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歲1~3個月方案
發育狀況
1.生理發育狀況
體重
男孩約12.55~13.13千克,女孩約12.1~12.68千克。
身高
男孩約90.3~91.7厘米,女孩約88.45~90.69厘米。
頭圍
男孩約47.7~48.8厘米,女孩約47.44~48.5厘米。
胸圍
男孩約49.1~50.2厘米,女孩約48.65~49.8厘米。
牙齒
18~20顆。
2.體格發育狀況
寶寶長大了,軀體和四肢的增長比頭圍快。為了支持身體重量和能獨立行走,因此下肢、臀、背部的肌肉非常發達。由於骨骼增長快,鈣磷沉著亦增加。
寶寶的乳牙20顆已出齊,有一定咀嚼能力,但乳牙外麵的釉質較薄。胃容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大,胃液的酸度和消化酶也逐漸增強。胰液消化液的分泌有時受氣候影響,炎熱和生病時都會受影響而被抑製分泌。因此在夏季或有病時食欲都下降。
3.語言發育狀況
2歲的幼兒已掌握很多詞彙,語言中簡單句很完整,會背誦簡短的唐詩,會看圖講故事,敘述圖片上簡單突出的一點。能組織“過家家”遊戲,扮演不同角色,如當媽媽、當娃娃、當醫生等。能說出日常用品的名稱和用途,如梳子梳頭發,毛巾洗臉時用等。
4.運動發育狀況
2歲的幼兒走路已經很穩了,能夠跑,還能自己單獨上下樓梯。如果有什麼東西掉在地上了,他會馬上蹲下去把它揀起來。這時的孩子很喜歡大運動的活動和遊戲,如跑、跳、爬、跳舞、踢球等。並且很淘氣,常會推開椅子,爬上去拿東西,甚至從椅子上桌子,從桌子上櫃子,你會發現他總是閑不住。
現在他隻用一隻手就可以拿著小杯子很熟練地喝水了,他用匙的技術也有很大提高。他能把6~7塊積木疊起來,會把珠子串起來,還會用蠟筆在紙上模仿著畫垂直線和圓圈。
5.心理發育特點
幼兒2歲後想像力開始出現,會把一種東西假想成另一種東西,如把一個小盒子當成汽車,邊推邊喊“汽車來了,嘀嘀”。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仍為直覺行動思維。思維和行動密切聯係,在行動中思維,離開了行動便不再進行思維,如動手堆搭積木時,才想如何堆搭,堆搭到哪裏就想到哪裏,停止堆搭,也就不再思索。幼兒期思維活動還很簡單,處於開始發展階段。
飲食營養
1.喂養特點
2歲1~3個月的幼兒,生長仍處於迅速增長階段,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較高。肌肉明顯發育,尤其以下腹、臂背部較突出。骨骼中鈣磷沉積增加,乳牙已出齊,咀嚼和消化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但胃腸功能仍未發育完善。每日按體重計算熱能需要量與嬰兒期相比沒有增加,但仍高於成人需要量。由於生長發育的原因,蛋白質需要量高。在飲食營養素供給不足時,常易患貧血、缺鈣、缺維生素A、D,易患佝僂病。
2歲1~3個月的幼兒每天總需熱量約為1150千卡,其中蛋白質約每天36克,鈣含量每天約490毫克。
2.適量飲茶的好處
過去人們總認為,茶會刺激寶寶脾胃,對生長發育不利,所以,寶寶不宜飲茶。其實,這是誤解。有關專家指出,現代醫學研究和長期的醫藥應用並未發現寶寶飲茶的壞處,而且應當從幼兒期開始就飲茶。
寶寶飲茶,一要適量,每天一克茶量,晚上不要飲用;二要清淡,不要太濃,不要衝泡過久。寶寶飲茶的主要好處有:
增進食欲
不少寶寶食欲差,不肯吃飯,如果堅持每天讓寶寶適量飲茶,可促進消食,增加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欲。
防止肥胖
