂冠,榮獲詩歌類創作一等獎頭名。(當時我得的是影視劇類一等獎,與他同登省“六大班子”領導人頒獎的領獎台。第二天電視台重播那沸騰的場麵對我與家人興奮的一起坐在家裏看。歐陽黔森則不知去向,後來聽說下圍棋去了,一次我遇見他,問及這事,他說:沒啥看頭。那天領獎後的文藝晚會他也沒參加,提前退場下圍棋去了。是圍棋迷,還是文學迷,我至今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