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企業係統論實務(1 / 3)

一旦進入企業經營層麵,就不管大小,就算入“係統經營”門內了。所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是不計咱們能不能主動意識到已經成為“係統人”的。手停就得口停,得賺回錢養自己和手下一大票人的家。

要賺回錢來,考慮的事情就不可能是單方麵的。前麵也說了,咱們就算是生產出了產品,別人要不要還是一回事呢,更不要說能不能賺到錢或賺到大錢了。

很早就有商人傳出了:“企業經營無非是人、財、物的平衡。”這就算是抓住“要素”了,是一種“企業三要素”的說法。

但現在看來,企業隻有人、財、物這鐵三角,僅能維持在接訂單經營的階段,還沒上“自主經營”這個層麵。因為單有聰明人,而沒有相應的企業文化和製度,也就形不成自主研發,也就隻能跟著消費者跑,吃別人嚼過的饃拿到訂單,才可以生存。一旦沒有了訂單,就很難生存了。

所以單有人、財、物這鐵三角,還不算是能良性循環、自主經營的好企業。

以老狐以往經驗和自身數據庫中的經營案例來看,企業也要搞“經營的五要素”,也就是“五行”。

火:是人力資源。

就是要培養與訓練出高效率的生產執行者,成為企業執行力的基礎。才能使企業有高效率,才有以後的高效益。因此,人為第一。

土:是生產的硬件和軟件。

所謂生產硬件,指的是相關機械是否有效、精良,是否配套,有無簡便的日常保養、機修和配件更換程序。

所謂生產軟件,就是有沒有各項簡明清晰的生產作業指南,也就是“標準化作業”指南,從而使各個生產環節的員工都能清晰簡明地工作,這叫“作業麵管理”;而所有這些作業麵管理,能不能形成順暢的生產作業流程線,使咱們從原料入庫一直到產品出廠,均保持一種順暢的狀態,這叫“生產流水管理”。

金:就是企業文化。

不要隻興“企業文化複製”,那是別人嚼過的饃,拿來不過是為了提高、提升自身企業文化做參考比對用的。而要最注意總結自身的生產和銷售流程。從生產出七八件精品,再到生產出十三四件精品……從銷售單件額從26元/件,再到過30元/件……都是最具意義的,都意味企業文化水平提高,意味著企業地位提升,意味著企業品牌度的增強。由此積累下去,總有一天咱們從跟著消費者跑,成為領著消費者跑——喬布斯,就是這樣練成的。

企業文化中,特別要注意“政治化傾向”的苗頭,更不能讓“辦公室政治”占了主流。如果是這樣,還不如辦個“文學會館”、“藝術沙龍”,讓小資們在裏麵盡情瞎嚷嚷。一旦出現政治化傾向苗頭,就得用企業實務去衝抵、衝銷,讓企業從業人員始終保持簡明、簡潔、有效的思考和工作環境。自己更不要隨意對屬下人員玩權謀術,咱也去玩,是最容易產生環境傳導的。而是有話就說、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語句盡量簡短簡明,不容易產生歧義,再注重製度性解決問題,大夥也就容易在權責分明的情況下,各安其職了。

水:就是企業的財務狀況與資金流水製度。

這是各要素中最有自身特點和規律的要素了。如果人力資源製度是以激勵人們為核心出發點的話,那就把所有人都當成壞人來設置咱們的財務製度好了,這叫“慈不掌兵,義不掌財”。一旦咱們的財務出現了各種“漏底”,就是咱們的資金流水得緊繃斷裂,一大票人沒飯吃的事。所以咱們得以縝密的財務製度,去管著利森那等壞人,讓壞人也沒法幹壞事,因此變成好人。

財務人員心思多數細致縝密,咱隻要有了好製度,就不要輕易罵他們,省得他們心亂算錯數。也不要與他們過於親密,一切公事公辦,省得這些管著咱錢包的人也起了非分之想,遊說咱們通過一點點的製度性改變,使他們得到了漏底的機會。咱招聘財務人員,得在正規正式的招聘市場或專科學校直接聘請,越是親朋戚友,還越不能管咱的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