據調查,我國大城市中有不同程度的營養過剩現象,出現了小胖墩,另外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病的發病年齡也在提前,讓寶寶堅持飲茶,可以減肥,輕身健體,還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
抗輻射汙染
現代寶寶與電視機為伍。茶葉中的茶多酚和脂及糖有吸附和捕捉放射性物質、使其排出體外的功能。寶寶飲茶對某些癌症也有早期預防作用。因此,家長應讓自己的寶寶適量飲茶,有百利而無一害。
3.飲食保健原則
幼兒期的膳食是從以乳類為主食過渡到以穀類為主食,再輔以魚、肉、蛋、菜等混合而成的成人膳食。烹調方法及采用的食物也逐漸接近家庭一般膳食。但是,上述改變應與幼兒消化代謝功能的逐步完善相適應,不可操之過急,以防造成消化功能紊亂和潛在的營養不良,為此,應遵循以下原則。
營養素比例應適合幼兒需要
這一時期幼兒的生長發育雖不如嬰兒期迅速,但仍比年長兒和成人快,對營養物質的需求仍相對較多,能量、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及維生素的需求量已達成年人的50%左右,其中蛋白質的需要量為每日40克~50克,脂肪為每日35克~40克。但是,父母往往體會不到幼兒此期大量的營養需求,時常過早地讓他們食用一般的家庭膳食。雖然幼兒的胃腸功能和消化酶的發育較嬰兒更為成熟,但咀嚼和消化吸收功能仍未十分健全。鑒於上述情況,幼兒必須攝取營養素比例適當的平衡膳食,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供給量的比例應為1∶1.2∶4,不可偏廢。斷奶後,如果隻給幼兒米粥、饅頭、麵包、麵條、軟飯、菜湯,蛋白質和脂肪則會供應不足,必將導致發育遲緩,抗病力低下;如果隻給魚、肉、蛋、奶,碳水化合物則供應不足,往往無法保證能量需要;如果很少吃蔬菜、水果,則會導致礦物質和維生素缺乏,誘發多種營養素缺乏症。為保證幼兒攝取到平衡的各類營養素,現將1~3歲幼兒攝取各類食物的量(人/日)列舉如下,供參考。
1~2歲幼兒:穀類125克~150克,牛奶或豆漿25O毫升,豆製品15克~25克,魚肉禽類75克~85克,蛋類50克,蔬菜65克~75克,水果50克,食用油10克~15克,糖類10克。
2~3歲幼兒:穀類150克~750克,牛奶或豆漿250毫升,豆製品30克~50克,魚肉禽類85克~100克,蛋類50克,蔬菜75克~100克,水果50克,食用油10克~15克,糖類20克。
選擇適當的食物
幼兒胃容量有限,僅為200~300毫升,因此,隻能供給質優、量少、營養豐富、易消化的各類食物。這些食物主要有瘦肉、魚、禽、動物血、蛋類、牛奶、新鮮蔬菜(以紅、綠、黃、紫色為佳)、豆製品、米、麵、麥片等。同時要一日多餐,一般至少給4~5餐,最好給幼兒單獨做飯。
需要注意的問題是:穀類食物應粗細搭配;應多選用豆製品;動物性食品應交替選用;食物種類應多樣化與合理搭配,以增加營養素互補作用;應盡量選用新鮮食品,幼兒不宜食用堅果類食物和醃臘製品。
合理的烹調方法
必須保證食物新鮮,且色香味形豐富,以促進幼兒食欲。同時,幼兒食物應切碎、煮爛,以利幼兒咀嚼、吞咽、消化。應除去烹調原料中的刺、骨、核等,如係硬果類食物,應先研碎後調糊取食,隻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免遭梗、塞、刺和嗆咳的傷害。烹調手段應以蒸、煮、燉、煨、炒為主,口味宜清淡。
此外,應盡量少用半成品和市場上出售的熟食,如香腸、火腿、罐頭食品等,以免其中的食品添加劑、防腐劑不利於幼兒的生長發育。幼兒還不宜食用煎炸、熏烤、油膩、冷硬之物,更不宜食用生蔥、生薑、生蒜和胡椒、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味精、糖精、食用色素等亦不宜多用。
4.保證鈣的攝入
