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獲得成功:積極人生策劃與經營(1 / 3)

第十章獲得成功:積極人生策劃與經營

李亦非選擇傳媒成為財富新星

維亞康姆中國區總裁李亦非被稱為“亞洲最有影響力的商界女性”之一。她練過武術,拍過電影,學過國際關係,做過媒體,幹過公關,還曾在律師事務所工作,這些經曆好像互相之間根本沒有什麼關係,但李亦非認為這種經曆是一種積累,最重要的是能從中學到東西,有所心得,為日後的工作所用。在這些思想的指導下,她成為了傳媒業的財富新星。

(1)你就是人生的導演

在美國《財富》雜誌評選年度50位國際商界女強人中,維亞康姆公司旗下的MTV全球電視網中國區總經理李亦非榜上有名。

《財富》把這位文化娛樂業女性“掌門人”選入“50強”的理由是:“在她的帶領下,通過MTV的節目為中西方年輕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輕鬆的平台,促進了中西方年輕一代的相互理解和溝通,這甚至比她為MTV中國區帶來的利潤更加具有影響力。”

2001年5月,李亦非在《財富》選出的25位全球企業新星中名列榜首,並成為其封麵人物。此前,她還被《財富》及CNN評選為“亞洲最有影響力的商界女性”之一。

李亦非正像她母親說的那樣:“你就是你人生的導演,是悲劇還是喜劇,都是你自己安排的。”事實上,李亦非也確實為自己編排了情節簡單、結局圓滿的劇本,這裏沒有離奇曲折的玄念,也沒有神秘莫測的麵具。

(2)付出獲得了認可

李亦非的獲選固然離不開MTV中國總經理這個位置,因為這個位置本身就能夠說明一個問題。

維亞康姆公司是全球三大傳媒和娛樂業巨頭之一,多年來一直對龐大的中國市場豔羨不已。37歲的李亦非,剛柔兼具,由她來負責為維亞康姆的當家招牌MTV在中國市場開疆拓土,確實是不二之選。

從李亦非那張精巧耐看的臉上看不到壓力、勞碌而留下的憔悴和憂鬱,而她所麵臨的巨大壓力是人所共知的:MTV在中國市場的盈利。

雷石東(維亞康姆總裁)2001年3月底在北京公開向傳媒放話說,維亞康姆在中國市場的盈利時間是兩到三年。目前除了在印度市場外,這個世界第三大傳媒巨頭在整個亞洲地區還沒有產生一分錢的利潤。

在李亦非的領導下,MTV雖然尚未達致盈利目標,但其良好發展勢頭卻讓人看到了希望所在:1999、2000年,MTV連續兩年與中央電視台成功舉辦兩屆CCTV-MTV音樂盛典,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特別是2000年,此節目收視率曾高達7.8%,是上一年的兩倍;接著又開辟了一檔新節目《麗麗點唱機》並把它推向全國;在維亞康姆總裁薩默·雷石東先生訪華期間成功地促成了在中央音樂學院設立獎學金;2000年4月開始,在全國30個城市舉行了巡回活動,在大學校園裏邀請時尚女生上《MTV天籟村》節目,去過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10個城市,所到之處在廣大的年輕人當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與新浪網合作,成功地舉辦了夏日演唱會,在社會上獲得了廣泛的反響。

李亦非的付出獲得了認可。《財富》認為,因為擔負著在《財富》500強排名第101位、MTV居世界品牌排名第17位的國際大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拓展與盈利責任,李亦非必然對所從事的娛樂傳媒業的趨勢有自己的判斷,並因此可能對行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對未來的商業機製、商業機構、商業文化具有影響力。這是她屢次獲殊榮的重要理由。

但李亦非知道,無論對她,還是對MTV,路還隻剛剛開始。因而,2001年5月,登上財富封麵的她,接受采訪時仍能平靜以待:“她們選中我,可能是因為我碰巧拍一張比較好的照片吧!”

