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懷孕第1月妊娠方案(1 / 3)

第一章懷孕第1月妊娠方案

飲食營養

1.妊娠期需要科學的飲食營養

妊娠期的婦女,必須攝取大量的營養。營養不僅是滿足孕婦生理的需要,更是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隻有將大量的營養成分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幼小的胎兒,胎兒才能發育長大,隻有均衡地攝取營養,胎兒才能健康地生長發育。孕婦所攝取的營養,有些必須攝取得比平常多,有些則是相同程度就已足夠。根據不同的妊娠期,攝取不同的營養成分,以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一般的營養成分都比較容易滿足,較特殊的是蛋白質、鈣、鐵、維生素類,以及熱量,就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適當進行補充了。孕婦要以營養標準為主,均衡地攝取。

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有四十多種,在營養學裏歸納為: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六大類,孕婦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從豐富的食物中均衡地攝取,以滿足自身的生理需要和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蛋白質

食物蛋白質中的各種必需氨基酸的互相比例越接近人體蛋白質的組成成分,越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合成人體的蛋白質,其營養價值就越高。動物性蛋白質在各種必需氨基酸組成的相互比例上接近人體蛋白質,因此是優質蛋白質。如:奶類、蛋類、肉類蛋白質的含量高,又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因此是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孕晚期母體子宮、乳房和胎盤增大,蛋白質約需貯留375克,是貯留最多的時期。胎兒體重由28周的1000克增至40周的3000克左右,其蛋白質貯留也是最多的時期。為此,孕晚期蛋白質供給量在原有基礎上每日增加25克。

脂質

脂質包括脂肪和類脂。

脂肪主要給人體以熱能,類脂由多種組織細胞組成,其中磷脂是嬰兒大腦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脂溶性維生素A、D、E、K可以溶於脂肪中被人體吸收,來滿足人體對這幾種維生素的需要。

脂肪的營養價值與它所含的脂肪酸種類有關。脂肪酸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兩大類。亞油酸、亞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等均屬在人體內不能合成的不飽和脂肪酸,隻能由食物供給,又稱作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主要含在植物油中,在動物油脂中含量較少。

必需脂肪酸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必需脂肪酸吸收不足,會使人患皮膚疹、血尿、泌乳障礙等多種疾病。胎兒所需要的必需脂肪是由母體通過胎盤供應的,因此為了讓孩子健康地成長發育,孕期中應適當多吃些植物油。

動物油脂是脂溶性維生素A、D的重要來源,而維生素A、D對小兒視力和骨骼的發育起著決定性作用。由此可知,脂肪是人類膳食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如吸收脂肪過少,會造成熱能的攝入不足和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對胚胎、嬰兒發育及母體健康都有危害,而且還會因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良,造成維生素A、D、E、K的缺乏。

脂肪主要來源於植物油和動物油。植物油除菜籽油、茶油外,必需脂肪酸的含量都比動物油含量高。如:葵花油、豆油、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均是營養價值較高的油類,既能為孕產婦提供熱能,又能滿足母體和胎兒對脂肪酸的需要。

碳水化合物(糖類)

碳水化合物也是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按其結構可分為單糖、雙糖和多糖三大類。食物中的單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雙糖有蔗糖、乳糖、麥芽糖;多糖是由許多葡萄糖分子組成,主要是澱粉,另一種多糖是粗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和果膠類,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較多。

碳水化合物的供給量,對澱粉類的食物以吃飽為準,不宜過少,也不宜過多。按熱能計算,以占總熱能的60%為宜。

水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這是人體組織進行正常生理活動的保證,因此人體每天必需攝入定量的水。水的需要隨著體重、年齡、環境及勞動強度的變化而變化;年齡大者需水量大,孕婦對水的需要量多於一般婦女。

無機鹽

無機鹽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必不可少的營養成分。主要的無機鹽有鈣、磷、鐵、鋅、鈉等。