鈣是人體骨骼發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寶寶這個年齡身高增長較快,不久又要長恒齒,對鈣的需求量仍要達到每月1克的標準,但由於我國的飲食配備不當,這一標準很難達到,所以寶寶在這個年齡時,仍應補充鈣劑。
寶寶腸道對鈣的有效吸收需要一定的鈣磷比例,否則腸道中的鈣與磷會相互結合而排出。糧食中含磷很高,所以食物中的鈣含量也有必要提高,否則鈣便不能被有效吸收,易出現佝僂病。
如果每日保證攝入400毫升牛奶,可增加0.4克鈣的攝入量,此外合理的烹飪也可以增加鈣的攝入,到必要時也可補充鈣劑。下麵介紹幾種增加鈣的攝入的烹飪方法:
1.醋泡蛋,使蛋殼中的鈣溶解在醋中,將醋和蛋全部服用。
2.燉酥魚,用蔥、薑鋪底,將魚排放在上,加醋慢火燉爛,使魚刺和魚頭都酥了,可完全吃下。魚鱗也是很好的鈣劑,可不去。
3.壓力鍋燉雞或肋軟骨,可使雞骨燉酥,在吃時可將骨頭嚼碎咽下。
4.在做肉餡時可調入蝦米皮。
5.不要盲目限製脂肪攝入量
目前,人們一談起脂肪,就會談脂色變,唯恐攝入脂肪多了,會影響身體健康。但對於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小兒,肌體新陳代謝旺盛,所需各種營養素相對較成人多,故脂肪也不可缺。否則,易造成以下不良影響:
熱能不足
每克脂肪在體內氧化後,可產生熱量37.6千焦,約為同量糖類和蛋白質產熱量的2倍,若飲食中含脂肪太少,就會使蛋白質轉而供給熱能,勢必影響體內組織的建造和修補。
影響腦髓發育
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是合成磷脂的必需物質,而磷脂又是神經發育的重要原料,因此,脂肪攝入不足,就會影響小兒大腦的發育。
可使體內組織受損
脂肪在體內廣泛分布於各組織間,小兒各組織器官嬌嫩,發育未臻完善,更需脂肪庇護,若體脂不足,體重下降,抵禦能力低下,全使肌體各器官受傷害機會增多。
減弱溶劑作用
脂肪是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小兒生長發育所必需的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必須經脂肪溶解後才能為人體吸收利用。因此,飲食中缺乏脂肪,即可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缺乏。
由上可知,對於小兒來說,飲食中有適量脂肪是必需的,尤其是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更具特殊意義。
日常護理
1.讓寶寶生活自理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其他方麵的能力一樣,是從小培養和訓練出來的。一些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原因主要在大人身上,正是由於父母的包辦而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
在家長眼裏孩子總是“小孩子”,總認為他們什麼也幹不了,因此什麼都代替孩子幹。也有些家長因怕麻煩,嫌孩子做事慢、幹得不好就替孩子幹所有的事。其實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家長應放手讓孩子幹自己的事,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和鞋襪、自己洗手洗臉、自己整理玩具等力所能及的事。一般孩子都非常樂意幹這些事,家長要因勢利導,放手讓他們做。剛開始孩子做得不好,如飯灑得滿地,洗手洗臉時把衣服弄濕了等。這時家長千萬不要訓斥孩子,因為這樣會扼殺孩子獨立動手的意識和從小就應樹立的自信心。正確的做法是給予引導、鼓勵和支持,並用一些恰當的方法,耐心地教給孩子生活自理的技能。例如把做每件事的順序、要領、方法解釋給孩子聽,邊講邊示範,然後再讓孩子自己練習,自己在一旁予以糾正;還可通過讓孩子練習搭積木、穿珠子等來訓練孩子手的動作,使孩子在實踐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隻要家長放手,訓練得當,2歲的孩子是能夠自己吃飯、穿脫簡單的衣服的,例如開襟上衣、鬆緊口短褲等。
