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這是一本純文學作家創作的犯罪小說集。
在中國,犯罪小說一般被歸入通俗文學一類,由通俗文學作家寫作,純文學方麵不屑染指。但近年來這種情況有所改變,我們先是偶爾在通俗文學刊物,如《今古傳奇》、《警壇風雲》等雜誌上發現了著名作家(“著名作家”一詞目前僅定位於部分純文學作家)創作的這類作品;後來,慢慢地,在一些著名的純文學刊物上,如《人民文學》、《當代》等雜誌上也能見到這類作品了。於是情況就顯得重要起來。1998年,《小說選刊》評獎,本書中收入的女作家孫惠芬的《台階》赫然入選,似乎標誌著犯罪小說創作已正式為純文學界所接納。
犯罪小說是與驚險、懸念、緊張、恐怖這些字眼相聯係的,中心在於懸念。而人總是尋求刺激和富有好奇心的,故此犯罪題材作品常擁有廣泛的讀者。通俗小說家抓住讀者心理上的弱點,盡其所能發揮想像力,使情節設置異常複雜,故事中險象環生,搞得人透不過氣來,則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但往往,作品內容的真實性也需要打些折扣。中國過去的犯罪小說創作,難在不脫離生活。寫得簡單了,讀起來沒意思,寫得複雜了,又不像國內發生的事兒,所以顧此失彼,不大容易進入嚴肅文學的行列。尤其在平靜的平均主義年代,社會上犯罪率本來就低,犯罪手段且拙劣,更缺乏產生犯罪小說的土壤。
近些年來不同了,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商品經濟的發展,一方麵帶來物質生產的極大進步,一方麵也不可避免地刺激了犯罪率的上升。在決意不擇手段攫取錢財的人群中,大量聰明、才智和勇氣被用來實施犯罪行動。據法學界人士分析,目前我們正進入建國以來的犯罪高峰時期。高峰時期裏除“案件數量大,質量高”外,犯罪分子“年輕化、組織化、流動化、智能化”是新的特點。這反映了社會生活的重要變化,不能不引起嚴肅作家的密切注意。今日的嚴肅文學或純文學,完全不涉及社會犯罪,可以說已不能嚴肅地對待現實。
在這一背景下,重要刊物上開始陸續登載犯罪小說,數量逐漸增加。時至眼下,這類題材創作已悄悄形成一股氣候,現在我們可以正式精選出一本由純文學作家創作的犯罪小說集了。
每一種人間罪行的升級都標誌著人群中一類矛盾的激化,嚴肅作家處理犯罪題材正是看中了這類題材背後隱蔽的深刻的人文內涵。一般說,他們的作品較通俗文學作品具有更高的文化品位,更發人深省,而不僅僅是編織懸念。反過來說,他們的作品又由於有了較強的懸念而更具可讀性,更吸引讀者,兩方麵自可兼顧。社會生活已經發展得很複雜,複雜到這種地步:生活中有的,小說中未必想像得到;小說中想像得到的,生活中都有。平日我們在報刊上看到的各種奇奇怪怪的事情,足以證明這一點。作家受生活之啟發,經過藝術構思寫出小說,又使生活呈現出人們未曾意識到的眩目色彩。既然如此,今天的犯罪小說就很好看了。
這部小說集的許多作者是公眾所熟悉的著名作家,讀者欣賞過他們不少其他類型的作品,現在來見識他們此一類的創作,也該是一件愉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