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開一家小店亦是如此。在開店前先認清自己的優勢與實力,這樣才能使小店健康地發展。倘若自身還有不足,那麼就要針對不足之處進行完善。隻有全麵提高自身素質,挖掘自身潛力,開一家小店的初步工作才算完成。
第一招認清自己,站穩腳跟再創業
如今,開店創業已成為“時髦”的代名詞,擁有一份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是眾多創業者的美好願望,甚至連許多還在象牙塔裏的大學生也按捺不住創業的激情,爭著搶著要搭上這趟時髦的“列車”。
然而,開店創業的過程是很艱辛的。商場上競爭的激烈程度並不亞於戰場,想開好一家小店,就必須做好方方麵麵的準備工作。分析自身條件,從各個方麵評價自己是否適合開店,這是每個創業者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揚利棄弊,明確自身素質及軟硬件條件,這是創業者成功開店的基礎。
那麼,小店開業之前我們需要考慮什麼?創業之前,我們應當冷靜地想一想,不要看到一些優秀小店取得了成功,就認為“自己也能成功”,從而輕率地創業,導致未來難於自控。
當今社會的很多人都具有強烈的創業欲望,以為隻要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小店,賺錢、贏利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倘若抱著如此輕浮的態度,那麼自己不僅得不到財富,而且恐怕要流出一片“淚海”了。因此,在開店創業之前必須明白自己將來的發展方向,並通過不斷的磨礪來提高自己。
一、從自己熟悉的行業入手
中國有句古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當創業者麵對市場時,眼前出現的是一片嶄新的、廣闊的天地。一個朋友開小超市賺了20多萬元,另一個朋友則憑借著開鮮花小店賺了70多萬元,仿佛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在賺錢。也許你已經眼紅了,但是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想法:按著別人的路子走,我自己將來一定也會獲得豐厚的利潤。
縱觀那些開店成功的人,他們擁有的一個秘訣就是“不熟不做”。也就是說,小店經營的生意,必須是自己熟悉的行業。不能以一個外行的身份盲目地投入,“半路出家”隻會導致將來在事業上遇到巨大的瓶頸。站穩腳跟,盯緊自己熟悉的行業,這樣才容易把握行業未來的發展走勢,這是開小店的捷徑之一。
做自己熟悉的行業,可以駕輕就熟。如果你對於這個行業各方麵的知識和業務都很熟悉的話,做起生意來就會得心應手。否則,一竅不通的業務隻會給你帶來諸多麻煩。
做自己熟悉的行業,這是對小店創業者的基本要求,但這並不等於不熟悉的行業不能做,隻是在創業初期不適合做。待到逐步取得收益後,再擴展經營範圍才是明智之舉。
二、分析自身優勢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自身有足夠全麵的了解。如果在開小店之前就能夠清晰地看到自身的競爭優勢,就可少交或不交“學費”,避免賠本。那麼,哪些方法能夠幫助自己認清自己的競爭優勢呢?
1、心理、職業測試法
目前社會上有不少關於心理、職業能力等方麵的測試,這些都可以作為參考依據。
2、感覺法
對自己無把握的事,人們會本能地產生一種畏難情緒,這是能力不足的反應。與此相反,“藝高人膽大”,如果對所做的事感到信心十足,則往往說明你在這方麵或許有一定的才能。
3、征詢意見法
向自己的父母、同學、朋友、師長或同事征求意見,了解他們對自己的看法及評價。讓周圍的人指出自己的優劣所在。
4、實證法
實證法就是指用事實來證明自己的優勢。有小說才是作家,有畫才是畫家,有發明創造才是科學家。你有沒有開小店的才能,不妨先練練攤試一試,看看自己能掙多少錢。
5、自我反省法
自我反省可幫助我們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才能及事業傾向。認真回想一下在過去的生活及工作中有哪些是自己最樂意做且已取得較大成功的事。分析清楚過去的幾年間自己的性格和“自我形象”的轉變中有哪些明顯的趨勢,能否借以推斷以後的轉變方向及自身發展趨勢。
6、自問法
自問法就是指向自己提出需解決的問題,提問題可分為兩步。先問:“我是誰?”其中要搞清楚的具體問題包括:人生觀、價值觀、滿足需要次序、資質、興趣、能力、學業背景、個人形象、動機、家庭背景和影響、其他性格特征等。再問:“我的優勢是什麼?”包括:目前從事的工作、專業特長、其他資格和技能、社交及與別人溝通的能力、可能發展的技能、社會活動、旅行經驗、工作經驗、喜愛的工作環境、推銷產品的能力、冒險精神等。除了運用各種方法認識自己的競爭優勢和潛能外,還要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客觀地評價自己,如學曆、社會經驗、智能、興趣等。
站穩腳跟、分析自身優勢,這些都是開小店之前必須要做的工作。隻有把這個前提工作做好了,才能在開店創業時避免盲目投資而導致的失敗。
第二招小店創業者必備的素質與能力
你是否常常感到迷茫,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不是適合開店,到底具有哪些特質、潛力,有沒有能力管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