2.讓寶寶自己大小便
2歲了,白天可以不用尿布了。不過,有的孩子到了2歲半才會在大小便時叫人。從這裏也可看出人處於幼兒時期就已經有了很大的差異了。有時候孩子玩得太累,就會尿在褲子上。碰到這種情況,再罵也沒有用,要緊的是趕快給換掉髒褲子。
但晚上尿床的就多一些了。一般4歲以前床上總要墊些東西。不過,孩子在這方麵也有差異,並非個個都需要這樣。但不管怎樣應有意識去引導孩子不能隨時隨地大小便。
3.加強飲食的教養
到2歲半時能雙手同時拿著飯碗和勺子吃飯。在此之前,盡管還不能熟練,也應讓孩子自己吃。有的孩子2歲多就能用筷子吃,但一般到四五歲時能熟練地使用筷子。
4.教使用和愛護玩具
在教孩子使用玩具時,首先要教孩子怎樣玩玩具。在給孩子買一個新玩具後,父母要教會孩子掌握正確的玩法,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興趣和信心,這樣才能使玩具發揮應有的教育作用,切忌由父母在一旁演示,隻讓孩子看而不讓他們自己動手。其次,應讓孩子懂得玩具的性能和特點,不同材料製作的玩具有著不同的性能和特點,由於幼兒不懂得這一點,往往會無意中把玩具毀壞,因此父母應事先告訴幼兒玩具的性能特點,講明正確使用的方法,這樣反複幾次幼兒就會使用和保護自己的玩具了。
父母不僅要教會孩子如何使用玩具、愛護玩具,還要教會孩子如何收拾和保管玩具,一般要為孩子準備一個固定地方放置玩具。孩子玩玩具時可拿出一兩件,玩後由他自己放回原來的地方,反複幾次就可以讓他養成良好的習慣,不亂扔亂放,隨意損壞了。家長還可以帶孩子一起維修玩具,教給他們一些簡單的維修技術。這樣既培養了小兒的動手能力,而且會讓他們對自己修理過的玩具更加愛惜。2~3歲的幼兒由於好奇心的驅使,常常愛拆玩具,父母見狀不要妄加訓斥,而要善於引導,對於某些能拆的部件,應利用這個機會啟發孩子的思維力,把拆下的部件讓他們自己再裝好,不能讓他們養成隻拆不裝或以拆玩具為樂的壞習慣。
5.選擇玩具的注意事項
玩具以它獨有的魅力,吸引著千萬個小兒,它既是兒童生活中的伴侶,又是兒童認識事物的工具。它能促進小兒的語言、動作的發展和智能的發育,並使孩子獲得美的感受和初步的審美能力。但是各種各樣的玩具並不見得都適合小兒玩,因此在給小兒選擇玩具時應該考慮下列幾個方麵:
首先,要根據小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去選擇玩具。2~3歲的孩子,可以選擇較複雜的拚圖、可拆卸的玩具,以促進其思維和想像力的發展。其次,應選擇符合衛生要求的玩具,無任何毒性,無鋒利的邊邊角角等,而且要結實耐用。再次,選擇玩具時應考慮其教育性和藝術性,同時還要物美價廉。理想的玩具,價錢並不一定昂貴,隻要能引起和培養小兒興趣,並能發展其智力的東西即可。若能讓孩子自製玩具,則更能增添情趣,啟迪心智和開發創造能力。
6.冷水衝淋的好處
身體健康的2歲寶寶可采用冷水衝淋。冷水衝淋對機體的鍛煉作用很強,它可使全身大部分皮膚同時受到冷水的作用,除了冷水刺激外,還有水流的機械壓力所起到的按摩作用。
進行冷水衝淋,可利用淋浴設備,也可以用普通的噴壺。一般先衝淋背部,後衝淋兩肋,胸部和腹部,但要注意不能用衝擊量很大的水流衝淋頭部。衝淋時間一般在早飯前或午睡以後比較好。衝淋的噴頭不應高過於小兒頭部40厘米,每次衝淋時間為20~30秒。衝淋完畢後,立即用毛巾擦幹全身。如在冬季,可進一步摩擦皮膚,使皮膚微微發紅或身體發熱。衝淋室室溫及水溫的要求是:一般比衝淋用的水溫高1~3℃,在初期水溫較高的階段降低的速度可快些,以後逐漸下降到26~28℃。
