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都北郊錦溪山,山脈妖嬈盤踞、氣勢宛如虹,從這山底鄉間向上望去,卻看不到半家屋舍。蔥綠茂樹從山腳下蜿蜒生長直至山峰,飛鳥在其中自由翔遊,此景實在叫人不得一聲感歎。
可這山一身威嚴與靈氣,卻總是聽說有山賊常常出沒。可奇怪的是這百裏之內,卻還有成村的布衣百姓悠然生活。
這裏的孩童在溪河邊遊玩,女子在院中織布挑水,男人們在田間耕田種稻,好一副世外桃源,大同社會的安居景象。
這般寧靜和睦之景忽然間卻被濺落的馬蹄聲打破。林中的鳥雀也受了驚嚇四處慌逃。
隻看一路人馬從樹林中穿梭而出,直奔前來。最前方的男子一身青衣,長發束在腦後,佩劍在身,顯出一種淡然沉著的氣度。
而他後麵緊跟著的則是一行身穿鵝黃長衫的隨從。在他們中間有一頂八人抬置的高轎。由此看來就知道這一隊行人背景不平凡。
等到他們奔走到錦溪山山腳時卻停住了,一直踟躇不前,顯然是迷了路。青衣男子轉身向轎裏的問:“公子,這裏地勢複雜,這條道怕是走不通。”
轎裏的人說:“怎麼出了這樣的岔子?那你現在快去詢問,趁著天沒有黑,咱們盡快趕路。”
青衣男子低頭連忙稱是。他駕著馬匹來到村口,向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開口說道:“這位小兄弟、你可知登上錦溪山山頂的路?本人不才,在山腳下繞走了一圈,也未能確定上山的路。所以能否請小兄弟給帶個路?到達後我可給你白銀一錠作為引路的答謝。”
少年微微笑說:“你們有錢人就是走在哪都隻將錢財作為答謝。如果我是在城內,這一錠白銀可夠我們一家老小過上幾年的。但是,現在在這錦溪山鄉間,這銀子是沒有多大用處的。”
青衣男子沒有料到少年的這一副回話,心想不能再讓少爺久等。又好氣的說道:“剛才是司晨過於冒昧了,多有得罪之處望小兄原諒。今天對我家少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耽誤不得。所以還請小兄弟為我出出注意,在下真的是萬分感謝。”
少年看這青衣男子十分有禮貌,從神色看去也是真的有要事在身。再看他們一行人的穿衣打扮,也不像是盜賊凶人。於是便說:“得了,看公子你如此誠懇,我引你們上山便是了。我出生在這裏,阿公便住在這錦溪山的半腰處,我經常奔走在山中給阿公送飯,這錦溪村裏最熟悉山路的不過就是我和阿公了。至於答謝銀兩就不必了,那麼就請公子和你家少爺跟我來吧。”
司晨一聽這話嘴上連忙道謝,心中的那塊大石也落地。他牽了馬匹便與少年回到了自家隊伍中,跟少爺說道了一下,轎子裏的人輕應了一聲。就看著這一行隊伍跟著那少年上了山。
這一路走來司晨心裏正在琢磨,這錦溪山的景象和自己從別處聽來的不一樣。外麵傳聞說錦溪山常有山賊出現,可是這次和少爺一起來,看見的卻是百姓安然生活的景象。自己越想越覺得奇怪,就將心裏的疑惑告知了轎中的少爺。
這時一雙修長好看的手將轎簾掀起,映出了這轎中的主人。隻見他生著一副高挺的鼻梁,濃寬的刀眉,在這眉下的是一雙讓人神往的大眼,炯炯有神,再加上一張棱角分明的臉型,果然是氣度翩翩,玉樹臨風的模樣。
這少爺掀起簾子左右看了看高轎外的風景和引路的少年,於是緩緩開口道:“再下先謝謝這位小兄弟騰出時間為我們引路了,真是勞駕你了。”
少年笑答道:“公子客氣了,我隻是引個路子,沒有什麼大礙的,公子不必掛記在心上。你們第一次來,可以多呆些時日的。我們錦溪山的其他先不說,光是這錦溪山的景兒就有公子看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