(3)履曆足以讓人相信

實際上在來維亞康姆之前,李亦非就已是一國際上的一個著名公司博雅的公關董事總經理,但當維亞康姆第二次找到她時,她還是毅然選擇了離開,在她看來,在博雅幾年裏,她已學會了以一個高層管理人員的眼光看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多培訓和鍛煉,如果繼續做下去,那將是無原則的重複自己,她需要的是更多挑戰與磨煉,所以應邀加盟了維亞康姆,而維亞康姆之所以二請李亦非加盟也是由於李亦非的經曆、經驗、知識與傳媒業相聯,按李亦非自己的話說她的履曆足以讓人信任。

李亦非,生於北京,曾獲1977年全國武術比賽青少年組武當劍冠軍,出演過影片《神秘的大佛》和《火燒圓明園》裏的角色。畢業於北京外交學院國際法專業,於1985年赴美深造,獲貝勒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學位。1987年至1990年,在聯合國總部公共信息部任職,製作電視和廣播節目——《聯合國呼喚亞洲》,並任主播。1996年的李亦非來到了博雅,那時隻不過是個經理,並且對公關、對國內市場也全無經驗,但在僅僅一年半之後,就被升為總監,又過了一年半,又被升為董事總經理——這是公司在中國區的最高級別,這個提升速度在這個公司是前所未有的,在她之後他們也沒有再提升本土的總經理——這足以證明李亦非的優秀。

所有這些讓維亞康姆感到李亦非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所以不遺餘力邀請李亦非加盟,事實證明,他們的眼光是正確的,李亦非沒有讓他們失望。

(4)任何經曆都是一種積累

李亦非練過武術、拍過電影、學過國際關係、做過媒體、幹過公關,還曾經在律師事務所工作,這些經曆聽起來互相之間根本沒有什麼關係,而維亞康姆相中的恰恰是這些,在李亦非看來,任何經曆都是一種積累,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從中學到東西、有所心得,為日後的工作所用。比如說練武術,當時不管刮風下雨,李亦非堅持了10年整,幾乎是天天不間斷地去體校鍛煉,這就造就了她的勤奮。現在李亦非一年可能隻請一天病假,在法定的節假日,她還能堅持上班。李亦非曾這樣說:“因為我覺得我曾經10年都那麼做,這對我來說非常輕鬆。所以沒有下屬可以跟我說,你自己這麼懶散,為什麼這麼要求我們呢?而且,武術還培養了人的競技心態。最開始的我隻是一個板凳運動員,給別人端茶倒水換衣服,後來能脫穎而出,就是要慢慢錘煉自己,讓自己的成績越來越突出,這也讓人在很小的時候就能接受成功和失敗,把它們都視為自然。”

在美國留學以及在聯合國工作的經曆,讓李亦非看到了美國的真實麵貌,按李亦非的話說:“它給我一種現實感,就是你不會再對很多東西抱莫名的幻想,也不會太悲觀,而是趨於平和,這種心態其實也是成功的基本素質。”

到了博雅,李亦非在那裏接觸到的全是世界上大客戶,這可能是在別的很多公司做不到的。它給了李亦非很多學習的機會,通過觀察不同客戶對市場戰略發展的思考,以及做事的方法,李亦非覺得在為他們服務的同時,也從他們的身上學會了不少東西。

李亦非的座右銘是不懈的努力,從不放棄,從不拖拉,從不允許自己懶惰,並且不斷激勵自己克服對失敗的恐懼。她認為世上的事情其實很簡單:如果不去嚐試,機會隻能是零,隻要努力了,就會有50%的成功機會。

張茵兩次創業成為“造紙大王”

張茵27歲時懷揣3萬元人民幣闖蕩香港,後來又到美國發展,經曆了兩次創業。短短十多年,她所屬的美國中南有限公司在美國每年同行業出口量中名列前茅,該企業2001年被評為美國婦女企業五百強裏麵第54名。她由“廢紙大王”到了“造紙大王”,談起她的成功,她隻淡淡地說:“是我運氣好,占了天時地利人和。”

(1)求發展闖香港

張茵祖籍黑龍江省雞西市,出生於廣東,父母都是“南下”軍隊幹部。文革期間,父親受迫害被判刑入獄。當時,張茵是家中最大的孩子,下麵還有七個兄弟姐妹,年幼的她不僅要幫助母親操持家務,還要照顧弟弟妹妹,從而養成了堅毅、要強、大度的個性。上中學時,她一麵承擔著家庭的重擔,一麵又得每天走十多裏山路去上學,但她從沒因此而耽誤過學習,門門功課都名列前茅。