7.安全度過冬天
冬季,天氣寒冷幹燥,為了讓小兒安全健康地度過冬季,首先就要多到戶外活動,曬太陽。因為陽光能促使人體維生素D的形成,調節體內鈣和磷的吸收,避免小兒骨質生長出現障礙和骨化不全,以及佝僂病的發生。而陽光中的紫外線,接觸皮膚後能使體表發熱、深部組織溫度增高,有利於血管擴張和充血,提高心髒的收縮力,擴大肺的呼吸量,促進新陳代謝和細胞增生,並能增進神經活動,加強小兒的生理調節功能。其次,小兒居住的房間要注意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讓陽光直接照進室內,以殺死細菌和病毒;注意氣溫的變化,及時給幼兒增減衣服;加強營養,多讓小兒吃些蔬菜、豆製品、牛奶、雞蛋、魚肉等,以補充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及蛋白質,促進幼兒身體的生長發育。
8.鍛煉手指的好處
鍛煉手的精細動作和手的靈巧性,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讓孩子學習穿珠是鍛煉手的精細動作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大人可預先準備一些不同顏色的木製或塑料珠子,直徑2厘米左右,中央有空,再準備一根塑料繩子或鞋帶,教寶寶按不同顏色將珠子穿起來,邊穿邊認顏色,大人可先示範,然後讓寶寶模仿穿。
讓寶寶練習扣扣子,不但可鍛煉寶寶手的精細動作,還有助於培養寶寶的獨立生活能力。大人可準備一塊小布,一個硬紙板,5個1厘米×1厘米大小的扣子,然後在硬紙板上釘一排扣子,用布做成衣服式樣套在硬紙板上,讓寶寶練習解扣子。扣扣子,大人也可先示範。一般寶寶先學會解扣子,然後學會扣扣子。除了讓寶寶專門訓練解、扣扣子外,平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為寶寶多提供練習機會,盡量讓寶寶自己穿、脫衣服,自己解、扣扣子。
9.教寶寶學騎車
為了訓練寶寶手足配合的協調能力,這個年齡的寶寶可學騎小三輪車。開始時,大人可扶著寶寶教他雙足用力蹬,如力量不夠,可稍加用力地推他前行,使寶寶體驗通過自己的努力可前進的喜悅,最後讓寶寶自己騎三輪車玩。這樣不僅使寶寶全身的肌肉得到鍛煉,同時也培養了寶寶眼、手及全身動作的協調。
10.推薦寶寶搖鈴操
這個年齡的寶寶動作發育逐漸完善,但動作的協調性還不是很好,為了活動全身的肌肉和關節,訓練動作的協調性和語言能力,我們設計了一套寶寶搖鈴操,配合兒歌做一些動作。寶寶搖鈴操適合於2歲以上的寶寶,寶寶雙手分別拿兩個搖鈴,做操時隨著手的擺動搖鈴發出悅耳的響聲,有很強的趣味性。
寶寶搖鈴操的做法:
寶寶兩手各拿帶柄的搖鈴一個
第一節準備運動
目的:隨著悅耳的鈴聲使全身肌肉放鬆,以適應全身活動的需要。
動作:原地踏步,兩手前後自然擺動。
第二節上肢運動
目的:活動肩關節、上肢及肩部肌肉,促進動作的協調性。
預備: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
動作:
一、兩臂側平舉。
二、頭上擊鈴。
三、同一。
四、還原。
配合語言:
一、兩隻小手伸伸平。
二、舉起搖鈴拍拍響。
三、再把小手伸伸平。
四、兩隻小手放下來。
第三節伸展運動
目的:活動肩關節、頸部、上肢、胸部肌肉,訓練動作的協調性及語言能力。
預備:直立。
動作:
一、左臂前上舉,右臂後舉,同時抬頭挺胸。
二、右臂前上舉,左臂後舉,同時抬頭挺胸。
三、同一。
四、同二。
配合語言:
一、舉手、抬頭、挺起胸。
二、寶寶是個小英雄。
第四節擴胸運動
目的:活動腰部肌肉。