胎兒骨組織的生長和發育及母體的生理代謝,均需大量的鈣,鈣是構成牙齒和骨骼的材料,嬰兒的大部分乳牙實際上在胎兒五六個月時就已經開始鈣化,所以,妊娠後鈣的需要量增加,胎兒所需的鈣從母體取得,即使母體缺鈣時,胎兒仍然要從母體吸收定量的鈣,母體缺鈣若沒能得到補充,嚴重時母體骨骼和牙齒就會脫落,引起腰痛、腿痛、骨頭痛、手足抽搐及牙齒脫落等,甚至導致骨質軟化症,骨盆變形,造成難產。胎兒缺鈣導致胎兒骨骼發育不良,引起先天性佝僂病。因此,孕婦必須在懷孕時就開始注意供給充分的鈣,以防止嬰兒軟骨病。

植物與食物因含有草酸,其中大部分的鈣不能被人體吸收而隨糞便排出。動物性食物中的鈣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奶類中的鈣含量大、吸收率也高。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乳糖和鈣一起食用也可增加鈣的吸收率:膳食中蛋白質含量充足,也有助於鈣的吸收和利用。

不同的人鈣的需求量也不同,成年人每日需600毫克,孕婦每日需1500毫克,乳婦每日需2000毫克。

鐵主要與血液有關係,是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因此缺鐵可直接引起血紅蛋白不足,從而造成缺鐵性貧血症。缺鐵性貧血可以影響細胞免疫和機體係統功能,降低機體的抵抗力,使感染率增高。人體對鐵的實際需要是每人每日為0.5~1毫克,但因食物中鐵的吸收率低,故規定鐵的供給量為:成年男子每日12毫克,成年女子每日15毫克,孕婦、乳母每日18毫克。

平常大多數婦女在每個月的月經中不斷地丟失鐵,故她們在飲食中需要補鐵;雖然懷孕後月經停止了,但體內鐵的儲量已較低了。孕婦在妊娠期的激素作用下能增加對鐵的吸收,重新使體內鐵含量恢複正常。如果一切發展都是隨心所願,那麼孕婦體內鐵的含量是足夠的;在正常的營養狀態下,可以相信人體具有主動增加吸收以補充所需鐵的功能,但並不一定能補足孕前的失血(主要是指經血)和孕期中孕婦和胎兒的需要。因此,需要通過飲食來適當地補充體內所需的鐵,有一半以上的孕婦腹中的胎兒需要的鐵是通過這個途徑得到的。

鋅是人體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被科學家們稱為“生命之素”。鋅參與人體多種酶活動,參與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鋅對生殖腺功能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攝取足量的鋅,分娩時就會很順利,嬰兒也非常健康;若孕婦嚴重缺鋅,可降低子宮肌的收縮能力,增加產婦的痛苦和出血量,增加分娩時婦產科疾病的並發症和分娩時母嬰的危險性。孕婦缺鋅還影響胎兒大腦的發育、體重減輕,甚至導致畸形。

所以,孕婦在日常飲食中,應增加含鋅元素多的食物,如各種肉類、動物內髒、魚類、海產品、豆類、核桃、栗子、芝麻、花生等。鋅在動物食品中,特別是動物內髒及海產品中含量豐富;植物中含有鋅,但因纖維素、植物酸的存在而不易被人體吸收。

鈉與身體的新陳代謝特別是水分代謝有著密切的關係。孕婦、產婦的食物,調味要淡,最好少吃或不吃鹹菜、鹹魚等鹽分多的食品。

維生素A

維生素A為脂溶性維生素。其功用是促進成長,增強對傳染病的抵抗能力;維持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性腺和其他腺體的上皮細胞組織的健康;促進眼球內視紫質的合成或再生,維持正常視力,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在動物性食物中如雞肝、魚肝、羊肝、豬肝、牛肝和蛋類等含豐富的維生素A,植物食物中含有一種胡蘿卜素,被人體吸收後可轉變為維生素A,植物性食物中如胡蘿卜、菠菜、西紅柿、南瓜、韭菜、薺菜、雪裏蕻、萵筍葉、太古萊、黃花菜等均含有維生素A。