1982年,張茵父親得以平反,她終於有機會攻讀她喜愛的財會專業,這為她日後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後,張茵先後擔任了深圳信托下屬的一個合資企業的財務部部長、貿易部部長,她憑著真誠直率,與香港金融界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1985年,27歲的張茵放棄了國內優厚的工薪和住房,僅帶了3萬元人民幣來到香港闖蕩。3萬元錢在當時的香港來說根本微不足道,一位想聘請她的港商張口就給了她50萬港元的年薪,但張茵一心想發展自己的企業,她憑借和香港金融界良好的關係,和別人合夥,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2)到美國再創業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讓張茵至今難以忘懷的是把她領進這一行業的“師傅”——內地某造紙廠的廠長。她說:“開始我並不願意做這一行,但‘師傅’說,廢紙就是森林,將來造紙業肯定要從資源造紙向再生紙發展。‘師傅’還說,從香港進口的紙漿多摻有水分,品質不高,因此希望我能夠改變這個現象。就這樣我入了行,並幹得很成功。現在‘師傅’已經八十歲了,我還經常去看望他,‘師傅’的孩子也在我的公司裏工作。”

自從張茵在香港入了行,就堅持品質第一,改變往紙漿裏麵摻水的做法,結果觸犯了同行的利益,被認為是違反了“行規”,並因此接到黑社會的恐嚇電話,就連合夥人也欺騙她,偷偷往裏麵摻水,但從小養成了堅毅性格的張茵,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也絲毫沒有退縮和害怕。最後因為她的豪爽、公道,收廢紙的那些人都願意跟她做生意,願意把收來的廢紙賣給她,她也經常去看望他們,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盡管張茵的廣東話講得不太好,可這些人都願意向她訴說心裏話。“以至於後來我要到美國發展的時候,他們都不高興。”張茵露出了笑容。

短短幾年內,張茵的生意在香港得到迅速發展,並建立了自己的紙行和打包廠。然而香港是一個小島,它的廢紙資源、廢紙品質、廢紙數量不能使張茵實現“廢紙大王”夢。於是1990年2月,張茵來到了造紙業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美國,開始了新的創業。

如果說張茵在香港的創業是靠勤奮和勇氣獲得成功的話,那麼到美國後更多的是靠智慧和多年累積的專業知識。十年裏,張茵建立的美國中南有限公司先後在美建起了七家打包廠和運輸企業。1996年,在全美各行業集裝箱出口用量排行榜上,中南公司名列第四,此後一年上一個台階,幾年來一直名列前茅。1997年美國評比出婦女企業五百強,中南公司名列第95位,而張茵是其中惟一的中國女性。而在今年的排行榜上,張茵已經躍居54位,成為名副其實的“廢紙回收大王”。

然而麵對成功張茵隻有淡淡的一句:“是我運氣好,占了天時地利人和。”她說自己創業起步時,恰逢中國改革開放的黃金時期,到美國後又恰逢美國經濟複蘇持續繁榮,此外,美國森林資源豐富,造紙業發達,廢紙回收係統極為科學,加上此時經過在香港的發展,公司資金雄厚,起點高,靠著誠實守信的經營作風,從而速度發展驚人。

(3)回祖國獲飛越

十年前,張茵想做全美廢紙回收出口大王,這一願望很快實現了。十年後,她又有了新的夢想,那就是在中國實現年產包裝紙100萬噸,成為中國牛卡紙大王。

早在做廢紙貿易時,為了彌補國內造紙原料短缺現象,張茵和丈夫就把重點放在供應中國廢紙市場上,並很快打開了銷路,最終占領了中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再生紙原料市場。

1987年,張茵開始在中國選擇投資合作夥伴,強烈的思鄉情,促使張茵把第一次機會給了她的祖籍東北,與遼寧營口造紙廠合資,並很快獲得了成功。隨後,她又與武漢東風造紙廠、河北唐山造紙廠進行合資,使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

1988年是張茵事業上的又一個飛越,這一年她在廣東東莞建立了自己的獨資工廠——東莞中南紙業有限公司,該企業主要生產生活用紙,產品遍及全國各地,其中“BB寶”兒童尿布在97年全國同類產品評比中獲得第一名。

1996年,中國的高檔包裝紙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麵,尤其高級牛卡紙,幾乎全部從國外進口。張茵及時抓住了這一曆史性機遇,決定建立東莞玖龍紙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高檔牛卡紙。她投資1.1億美元,於1996年12月開始了一期工程的建設。1999年7月,張茵再次注資1.1億美元,進行二期工程擴建,同時還準備繼續注資1億多美元,進行三期工程擴建,屆時東莞紙業的生產規模將超過100萬噸,成為世界上可數的巨型包裝用紙生產成員之一。

目前該廠產品基本已經代替國外進口,其中比較知名的品牌如可口可樂、耐克、索尼、海爾、TCL等采用的都是她們的產品。經合算每噸產品可為國家節省外彙300美元,僅1999年,就為國家節省外彙近6000萬美元。

然而,落葉終要歸根,張茵說:“我是華人,我的根在中國,我要在有生之年,在中國這塊熱土上傾注我的全部心血,從今天美國的‘廢紙大王’成為明天中國的‘造紙大王’。”

現代非凡女性成功事業的九大類型  (1)楊瀾似的青春型

楊瀾從到中央電視台主持《綜藝大觀》,再到美國求學,再與吳征結婚,然後夫妻再創辦陽光衛視,直到成為中國著名的富有女性,是那麼的短暫與順利,充分說明了現代知識女性的陽光人生。這到底有什麼秘密嗎?