預備: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動作:
一、兩臂前平舉,拳心相對。
二、兩臂向兩側後振,拳心向前。
三、同一。
四、還原。
第五節轉體運動
目的:活動腰部肌肉,訓練平衡能力和語言能力。
預備: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動作:
一、兩臂側平舉,拳心向前。
二、右轉體同時左手移向右手擊鈴。
三、同一。
四、還原。
第二個四拍方向相反。
配合語言:
一、兩隻小手伸伸平。
二、向右轉體拍拍響。
三、再把小手伸伸平。
四、向左轉體拍拍響。
第六節下蹲運動
目的:活動膝關節、髖關節、下肢肌肉,訓練腿部力量,平衡功能。
預備:直立。
動作:
一、兩手側平舉。
二、下蹲。
三、站起。
四、還原。
配合語言:
一、兩隻小手伸伸平。
二、蹲下來。
三、站起來。
四、立正。
第七節跳躍運動
目的:加強腿部力量,訓練小兒跳躍及全身動作的協調性。
預備:直立。
動作:
一、兩臂上舉,拳心相對同時雙腳跳一下。
二、兩臂向下還原。
三、同一。
四、同二。
第八節放鬆運動
目的:放鬆全身肌肉,使肌肉從緊張狀態恢複到安靜水平。
動作:原地踏步,兩手自然擺動。
疾病預防
1.輕度燙傷的治療
輕度燙傷指很小的局部受傷,皮膚發紅或起泡。
發生燙傷後,要立即冷卻,將傷處泡入冷水中,或用冷水衝,可10~30分鍾。如果還疼,可再泡20分鍾。這個方法不僅可止痛,而且可使燙傷減輕。但要注意,不要使孩子著涼。
燙傷後傷處起的水泡,不要挑破。水泡的皮完整,便可保護傷口,減少感染。
將傷處用肥皂輕輕洗淨,可抹上獾油,然後用繃帶輕輕包紮。
如果水泡已破,衣服粘在皮膚上,不可往下撕。
不可在傷口上亂塗東西,如食油、白糖等。
不可在傷口上貼橡皮膏或創可貼,不能用棉花或有絨毛的紡織品蓋在傷口上。
2.化學燒傷的治療
孩子受到化學燒傷後,要先做處理,再送醫院。
皮膚沾了強堿或強酸等,要迅速泡入水裏,越快越好。不能泡的話,可用清水衝。水要更換,水量要大。
如果眼睛裏濺入強酸強堿,要用手把眼皮分開,用壺衝洗10~15分鍾以上。一時來不及,可將頭浸入盆內,叫孩子睜開眼睛,左右晃動。這樣來爭取時間,再改為用壺衝洗。衝洗時孩子要不停地眨眼睛。
如果眼內進了生石灰,應先把石灰粒用棉棒擦出,再用水衝。衝後用紗布蓋在眼上並送醫院治療。
衣服上有強酸強堿,要將衣服脫掉,並注意不可粘皮膚。
衝洗後請醫生做進一步處理。
3.運動損傷的急救
當孩子意外跌倒或跳舞不慎拉傷肌肉、肌腱時,大人要立刻讓孩子停止運動,然後用冷水袋冰敷受傷的部位10至20分鍾,並用彈性繃帶包紮局部,這樣,就能有效地止血及止痛。如果損傷的部位出現明顯的腫脹、淤血、變形、或劇烈的疼痛時,應該及早請合格的骨骼醫師檢查,以免誤診或使傷勢惡化。
4.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療
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膿性腫脹及疼痛為主要特征。
腮腺炎的流行見於世界各地,而以冬春季為流行高峰,夏季則流行較少,一年四季不斷有散發病例。大多數發生於學齡前及學齡兒童,2歲以下特別是1歲以下很少發病。
本病傳染源為病人及隱性感染者。患者的唾液、血液、尿液及腦脊液中均可含有病毒。自腮腺腫大前數日至整個腮腺腫大期間均有傳染的可能性。傳播途徑主要為唾液飛沫吸入。人體對腮腺炎病毒具有普遍的感受性,一次感染後,可獲得終身免疫。
臨床表現
部分患者在腮腺腫大之前的1~2日內,可有發熱、倦怠、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嘔吐、頭痛、結膜炎、咽炎等不同症狀。
