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第一章

猶豫是最大的敵人

把疑問變為行動

你的周圍到處都充滿了機會,隻要你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就會捕捉到它們的蹤跡;那些渴求幫助的人呼聲越來越弱,隻要你善於傾聽,就一定能聽到那越來越弱的呼聲;你不會僅僅為了私人利益而工作,隻要你有一顆仁愛之心;高尚的事業就徘徊在你的周圍,隻要你伸出自己的手,就永遠有機會去開創。

一個裝滿水的大盆不斷往外溢水的情景可能每個人都見過,但卻沒有人肯開動腦筋,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想一想,溢出的水的體積正好等入浸在水中的物體的體積。而這個現象卻被阿基米德觀察到了,由此,他找到了一種計算體積的最簡便的方法。任何不規則的物體的體積都可以運用這個方法迅速地計算出來。

每個人都知道,一個垂懸的重物在來回擺動時非常有規律,直到最後,它會因受到空氣的阻力而慢慢停下來。但是這一現象是否具有任何其他的現實意義,卻從未有人研究過,更沒有人想到將這一原理運用到生活中的什麼地方。然而伽利略在少年時就在偶然間注意到了比薩大教堂上方懸掛著的一隻燈在不停地左右擺動,而且是極有規律地來回擺動,這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他經過潛心研究總結出了著名的鍾擺定律。伽利略一生都致力於研究與探索,就是監獄的鐵門也阻擋不了他的熱情。在他被關進監獄時,他仍然堅持用稻草杆做實驗,最終發現了具有相同直徑的實心管與空心管的相對強度。

多年以來,天文學家們都認為土星的外圍光圈隻是行星形成規律假說的一個例外而已,但是拉普拉斯卻在觀察到這現象後否認了這一觀點。他認為,這是平常難以觀察到的星體形成過程中惟一可見的一個階段。他的這一觀點最終得到了證實,為星體形成的科學史增添了亮麗的一筆。

在大西洋以外也許還存在大陸,這是所有歐洲水手們設想的情景,但從未有人付諸於行動去真正探索它。哥倫布成了勇敢探索的第一人。他帶領船隊在無邊無際的未知海洋中前行,竟然意外地發現了新大陸。

曾經從蘋果樹上落下來成千上萬個蘋果,也曾經有無數的人從蘋果樹下經過而被樹上落下的蘋果砸到頭,這個現象似乎在提醒人們思考一下其中的原理。而看到蘋果落地這個現象時,隻有牛頓問了一句為什麼,並從此陷入深思。

最終,牛頓他意識到,蘋果之所以會往下落而不是往上去或落到其他方向的現象,與所有的星體能夠在各自的軌道上正常運轉,以及宇宙中分子在不停地運動卻沒有相互碰撞並糾纏在一起是基於同樣的原理。

自古以來,閃電就在人們的眼前閃亮,雷鳴就在人們的耳畔轟響,但是人們頭腦中沉睡的思想卻從來沒有被喚起,閃電所具有的巨大能量也從來沒有被人們意識到。隻有富蘭克林睜大了眼睛,豎起了耳朵,向天空中嘶奔的千軍萬馬昂起了頭。他通過一個極其簡單的實驗向世上證明了,閃電是一種強大而又能被人所控製的力量表現,它廣泛地存在宇宙空間之中,就像空氣和水一樣。

上麵所提及的眾多人物之所以被人稱為偉人,其原因就在於他們能夠把世人眼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情形變成一種機會,通過這種機會就能創造一番偉業。偉人的故事我們曾讀過無數,從中我們能夠深深地理解所羅門王在幾千年前所說的那句話的含義:“你見過工作勤奮努力的人嗎?他應該與國王平起平坐。”孜孜不倦的富蘭克林一生曾經與5位國王平起平坐,與2位國王共進晚餐,他用他的一生對這句話作了最好的詮釋。

發現機會與把握機會如同種子一樣被那些善於利用機會的人播撒在生活的田野裏,這些種子終有一天會生根、發芽、結果,把更多的機會帶給他們自己或其他人。每一個恪盡職守、踏踏實實工作的人都在走近知識和幸福,此時可供選擇的道路越來越寬,越來越平坦,也越來越容易向前走。事實上,這些道路是向所有人敞開的,無論是溫文爾雅的學生,還是頭腦冷靜、生活節儉、風華正茂的機械師;無論是恪盡職守、努力向上的公司職員,還是謹慎細致、舉止脫俗的公務員。如今,通過這些道路走向成功的可能性甚至勝過了曆史上的任何時期。

遲疑是人生的大忌

一個青年來到一個畫室觀看眾神的雕像,突然,他指著一尊雕像好奇地問雕塑家:“這尊雕像叫什麼名字?”雕塑家看著那尊臉被頭發遮住,腳上還生有一對翅膀的雕像平靜地回答:“機會之神”。青年又問:“它為什麼把臉藏起來呢?”“因為它在走近人們時,人們卻很少能夠看見它。”雕塑家回答。“那麼在它的腳上為什麼生有一對翅膀呢?”青年追問道。“那是因為它會很快飛走,而它一旦飛走了,人們也就永遠看不見它了。”雕塑家意味深長地回答。

一位拉丁作家曾經說:“機會女神的頭發都長在前額上,如果你能夠抓住她前額上的頭發,你就能夠抓住她。然而,如果她從你的手中掙脫了,你就再也抓不住她了,即使是萬神之王的宙斯也毫無辦法。”

然而,對於不能利用機會甚至不願利用機會的人來說,最好的機會又是什麼呢?