在一年之中,楊瀾成了《福布斯》的寵女,陽光衛視剛開播就被列為“全球最被看好的300家小型企業之一”,楊瀾也被評為中國內地最富有的10個人中的第7名。年輕女人的成功很容易遭到輕視,何況楊瀾如此的順利,考上了好大學,找到了好工作,嫁了好丈夫,有了好兒女,非常符合中國父母給予兒女的最好前景規劃。

楊瀾的成功其中一部分得益於她的年輕,無論是主持《綜藝大觀》還是創辦陽光衛視。

她演繹出了一個做成功女人的道理:趁年輕把能做的和想做的都做了,無論是成名還是成家。

(2)希拉裏似的寬容型

丈夫的豔情曝光製造了全世界的醜聞,希拉裏做出了最明智的選擇:沉默。這種沉默既是對待丈夫的,也是對待所有人的。她不想對著全世界大哭大鬧,因為她知道所有人都等著看這個笑話呢。

因為她,克林頓有了下場的台階,因為他,希拉裏有了登台的機會。她去競選議員。

人們說希拉裏仍同克林頓在一起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希拉裏則透露了她忠誠的驅動力。她說她從母親的痛苦經曆中吸取了很多教訓。“每個人的家庭都會有一些變故,人們必須去麵對它們。如果你愛一個人,你就不會離開他,你會幫助他。”希拉裏想從《聖經》中找例子來解釋自己的忠誠,露辛達便推薦了《哥林西書》中的一段:愛超越了一切事物!不,我還是在愛。我想到了彼得三次背叛基督,基督也知道,但他還是愛彼得。人生不是直線的發展,它有許多岔路和挑戰,我們需要互相幫助。

希拉裏忘不了和克林頓曾經有過的生活:“我們聊天,我們在日光浴室、在臥房、在廚房裏聊些雞毛蒜皮的事。我們喜歡躺在床上看老電影,你知道啦,就是那種能擱在膝蓋上的小巧的個人錄像機。”但現在,克林頓已經不是總統,她也不再用扮演勉為其難支持丈夫的第一夫人。克林頓的政治生命已經結束,希拉裏的事業卻剛開始,她成為了州議員,這一切不能不說是她因在克林頓醜聞中保持寬容而贏得美譽的。

在大學期間,希拉裏就得到了“為所堅信的東西大聲疾呼,並且能夠站在獨特的立場上調解各種衝突”的評價。的確,她能夠貫通,使自己能夠處於有利的位置,將不利變為有利。

(3)範徐麗泰似的家庭型

先成家而後立業是中國人的傳統,範徐麗泰一直在傳統的道德操守中尋找女人的定義。

內地的朋友對範徐麗泰說:“香港政界婦女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政務司是陳方安生,律政司是愛詩,範徐麗泰是立法會的主席。香港婦女地位很不錯。”

範徐麗泰的回答是:“你不能夠以我們這幾個人來做一個推斷,認為香港婦女的地位是好的。反而我覺得在內地,在城市裏邊,兩個小夫妻,兩個人誰先回家,誰就先煮飯,誰先下班,誰就買菜回去。在香港就不是這樣子,男的就不做這些事情。在香港有一個傳統就是男主外女主內,而且男的結了婚之後就覺得女人不用負擔家裏經濟,就在家裏給我照顧好,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就可以了。可是在內地就不同,一個人賺錢可能不夠,一定要兩個人一塊兒出去做,所以對於經濟方麵大家都同樣地有貢獻,所以反而就互相尊重得多了。”

她承認,有兩個人是她從政的最大支持者:一個是丈夫,一個是婆婆。結婚以後範徐麗泰一直和婆婆一塊住,婆婆擔當起家庭的日常事務才得以使範徐麗泰全心於政務,而在任何的個人采訪中,範徐麗泰也是總把婆婆掛在嘴邊上,可見婆媳關係之好。

