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年輕人再次接到了馬克·吐溫先生的回信,信中說:“年輕人,如果你肯暫時放棄薪水去工作,那麼哪一家報社都不會拒絕你加入他們的集體。至於薪水,你可以工作一個月以後再慢慢解決。你可以對報社主編說,近來你很想找一份工作來充實你空虛的生活,但是可以先不計報酬。無論報社需不需要新聞記者,他們都不會拒絕你。”
“當你得到這份工作後,一定要充分發揮你的才幹,主動做事,虛心求教,讓同事們主動接納你,甚至感覺離不開你。此時,你再去采訪,捕捉新聞事件,寫成稿件交給編輯部。如果你的稿件的確符合出版要求,他們便會源源不斷地出版你的新聞稿。漸漸地,你會被晉升為正式的外派記者或者編輯,同事們也會對你刮目相看,薪水也就不成問題了。發表的文章越多,你的名氣也越大,遲早會得到豐厚的薪水。”
“你的名氣大了,其他的報社便爭相來聘用你。這時,你再拿著聘書去見主編。如果主編答應給你豐厚月薪,那麼你就可留下來繼續工作。但是此時,其他報社給你的薪水也許更高,但隻要數目不懸殊,你最好不要離開。”
年輕人讀完馬克·吐溫先生的回信,對這種做法半信半疑。最後他決定去嚐試一下。不久,他果然進了一家知名報社的編輯部。一個月後,另一家報社給他發來了聘書。原來的報社知道後,以雙倍的月薪聘用他,於是他便留下來繼續工作。在他工作的4年裏,先後有兩家報社給他發了聘書,他也因此兩次加薪。現在,他已坐到主編的位置上了。
在馬克·吐溫先生的指導下,另有5位青年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美國一家權威日報的主編,原來不過是一位普通的青年,按照馬克·吐溫先生的方法進了報社,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現在的職位,昔日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年輕人隻要充滿自信、意誌堅定、辦事謹慎而周到,那麼他無論走到哪裏都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並且得到重要的職位。”這是昌希·迪普先生的一句名言。
為了能夠將道理解釋得更清楚,昌希·迪普先生還舉了這樣一個事例:有一個青年名叫詹姆斯·路特,住在伊裏鐵路局附近的普通民房裏。最初他隻是鐵路局管理貨物的小職員,薪水微薄,工作辛苦。但他從不對工作敷衍了事,總是盡職盡責。上司對他的工作成績很是滿意,於是提拔他做車站貨運部的主管。在以後的工作中,路特更加努力,對車站的貨運事物全麵整改,使原來混亂的貨運狀況得到了徹底的改觀。他的業績在鐵路部門極為轟動,凡是認識路特的人都對他讚不絕口。於是,他又晉升為伊裏鐵路中央鐵路管理處主任。伊裏鐵路的總負責人凡德爾比特先生很賞識路特的才華,又以年薪15000美元的高薪聘他做中央鐵路局貨運部主任。
····一天,路特向凡德爾比特先生請教工作中幾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是,凡德爾比特先生問路特:
“你憑什麼每年拿15000美元的高薪呢?”“因為我負責管理貨運方麵的各項事務。”路特回答道。“你向我求教是不是想把這筆薪水支付給我呢?”凡德爾比特先生毫不客氣地說。路特被問得啞口無言,立即離開了。此後不久,路特經過努力終於解決了那些難題。後來,路特又被晉升為中央鐵路局副局長。在凡德爾比特退休後,路特接替他做了中央鐵路局局長。昌希·迪普深有感慨地說:“如果路特當初自暴自棄,不盡心去解決工作中的種種難題,現在坐在局長位置上的也許就是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