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帽子拋過籬笆(1 / 1)

把帽子拋過籬笆

——程世旭

整理東西捐義賣時,我無意中找到一套數年前別人送給我的船支模型配件,包裝盒原封未動。

這使我想起了還有許多事情想做卻始終沒做。我從自己的經驗知道,不論在生活的哪一個方麵,因循拖拉都可能誤事。

我拿起那盒模型配件,想起父親年輕時擁有的一條船。我從未親眼看見過他心愛的“迪絲”號,但是家庭照片簿中有幾張父親神氣地駕駛小船的發黃照片。起先我並不知道那條漂亮的白色摩托小船後來哪裏去了。我十幾歲時有一天, 父親看見我老是逃避某件工作,就對我說:“把你的帽子拋過籬笆吧!”

“這是什麼意思?”

他咯咯笑。“你遇到難攀越的籬笆,就把帽子拋到籬笆另一邊去吧,這樣你便非得想辦法攀越它不可。”然後他笑著憶述舊事:“我就是這樣來芝加哥的。”

父親在芝加哥以北約一百公裏的威斯康辛州拉鎮長大,我常常不明白他怎麼會拋下家人和朋友,搬到這個大城市來。

“那時我隻有二十歲,除了那條小船之外,可說身無長物,”他說,“在初夏一個早上,我收拾好衣物,駕駛迪絲號出發,進入芝加哥的貝爾蒙特港。第二天,我上岸找工作。那時人浮於事,工作難找,我幾乎想原船回拉辛去,放棄夢想。但結果我把帽子拋過了籬笆,”他歎了一口氣。“我把迪絲號賣掉,心想,如果我打算留在芝加哥,首先得有點生活費。而且,把船賣掉,我就再也不能回到頭了。”

我知道故事的下文:他在電力公司找到份工作,在舞會中認識我母親,後來在芝加哥創立了自己的事業,生活舒適幸福。可是我特別記得的,是決心的力量。

父親賣掉迪絲號那天起,就把全部精力放在創造新生活上。這個原則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樣適用。你既已破釜沉舟,就不得不勇往直前。

例如,內子貝蒂和我早就打算重新油漆客廳,拖延了很久一直沒動手。最後,貝蒂把我們的帽子拋到的籬笆另一邊。她說:“我已經邀請了幾個朋友星期天晚上來我們家吃飯,並且參觀我們的客廳。”很快就拿了漆油罐出來,兩天後,客廳煥然一新。

我們房子的前業主把臥房一個窗台封住,造了個壁櫥。多年以來,貝蒂和我三番五次說要把那假牆拆掉,讓更多光線透進來。但是那似乎要費很多工夫。

有一天,我弟弟赫勃來看我們。赫勃樂於助人而雙手靈巧,他在那牆上鑽了個洞,以判斷它的結構。“容易極了,”他說:“然後把一塊牆板扯了下來,看得我目瞪口呆。

我們再也不能回來頭了。於是赫勃、我最小的兒子吉特和我三人合力,把那假牆拆了下來。那天還沒到黃昏,我們的臥房室便有了一個漂亮的窗台。那項工作其實很簡單,隻是我的想像力把小事化大而已。要不是弟弟把我推到了非動手不可的境地,我不會做成功這件事。

所以,下次你遇到一件看來困難得似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把帽子拋過籬笆吧。我在閣樓找到的那支船模型配件後來怎麼樣了?當時我兒子彼得一家快要搬進新屋,於是我把帽子拋過籬笆,許諾要砌好那個模型送給他做喬遷禮物。

我沒有食言。兒子也很喜歡那模型船。把我的感受寫下來,還比口頭表達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