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冬日的早晨(1 / 1)

在一個村裏生存時間最長的老人都未曾見過的多雨的冬季,自時光列車駛入冬天的那一刻起,連綿不斷的雨一直不間斷地下著,仿佛試圖著用一種極致的方式考驗人們的耐心......

在人們的所有耐性幾乎就要被消耗殆盡的當兒,很有些喋喋不休的天老爺似乎突然對自己長時間以來少有的囉嗦感到了厭煩,收起了一直緊繃著的臉。

這是一個很多人都期待的星期天,也是一個看上去挑不出什麼不舒心的日子。雲兒難得一見地少了些蹤跡,天空露出了這個冬季難得一見的笑臉,時而還有一陣陣風很合順地吹著。印象中,這一天的太陽起得比過去似乎異乎尋常的早,當大多數人還在貪戀床的溫馨做著或斷或續的殘夢的時候,它就一骨碌兒地起了床,開始無私地向大地播灑自己的光輝,仿佛是在怕有誰搶了它的風頭。偶爾的縷縷風還是有一絲讓人難以察覺的飄忽,輕輕掠過的時候,順手捎走了太陽所有多餘的熱量,將空氣與陽光給揉和得不溫不火的,有種爽煞人的感覺,有時甚至還有那麼一點兒的小煽情。

隨了早起太陽的步伐,習慣性地坐在山村特有的晨光裏,如同接受山村清晨的霞光與山風的滌蕩和洗禮,是花姑很多年以前從繁忙的家婦位子上退下來之後逐漸養成,並一以貫之地堅持至今的習慣。

還是花姑在作為兒媳婦,尤其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歲月裏,花姑每天一大早就要起床,開始一天的忙碌,侍候公婆、侍弄兒女,忙裏忙外的往往一直得操持到深夜,一家人裏每天最早起來而最後才可以休息的是她,用"起早貪黑"來形容她當時的生活狀況可謂是再恰當不過。

就這樣,花姑無怨悔地忙碌操持了許多年,直到後來,隨歲月的流逝,兒女慢慢長大、成人,女兒一個個出嫁,花姑有了自己的兒媳,成了婆婆,孝順懂事的兒女不再讓她插手家務事,她才逐漸地遠離了晨廚,但是,早起的習慣,花姑一直沒有改,唯一的變化就是除了偶爾晚上看看電視,嘮嘮嗑而外,通常以早睡早起為主。

尤其是每天的早晨,除了偶感風寒,身體不適的日子外,無論天晴還是下雨,花姑都會一如既往地早早起床,在經過簡單的洗漱之後,拿著那張家人為自己特別製作的小靠椅,或是依靠坐在大門旁,或是半躺在門前清淨庭院裏,以一種閑暇的心態下雨聽雨,吹風聞風,無風無雨看太陽,讓心緒隨著早起的炊煙在清爽的空氣中慢慢地彌漫飄散,享受一種“半生年華已蒼老,花開花落成自然。歲月穿梭如流水,偷得浮生半日閑”的人生舒散與愜意。

這一天,花姑起得一如既往的早,稍有不同的是花姑稍事洗漱之後,就端出那張自己專用的小靠椅一直靜靜地坐在陽光裏。也不知道是貪戀久違的陽光呢,還是什麼其它的原因,花姑自坐進這個冬天很難得一見的晴好的晨光裏之後,頭腦裏就沒有閃現過離開的念頭,仿佛心裏有種深深的不舍,有生以來第一次將自己簡單的早餐和著霞光一道吃下。

花姑這一天的早餐與往常沒有什麼不同,依舊是大多數當地人每天早餐必不可少的油茶三小碗,以及家人每天特意為她熬煮的米粥一小碗,外加少許當地的小吃或糕點。

喝油茶,尤其是每天的早餐喝油茶是當地大多數上了年紀的人們的習慣,也是花姑長久以來養成與保持的生活習慣之一(除了早起和每天喝油茶的習慣,花姑還有每天有空多梳頭以及用熱水和洗米水浸泡家裏的茶餅洗頭發,從來不用洗發液和護發素等等現代化學護發產品的習慣),在她長期對油茶不離不棄甚至已經不可或缺的生命過程中,形成了“米飯是人鋼,油茶為心神”的生活理念,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一餐沒米飯,全身乏力量;一日沒油茶,心裏悶得慌。由此可見,油茶對於花姑、對於當地人們的飲食起居產生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油茶早已融入到了花姑盡管簡單,卻別有韻味的生命生活當中,成為她生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或許也正是那裏的長壽老人活到90多歲,100多歲仍然身體康健、精神矍鑠,耳不聾、眼不花的原因之一。

隻是這一天,早餐端上來的時候,花姑有生以來吃得特別地慢,特別地享受,似乎這一次的早餐對她具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在花姑盡情地享用自己早餐的過程中,家裏其他人都用過早餐,各自去忙自己的事去了,特意留下周日放假在家,還在上初中的最小的曾孫女雨馨一邊陪著花姑,一邊做著自己的作業。

花姑靜靜地坐在陽光裏,讓這個冬天難得一見的太陽變換著角度親吻和擁抱自己,她時而看看正沉迷於自己作業中的曾孫女雨馨,時而看看天空、看看院子外或近或遠的山峰,在漸濃的溫暖中,隨著有些飄忽的風的牽引,花姑的思緒也不知不覺地變得飄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