維生素D

維生素D又稱鈣化醇,是脂溶性維生素。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進骨骼和牙齒的成長;增加鈣質在小腸的吸收;調節鈣和磷的正常代謝。日常食物中絕大多數不含有維生素D,含量較多的食物有:幹蘑、白蘿卜幹、幹魚、黃油,蛋類和奶類中也有含量極少的維生素D。人體皮膚在陽光紫外線的照射下,可以合成維生素D,因此通過日光浴也可產生維生素D。嬰兒常用的藥劑濃縮魚肝油(維生素D),需按醫生指導服用,如食用過量,會引起急慢性中毒。

維生素E

維生素E(生育酚)是脂溶性維生素。其功能是維持動物正常生育功能及動物心肌、平滑肌、外周血管係統的正常結構;在人體內具有抗氧化作用,防止脂褐質的蓄積;還有,進胎兒發育良好,預防流產、早產的作用。

維生素E的缺乏,容易引起大細胞性溶血性貧血;維生素E的缺乏還會引起流產、早產。含維生素E較為豐富的食物有萵苣、油菜、菜花、玉米等。

維生素K

維生素K是脂溶性維生素。其作用是保持血液的凝固性。維生素K的缺乏會導致新生兒黑糞症。含維生素K較多的食物有卷心菜、紫菜、菠菜、排骨等。

B族維生素

B族維生素是水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中重要的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維生素B6及維生素B12等。B族維生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參與人體的多種代謝過程。下麵將前三種B族維生素作一簡單介紹。維生素B1是構成脫氫輔酶的主要成分。其作用是促進糖質代謝,增加食欲,幫助消化吸收、通便。維生素B1缺乏時,容易引起浮腫、腳氣、多發性神經炎、流產、早產等。維生素B1的需求量,兒童每日需0.6毫克;孕婦和哺喂嬰兒的母親每日維生素B1的需求量為1.8毫克。含維生素B1較多的食物有穀類(尤其是糙米)、標準粉、豆類、動物內髒、大豆、蕎麥麵、酵母、排骨、山芋及蛋類。維生素B2是構成脫氫酶的主要成分,其生理作用是促進生長發育、促進乳汁分泌,還有益於肝功能。缺乏維生素B2可引起口角潰瘍、唇炎、舌炎、溢脂性皮炎、角膜炎、陰囊炎、視力下降和白內障,可導致胎兒發育不良。維生素B2的需求量,兒童每日為0.6毫克;孕婦和哺喂嬰兒的母親每日為1.8毫克。動物性食品如肝髒、肉類、牛奶、奶酪、豆豉、蛋類、青菜、排骨、各種乳類的維生素B2含量豐富,豆類的含量也較多。

維生素PP它是輔酶I和輔酶II的成分,具有維持皮膚和神經健康、防止癩皮病、促進消化係統的功能。缺乏可導致舌炎、皮炎、癩皮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嘔吐、腹瀉、頭疼、目眩、記憶力減退、癲狂、癡呆等疾病。維生素PP的需求量,青少年及小兒每日為6毫克,在動物髒腑及乳類中含量較多,花生中含量豐富,肉類含量雖多,但其中的維生素PP呈結合形式,人體不容易吸收利用。玉米類食品在製作中加適量的堿,可使結合型維生素PP分解、遊離而提高其利用率。

B族維生素均溶於水,均不耐高溫及堿,在食物製作中應注意其特點,減少B族維生素的流失。維生素C(抗壞血酸)維生素C在人體代謝中具有多種功能,參與許多生化反應。與血液的再生、凝固有關,促進身體細胞活力。長期缺少維生素C可患壞血病、齒齦發腫、流血、腐爛、牙齒鬆動、骨骼脆弱、壞死、毛細血管脆弱、皮下出血、傷口愈合緩慢、對疾病的抵抗力及解毒機能減低。孕婦缺乏維生素C會導致胎兒發

育不良、分娩時出血等症。

維生素C的需求量,不分男女老幼與勞動強度,每日為60毫克,孕婦每日為80毫克,哺喂嬰兒的母親每日為100毫克。桔、檸檬、西紅柿、綠茶、綠葉蔬菜維生素C的含量非常豐富。維生素C不耐高溫和堿,在製作過程中,忌用旺火長時間煎炒。