一位船長為我們講述了他所經曆的一件事:那天晚上,我的船與亨頓船長駕駛的“中美洲”號在海上相遇了。當時天變得越來越黑了,海風呼嘯,海浪滔天。我給那艘破舊的汽船——“中美洲”號發了個信號,問他們需不需要幫助。“現在,情況越來越糟了。”亨頓船長向我喊道。聽了他的話,我大聲問他:“那你需不需要把所有的乘客轉移到我的船上來呢?”他回答道:“現在還不需要,你明天早上再來幫我吧,好嗎?”我說:“好吧,我盡力而為。不過你現在先把乘客轉移到我的船上不是更好嗎?”但是他仍舊堅持說:“你還是明天早上再來幫助我吧。”此後,我曾經試圖向他靠近,但是夜太黑,浪又大,我根本無法把自己的船固定在某一個位置上。就在我離開後不到一個小時,“中美洲”號永遠地消失了,那艘破舊的汽船連同船上那些鮮活的生命永遠地沉入了大海。在海洋的深處,亨頓船長和他的船員以及大部分乘客都為自己找到了最安靜的墳墓。

也許亨頓船長和曾經與他近在咫尺卻被他忽略的機遇擦肩而過時才意識到這個機遇的價值,然而,在他麵對死神的最後時刻,他那深深自責又有什麼價值呢?他的盲目樂觀與優柔寡斷使多少個鮮活的生命石沉大海!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像亨頓船長這樣的人又何止一個兩個!他們在最快樂的時刻是那樣地易受打擊,那樣的盲目,而在命運麵前又是那樣懦弱無力!然而,隻有在經曆過之後,他們才會幡然悔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但是,此刻已是窮途末路了。

失敗的人在做事時總是不能夠很好地把握時機,不是太早了,就是太遲了。約翰·古夫說:“這些人都有三隻分開的手,一隻左手,一隻右手,還有一隻遲到的手。”兒時的他們就養成了遲到的壞習慣,做作業和交作業總是晚於別人。

現在,是他們承擔責任的時候了,此時,他們才後悔當初,假如生命可以重來,他們一定會好好地把握手中的機會,那麼,也許今天的他們早已成了世界聞名的傑出人物了。閑暇時,他們又回憶起從前的歲月,想起自己曾經白白浪費了多少可以賺錢的機會,或是白白放過了多少可以彌補這些損失的機會,而現在這一切已成了曆史,是永遠無法更改的。他們懂得該如何在未來鼓善自己的生活,完善自身,或是幫助別人,然而此時此刻,他們又與機會失之交臂了。所以,他們永遠抓不住機會,更談不上把握機會了。

迪恩·阿爾福特曾經這樣說:“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有一些時刻能抵得上許多年的時間,而我們卻對此束手無策。無論從重要性還是價值方麵而言,世界上沒有什麼能夠與時空相比。幾分鍾就可能發生一個小小的失誤,然而這就可能涵蓋了一個人的一生。可是,這個我們生命中的生死攸關的時刻,誰又能預料到呢?”立即行動起來

有這樣一句格言被許多成功人士推崇:“拖延遲緩意味著死亡。”

阿莫斯·勞倫斯說:“我們之所以成功、他們之所以失敗,就在於我們形成了立即行動的好習慣,而他們辦事拖遝,總把事情往後推,這樣我們站在了時代前列,而他們則被時代甩在了後麵。”

懦弱固然不好,但凡事都求別人幫助作決定則更為糟糕。我們一定要訓練自己在緊急關頭求助於自己的良好習慣。

“我能夠征服世界隻因為我把我的想法立即付於實施。”亞曆山大說道。

在危急情況下,拿破侖從不猶豫不決,總是快速作出決斷,把自己認為最明智的做法付諸實施,而犧牲其他可行的或不可行的辦法。他絕不允許他不認同的建議或想法來幹擾他的思維和行動。雖然所選擇的做法有可能是錯誤的,但也要比猶豫不定、瞻前顧後喪失良機好得多。

據說,拿破侖在滑鐵盧遭到慘敗的最大原因就是由於他沒有及時快速作出決定,而在此之前征戰歐洲的各個戰役中,無論是重大戰役,還是在命令的最微細節上,他總是快速作出決定並馬上付於實施。快速決定就像凸透鏡能夠聚集太陽光線一樣,聚一點可以把最堅硬的鑽石熔化掉。

一個人欲要成就一番事業,首先就要學會依賴自己、引導自己、完全控製自己。

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在麵臨需要迅速作出決定的緊急時刻,會集中全部精神,積極調動思維迅速作出決斷,盡管這個決斷也許不很成熟,但他要使他本人堅信這個決斷是當時情況下最明智的決定,然後馬上付諸實施。實際上,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重大決斷都屬此類——事後看不很成熟但當時認為是最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