發病期間,腮腺腫脹多為兩側性,一般先見於一側,1~2日後波及對側,兩側同時腫脹者亦可見。腫大的腮腺以耳垂為中心,向周圍蔓延,使下頜骨後溝消失,2~3日達高峰,上緣可達顴骨弓,後緣達胸鎖乳突肌,下緣延至頜骨下而達頸側,以致臉麵變形。腫脹為非化膿性,局部有疼痛及過敏感覺,張口或咀嚼時更顯著,表麵灼熱、有彈力感及觸痛。腺腫整個過程約1~2周。腺腫最初3~5日內可伴有發熱、乏力、頭痛、食欲減退等症狀。
腮腺炎易並發腦炎、睾丸炎,以腦炎為最常見。腦炎一般於腮腺腫脹後3~10天出現症狀,也可在腮腺腫大前1~2周或遲至腮腺腫大後2~3周發病。也可與腮腺腫脹同時發生。其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頸強直、嘔吐、嗜睡、譫妄。
防治措施
隔離患者,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為止。急性期應臥床休息。注意口腔清潔,可應用含漱劑。飲食可進食流質或軟性食物,應避免酸性食物,保證有充足液體攝入。可內服板藍根衝劑或注射板藍根製劑。方劑以普濟消毒飲為主。局部可用紫金錠或金黃散醋調外敷。
5.急性喉炎的治療
本病是由細菌或病毒侵犯喉部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常見病原菌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近年來各種呼吸道病毒亦為主要致病原因。
小兒急性喉炎多發生於冬、春季節,2~3歲多見,也可發生在較大兒童,可直接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喉部,也可繼發於麻疹之後,為麻疹常見並發症之一。
因為小兒喉部比較狹窄,黏膜下血管豐富,故在發炎時,易發生黏膜充血、水腫,使聲門、喉部管腔變得更狹窄。輕的全身症狀不明顯,體溫正常,僅有聲音嘶啞及犬吠樣咳嗽,或呈破竹樣“空空”聲咳嗽,無呼吸困難症狀;重的常起病急,突然高熱,起病不久除有聲嘶、犬吠樣咳嗽外,還常伴有呼吸道梗阻症狀,即吸氣性呼吸困難,吸氣時有喘鳴聲,伴胸骨上窩、胸骨劍突下及肋間軟組織凹陷,如果不嚴密觀察及處理,梗阻程度可由輕度發展至重度,甚至引起窒息,此時麵色青紫,全身極度衰竭,或煩躁不安;肺部體征不多,僅有呼吸音粗糙,或有少許粗濕羅音。
預防傷風感冒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患麻疹後應細心護理,防止並發喉炎。發病以後積極治療,預防喉梗阻的發生及進展,給患兒多飲開水,保持室內濕度及溫度,當有嚴重喉梗阻情況時,必須分秒必爭地積極搶救,必要時插管吸氧或作氣管切開手術。
6.痙攣性喉炎的治療
痙攣性喉炎的典型症狀為喉部痙攣,常在夜間驟然發作。其病原體主要為副流感等病毒,患者年齡大都在2~6歲之間。
上呼吸道發生輕度感染時易致喉痙攣。患兒常在前半夜驟然發病,咳嗽聲緊促如犬吠。嚴重者有顯著喉梗阻,並出現喉鳴,吸氣時胸壁凹陷,唇色青紫。經過治療後痙攣緩解,隨即沉睡。次夜可重發,並連續數夜發作。白天聲音嘶啞,但無痙攣現象,至夜間症狀又加重。
本病須慎防冷空氣的侵襲,夜間睡眠時尤應注意保溫防風。
治療方法為:
1.增加室內溫度與濕度,以舒緩喉痙攣。
2.利用嘔吐劑。可將2~4毫升吐根糖漿給予2~4歲的幼兒,隔20~30分鍾給1次(一般隻須重複給藥1~2次),直至嘔吐為止。嘔吐後痙攣大都緩解,此時宜給魯米那等鎮靜劑促使入睡。預後良好,一般不需氣管切開術。在痙攣較重時還可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為了防止痙攣複發,患者要多休息,保持室內溫、濕度。如夜間發作,可給小劑量吐根糖漿(0.5~1毫升/次,每日3次,連續3天,並宜在晚睡前重複1劑,同時加鎮靜劑)。
培養方案
1.交流是情商的關鍵
交流是提高情商的關鍵,怎樣才能讓寶寶進行成功的交流呢?