飲食營養必須注意宜忌

1.不宜高蛋白飲食

孕期高蛋白飲食,可影響孕婦的食欲,增加胃腸道的負擔,並影響其他營養物質攝入,使飲食營養失去平衡。研究證實,過多地攝入蛋白質,人體內可產生大量的硫化氫、組胺

等有害物質,容易引起腹脹、食欲減退、頭暈、疲倦等現象。

同時,蛋白質攝入過量,不僅可造成血中的氮質增高,而且也

易導致膽固醇升高,加重腎髒的腎小球過濾的壓力。有人認為

,蛋白質過多地積存於人體結締組織內,可引起組織和器官的

變性,較易使人罹患癌症。

美國醫學家研究發現,在孕期高脂肪膳食的婦女,可

增加其女兒以後患生殖係統癌症的機會。醫學家指出,脂肪本

身不會致癌,但長期多吃高脂肪食物,會使大腸內的膽酸和中

性膽固醇濃度增加,這些物質的蓄積能誘發結腸癌。同時,高

脂肪食物可增加催乳激素的合成,促使發生乳腺癌,不利母嬰

健康。

2.不宜過度鹹食

婦女過度鹹食會使紅細胞功能受損傷,血流黏滯,流

動緩慢,加重心血管係統負擔,進而導致血壓升高引起妊娠高

血壓綜合征。為了孕期保健,專家建議每天食鹽攝入量應控製

在6克左右。

3.注意飲料選擇

眾所周知,水是人體內重要的組成成分,也是一種非

常重要的營養素,因此人離不開水。

水可從飲料或食物中補充,身體內代謝時也可產生“內

生水”補充需要。

孕婦要補充水,也要對水有一個要求,開水經過煮沸

消毒,清潔衛生。各地區水內含的物質也不盡相同,但政府已

經重視在某些地區缺乏某些必要的物質時在水或其他食物如鹽

中添加,所以開水應是水分補充的主要來源。孕婦不要喝生水

,以防腹瀉或被傳染其他疾病。礦泉

水有許多微量元素,可以飲用。市場供應的許多飲料含糖分高

,不宜多飲。夏天,西瓜是較好的飲料,既可補充水也可補充

一些礦物質,又可消暑解熱,孕婦及產婦都可吃。孕婦及產婦

不論喝什麼飲料,均不宜冰鎮時間過長,太冷的飲料對消化道

有強刺激,過急大量喝進去可使胃腸血管痙攣、缺血,以致引

起胃痛、腹脹、消化不良等。

4.不宜喝刺激性飲料

醫學研究證實,孕婦飲酒可使酒精通過胎盤進人胎兒

體內,直接對胎兒產生毒害作用。孕婦飲濃茶,由於茶中含有

大量的單寧,能影響孕婦和胎兒對蛋白質、鐵、維生素的吸收

利用,進而發生營養不良。茶葉中還含有多量的鞣酸,有收斂

作用,影響腸道的蠕動,易使孕婦發生便秘。芬蘭和美國的研

究人員通過調查分析發現,孕婦多飲咖啡,可能使出生後的嬰

兒易患糖尿病。孕婦多飲汽水可造成體內缺鐵性貧血,不利於

母胎。此外,孕婦也不宜多喝冷飲、多吃冷食,以防胎動不安

和孕婦發生腹痛、腹瀉。

5.不宜飲可樂飲料

可樂飲料含有相當多的咖啡因。據分析,每瓶可樂約

含有50~80毫克的咖啡因。這對正常人來說,沒有什麼影響,

但對於胎兒來說,則有可能帶來不利影響。胎兒對咖啡因特別

敏感,孕婦飲用可樂飲料,會把咖啡因經胎血在胎兒體內產生