政界風雲不定,出任臨時立法會議員時,範徐麗泰首先征求了家人的同意,她的道理是:“我們在香港讀書、成家、立業,社會給我很多,我要回報社會。將來可以不做,現在卻不能不做。”

(4)夏奈爾似的個性型

她是巴黎一家咖啡廳的賣唱女。她穿著鄉下女孩的木屐、哼著”誰曾見到coco,在特洛卡德羅?”走在巴黎街頭,巴黎的一夥狙擊兵為這個放蕩不羈的女孩起了個“coco”的渾名。

夏奈爾經曆了一次失敗的情感,18歲時當了花花公子博伊的情婦,但卻給她帶來了一生的轉機,使她得以有機會開了三家時裝店,同時使她的服裝進入巴黎的上流社會。

對於浮誇與矯情的上流社會,她是瑪戈皇後的翻版。夏奈爾和她的服裝充滿了怪異,但也充滿了致命的吸引力。有一次,她的長發不小心被燒去了幾綹,她索性拿起剪刀把長發剪成了超短發。在她走進芭蕾舞劇院之後的第二天,巴黎貴婦們紛紛找到理發師給她們剪“夏奈爾型”。無論是夏奈爾的香水還是夏奈爾的服裝,真正的魅力在它們的製造者身上。

30歲以後的夏奈爾終於還清了博伊的錢,她獨立了,從1930年一直到她死,她都住在巴黎的裏茨飯店的頂樓上,她是世界“50年中最偉大的服裝設計師”,但不是妻子不是怪婦不是母親。

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她惟一需要確定的是,那把心愛的剪刀是否放在床頭櫃上。她說:“上帝知道我渴望愛情,但如果非要選擇,我選擇時裝。”

(5)奧爾布萊特似的權力型

奧爾布萊特被人這樣的評價:“蛇一樣的女人”。蛇是撒旦,她成了男人眼中的魔鬼。她卻得意於這個稱呼,堅持在胸前別一個蛇形胸針。

有人給她郵寄了一把掃帚,意思是要將她從聯合國掃地出門。她又欣然把掃帚放在辦公室裏,表示要以此激勵自己更加投入地工作。

她言辭犀利,損人一流,她甚至要頒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一個“榮譽退休秘書長”的稱號要他下台。

45歲的奧爾布萊特經曆了婚姻的失敗,丈夫給她留下的是3個女兒、在喬治敦的豪華住宅和一大筆錢。這場失敗的婚姻之後,她毫不猶豫地走上通往權利之路,在59歲的時候成為美國330年曆史上出現的首位女國務卿。

(6)多瑞斯·杜克似的財富型

1912年,多瑞斯·杜克出生的時候,她成為10多億美元財產的惟一法定繼承人,杜克家族從50美分起家,此時已經壟斷了美國的煙草業和電力工業。在她12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她成為當時世界上僅次於英國女王和荷蘭女王的富有女性。

多瑞斯被寵壞了,金錢成為多瑞斯·杜克惟一知道的用來支配自己以及支配世界的工具。她有價值幾個億的東方藝術品、珠寶、動物、房產和森林,在她死時,還有成箱的未打開過的鑽石珠寶。

值得肯定的是,多瑞斯並不是任意揮霍遺產的富家女。50歲之後,多瑞斯·杜克從任性的感官享受中解脫出來,她的最大貢獻是促進了美國蘭花種植業的發展。這段自身的反省與掙紮的曆程已沒有任何細節流傳。最後,她被自己的管家進行了安樂死,但根本沒有查出她有危及生命的疾病。一隻狗得到了她10萬美金的信托金。

(7)西蒙·波伏瓦似的獨立型

從中國人的角度評價西蒙·波伏瓦,是危險的。

西蒙·波伏瓦能夠忍受薩特的尋花問柳而始終追隨在他的身邊。她所做的一切努力和成就都很自然地被人與薩特等同起來了。她成了薩特的附屬品,說好聽點是同誌,說得不好聽就是薩特的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情婦。這不是真正的波伏瓦,而是一個忍氣吞聲的封建女性。

波伏瓦的獨立是女權主義的,她不是忍受薩特的三心二意,而是給自己一片生存的空間。她同樣自由地和她喜歡的男人四處旅遊,和阿爾格雷遊美國、墨西哥、危地馬拉、意大利、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和小她17歲的情人朗茲漫遊瑞士、意大利、南斯拉夫、阿爾及爾、西班牙、倫敦、希臘。她的生活和薩特一直保持平等,思想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