許多難與人相處的寶寶都缺乏與其年齡相適應的談話技巧。他們不會用合適的語言把自己的需要傳達給別人,也不會理解別人的需要和想法。
對於許多寶寶來說,交流障礙與學習和行為問題是互為因果、相互影響的。有些寶寶非常愛說話,但卻不會找話題,對其他孩子的話反應緩慢。由於缺乏談話技巧及其他社會交往技能有過被同伴厭棄的經曆,因而變得消極,或者霸道,以自我為中心,進而發展成為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寶寶試圖交新朋友時,缺乏談話技巧的毛病就暴露得更明顯。他們很想加入同伴的活動,卻選擇了錯誤的方法。一般說來,寶寶比較普遍的作法是慢慢接近不熟悉的同伴,在附近徘徊,然後用提問或評價來展開話題。但是,缺乏社交技能的寶寶卻不是這樣,他們的行為往往是唐突的、以我為中心和非常冒失。
寶寶學會社會技能的最好辦法是與家人對話。有意義的談話特點就是,實事求是地自然暴露,分享雙方的思想和感情、缺點和錯誤、問題和解決辦法以及目標和夢想。
對那些缺乏社交技巧、拙於與人相處的寶寶來說,應該進行更有指導性和針對性的談話。談話技能和其他語言技能一樣,可以通過實踐來提高。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強調你對他人的關心和興趣,引導他暢言自己的思想,和他交換意見和作法,這樣寶寶才能有機會學習與同伴交流的技巧。
2.多陪寶寶有好處
有的寶寶1歲8個月就能夠背一些簡短的兒歌,但也有的寶寶2歲了都背不全一首。這就存在一些問題。
1歲半前後寶寶可學會背誦兒歌最後一個押韻的字。漸漸開始先學第一個字,20個月左右學會三個字的短句,個別寶寶在兩歲半後能背誦第一首兒歌。語言發育遲的,3歲才能背誦全首。家長要精心誘導,對待寶寶的每一點進步都要表揚,不要對比別人家的寶寶。另外,培養情商和智商俱佳的寶寶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你的時間。
你應該騰出一定的時間給寶寶講一些有意義的故事,寶寶們會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聽與讀,正是這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將寶寶自己的想像力和由於你的參與而帶來的無法比擬的魔力揉為一體,使得講故事成為影響寶寶思維的最好方式。
並且注意以下幾點:
選擇寶寶不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時間。
選擇寶寶興趣範圍內的故事。
充滿戲劇色彩地、熱情洋溢地朗讀故事。
總之,不要讓寶寶失去信心,循序漸進,隻有這樣,你的寶寶才會更加聰明可愛。
3.哭的含義與處理
兩三歲的孩子,由於心理發育不完善,情緒常很不穩定,時而笑得陽光燦爛,手舞足蹈,時而又大哭不止,讓人十分厭煩。對於寶寶來說,笑與哭的含義更是豐富而複雜的。這與他生理需要的滿足與否有關,如饑餓、口渴、排泄,或溫度不適等,還有與他和別人相處的體驗有關,如大人逗樂、成人批評、受小朋友欺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