作用,使胎兒發生中毒反應,輕者使胎兒畸形,嚴重者會發生

流產、胎死宮內。

2.妊娠期的飲食營養需求

孕婦隻有九個月時間為寶寶提供最好的生命本源,因此每一

次進食都要發揮最大效用。當孕婦麵對食物,不想進食時,應

該想到這是給胎兒的最好食物,對寶寶非常有益,那是為胎兒

著想,因此要強迫自己下咽。

孕婦食量均勻,不偏食、挑食。魚、肉、蛋、動物內髒、豆

類,不但可以供給胎兒成長所需和母體自己消耗所需的蛋白質

,還可以供給一部分礦物質、維生素和脂肪。

1.需熱量較高,特別是懷孕中期以後,熱量應比平時高10%

~25%,但是不宜吃過多的脂肪。舉例來說,一塊糖有150卡的

熱量,而1/9杯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的葡萄幹也會產生150卡的熱

量,但是兩者的營養並不相等。又同樣,100卡熱量的炸薯條和

烤洋芋,營養也不相同。所以要慎選熱量來源,重質不重量。

(胎兒每天從營養豐富的2000卡食物中所得到的好處,要比從

隻有熱量而沒什麼營養的4000卡食物中獲得的多。)

2.飲食多樣化,食量均勻,不偏食、挑食。魚、肉、蛋、動

物內髒、豆類,不但可以供給胎兒成長所需和母體自己消耗所

需的蛋白質,還可以供給一部分礦物質、維生素和脂肪。

3.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可供給維生素C、A和礦物質

(鈣、磷)的需要,且新鮮蔬菜中含有纖維素,可增加腸蠕動

防止便秘。

4.糧食最好采用粗米麵或雜糧等,這不但可以供給熱

能,還可以供給一部分礦物質、蛋白質和維生素B等。

5.胎兒骨骼成長對鈣和磷的需求量較大,魚、蛋、乳

類中除含有豐富蛋白質,尚有多量的鈣和磷及維生素。芝麻醬

、海帶、蝦皮等含鈣量也較多。此外,孕婦有貧血傾向,主要

是對鐵的需要量大,宜多食含鐵多的食物,如雞蛋、瘦肉、肝

、腰子、紅棗、桂圓、菠菜、芹菜等。如飲食不能滿足鐵的需

要量,可口服適量的硫酸亞鐵。

孕婦每天吃些什麼,吃多少計算起來比較麻煩,根據

目前一般生活水平,現提供下表作為膳食計算參考。

孕婦每日各種食物供應量

種類 品種 每日供應量

食糧 大米、小米、小麥麵、玉米等 500克

瘦肉類 雞、鴨、魚、蝦肉、豬肉等 50~100克

蛋類 雞蛋、鴨蛋等 1~2個

蔬菜 綠色蔬菜或其他蔬菜 500克

豆類 豆腐、豆幹等豆製品、鮮豆、幹豆 100~150克

水果 蘋果、桔子、番茄等 1~2個

乳品類 牛乳或豆製代乳粉 500克

薯類 土豆、白薯、芋頭、山藥等 200~300克

烹調油 花生油、豆油、芝麻油等 20~25克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可供給維生素C、A和礦物質(鈣、磷)的需要,且新

