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明治內閣(1 / 2)

在新世紀不斷的被洗白的明治天皇,此時正跪坐在廣島臨時大本營的軍營內,審閱著由內閣處理過的公務。

這個小鬼子正值青壯,年富力強,身形威猛。作為傳統上的日本民族的領袖,其確有獨到之處。甚至於在甲午開戰的初期,一舉扭轉了整個國內的悲傷和壓抑氛圍,重整民心,鼓勵起死戰的軍心,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然而就是這樣子的人,居然在後世不斷的被各種公.知和專家洗地,“日清戰爭(甲午戰爭的日本說法)非其天皇本意,是內相伊藤外相陸奧自作主張”,“對清國發出的5日最後通牒沒有經過天皇的首肯”等等言論,凡是個有腦子的,辨不出個所以然嗎?

這就跟清朝戰前屢次克扣北洋海軍經費,戰敗後又要歸咎於李鴻章不添置新艦有什麼區別?反正就是皇帝是絕對無錯的!

12月,擔任了甲午戰爭大本營的廣島上營盤密布,各種機要人員往來急切,電波的信號傳遞不絕。

“陛下,外相陸奧大人求見。”內侍掀開帳簾,對著正中的身影行禮。

倏爾,一個身上帶著片片積雪身影的人闖入,帶著泣音大聲疾呼,“陛下,台灣。。。我們在台灣的僑民,全被殺了啊。。。”

不及說完,便已俯下身,嚎啕大哭起來。

正沉浸在攻陷旅順的誇功中的明治冷不防的被當頭棒喝,豁然站起,幾乎就是難以置信的顫聲,“此事當真?”

“陛下,千真萬確啊!台灣以新建軍第一師師長唐家安的名義下令,以我們在旅順的屠殺為因子進行的報複性屠殺,共計三萬餘人,老幼不留啊。。。”

抖了抖身體,明治差點沒摔倒。二十年精心布局,二十年的鼓勵移民,在外界的報導裏,日政斧以“欲把全國人民趕出去”的行動力大批量移民,混雜了大量精英的諜報人員。而最主要的移民地,有已經實際占領了的琉球、朝鮮,放眼的台灣,以及北美的夏威夷群島,南美的巴西!

可是,卻被狠狠的拍了一個板磚,打得他頭破血流。

“報複性屠殺?”

這不是日本用來裝飾旅順大屠殺的說辭嗎?居然被這麼的反將了一軍!

按了按雙眼間的穴道,有些顫音著,“內閣有什麼對應的方案嗎?”

“沒。。。沒有。。。”

陸奧宗光羞愧難當。誰能夠想得到,一向懦弱的滿清居然也敢有這麼激烈的對抗,這已經完全超出了他們的想象之外,以至於根本沒有任何的應對措施。

想來也是如此,明治擺了擺手,吩咐召集內閣,沒再說什麼。

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當時的日本,正交叉進行兩次工業革命,1888年,日本產業革命出現高潮,因此急需對外的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內本身就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加之國內封建殘餘勢力的濃厚及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的尖銳,因此以天皇為首的日本統治集團急於從對外擴張中尋求出路。

為此,1887年,史稱第一次伊藤內閣的日本參謀本部製定了所謂“清國征討策略”,逐漸演化為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灣,第二步是吞並朝鮮,第三步是進軍滿蒙,第四步是滅亡中國,第五步是征服亞洲,稱霸世界,實現所謂的“八紘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