鮮蔬菜中含有纖維素,可增加腸蠕動防止便秘。

糧食最好采用粗米麵或雜糧等

這不但可以供給熱能,還可以供給一部分礦物質、蛋

白質和維生素B等。

避免吃以下食物

(1)油膩而又難以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物,肥肉

(2)太鹹的食物。太多的鹽能促進水分在體內滯留

,增加心腎的負擔,造成水腫。

(3)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如甲殼動物食物、淡菜

、蚌菜、河豚魚、發芽的土豆,毒蘑菇,未熟的四季豆。

(4)發黴變質的食物,如發黴的花生、糧食,腐爛

的水果、蔬菜等。

(5)被汙染的食物,如被農藥汙染的食品,被汙染

的河魚。

(6)生肉或未燒熟的肉。

(7)任何含酒精的飲料。

(8)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胡椒等。

(9)大補、大養身的補品,如人參、鹿茸等高級補

品。

(10)咖啡、可可、紅茶這些飲料喝了會使人興奮而

難以入睡,孕婦需要多休息,休息好,所以這些飲料不宜多喝

不宜多吃油條

在油條的製作時,須加入一定量明礬,而明礬正是一

種含鋁的無機物。炸油條時,每500克麵粉就要用15克明礬,也

就是說,如果孕婦每天吃兩根油條,就等於吃了3克明礬,這樣

天天積蓄起來,其攝入的鋁相當驚人了。這些明礬所含鋁通過

胎盤,侵入胎兒的大腦,會使其形成大腦障礙,增加癡呆兒的

幾率。因此妊娠期婦女不宜多吃油條。

不宜多吃罐頭食品

為延長水果或罐頭內食物的保存期,罐頭都加入了防

腐劑。另外,為了色佳味美,加進了一定量的添加劑,如人工

合成色素、香精、甜味劑等,這些物質在允許標準範圍內對人

體健康影響不大,但過多連續服用也會產生積蓄,帶來副作用

,這對孕婦,尤其是對胎兒發育不利。因為胎兒處在形成時期

,各器官對一些有毒化學物質的解毒功能還未健全,所以受到

損害更大。同時,母體在攝入較多防腐劑後,體內各種代謝過

程和酶的活性會受到影響,從而波及胎兒。

從營養學角度看,罐頭食品在生產過程經過高熱蒸煮殺菌的

工序,使這類食品,尤其是水果、蔬菜類的營養成分有很大損

失。因此,在孕婦超出日常營養素需要量時期,還是以多吃新

鮮食品來增加營養素攝入量為好。為了母體和胎兒的健康,妊

娠期間不宜多吃罐頭食品。

孕期調味品禁忌

一般說來,孕婦是不宜吃一些熱性香料調味品,如八角、茴

香、小茴香、花椒、胡椒、桂皮、五香粉、辣椒粉等會影響自

身的健康和胎兒的生長發育。孕婦食用它們,很容易造成便秘

或糞石梗阻。而腸道發生秘結後,孕婦在解便時必然要屏氣用

力,這樣就會引起腹壓增大,壓迫子宮內的胎兒,這樣就可能

會造成諸如胎動不安、胎兒發育畸形、羊水早破、早產、自然

流產等等不良後果。

3.妊娠期的飲食營養原則

寶寶在母體中的九個月需要攝取充足全麵的營養才會

順利成長為一個健康的胎兒,離開了這些,營養不足、不全,

都無法實現這一目的,因此,妊娠期孕婦一定要保證豐富的營

養。

要養成全家良好的膳食習慣

家中如果有人攪局,要求你在采購單上列上巧克力、

酥餅和土豆片,那麼“最佳飲食方法”就難以貫徹了。為了顧全大

局,要把全家的飲食帶往“最佳飲食方法”上去。烘烤具有天然甜

味的水果燕麥餅幹,而不是巧克力酥餅,采買全麥脆餅或葵花

子,而不是土豆片。因此,在分娩以後,全家要繼續實行“最佳

飲食方法”,使家中每個成員享有更長壽、更健康的人生。

不要破壞飲食規則

有三種物質會對成長中的下一代造成潛在危險,那就

是煙、酒和咖啡因。產前媽媽要是不以為意,那麼,就算是全

世界最好的產前飲食規則也會遭到破壞。加強貫徹“最佳飲食方

法”,對待新生嬰兒的正常發育是大有好處的。

要用最有效的方式來攝取補充營養需要,舉例來說,

與其吃六湯匙的花生油(如果吃得下的話),獲得600卡的熱量

,得到每天需要的蛋白質25%,還不如隻吃99克的魷魚,得到

125卡的熱量,因為後者的吃法更具有效果。又比如,吃一杯半

的冰淇淋(約有450卡的熱量),取得300毫克的鈣,還不如喝

一杯脫脂牛奶(90卡的熱量)。至於脂肪方麵,因為每一克脂

肪的熱量要比每一克蛋白質的熱量高出兩倍多,所以是一種實

在無效率的食物選擇。要挑瘦肉而棄肥肉,選擇低脂而非全脂

牛奶或其他奶製品,食物寧可用烤的,不用炸的;塗抹奶油,

隻須薄薄一層;炒煎食物隻要下一湯匙的油,用不著1/4杯的量

如果在增加足量體重上有困難,效率也是很重要的。

為獲取更健康的體重增加,要選擇營養和熱量都豐富的食物——

如鱷梨、堅果類、脫水水果等,都可以使孕婦和胎兒增重,而

不致使太胖。同時還要避免爆米花和大量沙拉類熱量來源,否

則會適得其反。

豆類食物如豆腐及其他豆製品中所含蛋白質也多。鈣

主要在奶及奶製品、豆類、海產品(如海米、蝦皮、海帶),

以及綠葉蔬菜中。鐵則在動物肝、腎、血、蛋黃、豆類及綠葉

蔬菜中為多。鋅在肝髒、幹豆、硬果、蛋、瘦肉及魚類中較多

如果孕婦每天能喝500克奶,吃1~2個雞蛋,肉或豆

類食物100~200克,蔬菜500克,水果250克,主食300~400

克,另加食一些花生、核桃、瓜子等幹果,將是很理想的。

婦女在懷孕後,滋養細胞分泌出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有抑製胃酸分泌的作用,使孕婦胃酸分泌量顯著減少、各種消

化酶的活性大大降低,從而影響了孕婦正常的消化功能,出現

惡心、嘔吐和食欲不振等症狀。這時隻要吃些酸的食品,就會

緩和這些症狀。這是因為酸能刺激胃的分泌腺,促使胃液分泌

增加,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進胃腸蠕動,並能增加食欲,有

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婦女懷孕後適當吃些柑橘、楊梅

等酸性水果,對身體大有好處。

慎重攝取糖

有些婦女擔心在懷孕期間體重會過量增加,便錯誤地

舍棄糖的攝取,如不吃土豆。的確,單純的糖(如白麵包、白

米飯、精製雜類食品、蛋糕、餅幹、糖、漿精)是沒什麼營養

的,它們養分低,有的隻有熱量。可是,複合糖(全麥麵包、

糙米、蔬菜、幹豆夾、幹豌豆,當然還包括熱土豆——尤其是帶

皮的)和鮮水果能提供人體所必須的維生素B、微量礦物質、蛋

白質和重要的纖維,不但對胎兒很有益,對孕婦本身也很有好

處。不但有助於防止惡心,避免便秘,而且富含纖維,有飽食

感而不會使人發胖,有利於體重的控製。食用複糖還有另一項

好處:攝取大量的纖維也許可以降低妊娠糖尿病的風險。

盡量避免攝取甜食

甜食沒有什麼營養,隻會產生熱量,純粹是一種浪費

。糖不但空無一用,而且還有害處——可能和糖尿病、心髒病、

胎兒窘迫和過動兒有關聯,這也就是在懷孕期間“最佳飲食法”。

並不是由於食物精製糖的原因(如黑糖、白糖、蜂蜜、楓糖、

糖漿)。這些糖所能提供的熱量,最好改由其他更滋養的食物

中攝取。

不宜高糖飲食。意大利比薩國家研究院的醫學家們發

現,血糖偏高組的孕婦生出體重過高兒的可能性大,胎兒先天

畸形的發生率高。出現妊娠毒血症的機會或需剖腹產的次數,

分別是血糖偏低組孕婦的2倍或3倍。另一方麵,如果血糖過高

,則會加重孕婦的腎髒負擔,不利孕期保健。大量醫學研究表

明,攝入過多的糖分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力,使孕婦抗病能力降

低,易受病菌、病毒感染,不利優生。

4.妊娠第1月齡的飲食營養

妊娠第1個月時,胚胎剛剛形成,此時飲食應精細熟爛,在

主食上可多吃點大麥粉,副食調味方麵以酸味為主。因為孕婦

多喜食酸,而中醫學認為,酸味入肝能補肝以養胞胎。對於辛

辣腥躁的食物宜少食或不食,以免影響胎氣。

妊娠第1個月時,吃什麼對胎兒有利?這是使孕婦犯愁的事。

有人認為,價錢貴的食品,營養一定豐富,應該多吃;有人認

為吃什麼都有營養,愛吃什麼就吃什麼。這些認識,都是不科

學的。吃飯,是為了提供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為了使母

胎健康,應注意科學配餐,不僅追求色、香、味、形,而且更

重視營養平衡。所謂營養平衡,就是使每日膳食所供給的營養

比例恰當,充分滿足母體及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妊娠第1個月時,怎樣吃才能收到平衡營養的效果呢?這就要

求孕婦學一點營養學。

孕婦的正常活動及胎兒的發育,需要營養供給,關於妊娠期

人體所需營養素的種類和數量,營養學家已進行了很多研究,

人體所需的最基本營養是蛋白質、脂類、糖類(碳水化合物)

、無機鹽(礦物質)、維生素及水分。

妊娠第1個月時,由於妊娠反應,吃不下很多東西,所以營

養的補給是不充分的。但是,由於這時胎兒還非常小,需要的

營養不多,吃得不多也沒多大關係,如果這時生怕營養不夠而

拚命吃,反而會加重嘔吐,其實更不好。

如果覺得惡心,可以不要太拘泥於營養,自己喜歡吃

什麼就吃什麼,一餐吃不了太多,可以少食多餐,什麼時候想

吃就什麼時候吃。如果食欲較好,就應盡量攝取足夠的維生素

B1、C和鈣及水等物質。比如喝牛奶,多吃幹酪、新鮮蔬菜、水

果等。

尤其應該注意,孕婦當維生素B1不足時,更會惡心嘔

吐。所以這時應盡量多吃含維生素B1較豐富的食物。如動物的

肝髒、大豆、花生等。孕婦的肝髒運轉不利時,也會發生惡心

嘔吐,所以孕婦這時還應該多吃些能促進膽汁分泌的食品,如

牛奶、蛋黃、檸檬等。

妊娠第1個月時,蛋白質對於大腦的迅速發育起著決

定性的作用,稍有缺乏即可能造成終生的智能障礙。根據估計

,全世界有70%的兒童大腦的發育低於正常水準。因為缺乏高

品質的蛋白質及其他營養。食用母乳的嬰兒所攝取的蛋白質較

多,因此大腦發育比食用牛奶的嬰兒要好。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孕婦的飲食中嚴重缺乏熱

量及蛋白質,導致嬰兒的死亡率大幅度提高。在荷蘭,嬰兒的

出生體重(與智力成正比)降低9%;當英國的孕婦獲得額外的

配額之後,死產的人數降低25%。

也有些婦女雖然有能力負擔胎兒的營養,卻常生出智

力低於正常水準的孩子,因為她們嚴重缺乏蛋白質及熱量,通

常不吃早餐,一整天隻吃白麵包、吐司、軟性飲料、果醬三明

治及餅幹。晚餐雖然極為豐盛,卻沒有足夠的蛋白質、鈣質、

維生素A及其他胎兒腦部正常發育所必需的營養。嚴格限製熱量

以控製體重的母親們,所生出的孩子智商通常很低。

即使一個生來聰明的孩子,在出生後第一年,尤其是

前六個月內,若營養不良,大腦也會受損。缺乏熱量的孩子大

腦雖然正常,但是很小;若缺乏完全蛋白質,將使初生嬰兒腦

細胞的數量減少,而出現異常;一般而言,由蛋白質的攝取量

可以看出飲食的品質,蛋白質的攝取量愈低,大腦結構受損的

情形愈嚴重。要維持腦部的正常發育,大約需要50種營養,最

好由各種未精加工的食物取得。

日常生活

1.懷孕早期的日常生活表現

懷孕後,一般有如下征象:

月經過期

月經一向比較有規律的,突然過期不來,是引起注意

的最早信號。不過,月經過期不至,雖然是受孕的一個重要征

象,但並不是絕對的,如果月經過期10天以上,應當考慮懷孕

。與此相反,有些婦女雖然已經懷孕,但在月經期陰道仍有出

血,隻是出血量比平時少而已,根本沒想到自己已經懷孕。

嘔吐、惡心、食欲異常

要是月經過期未來,並且在清晨或空腹時經常出現惡

心、泛吐清水等症狀,那是早孕更重要的判斷依據。除此之外

,還可能伴有胃口不好,甚至食欲異常。

乳房變化

乳房發脹、乳頭觸痛,這是懷孕後乳房在卵巢雌激素

和孕激素的作用下所發生的最早表現,但不是非常可靠的。

小腹發脹

在懷孕的前兩個月裏,由於子宮的增大,常會有小腹

發脹的感覺。

尿頻

如果月經過期不來,排尿不痛卻經常有尿意,而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