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是明是賢憑人說——李唐帝王篇(1)(1 / 3)

唐朝作為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與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則天以及唐玄宗李隆基這些胸懷大略的政治家的賢明統治是分不開的,但是唐朝幾百年的曆史卻化為灰燼,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遺憾。那麼,這些皇帝背後又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以往曆史上對他們的評價又是否真的客觀公正呢?

李淵得帝位之謎

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荒淫無度,橫征暴斂,昏庸無道,他從不管理朝政和國家大事,他的惡劣行徑最後致使朝野上下怨聲載道,使得階級矛盾十分尖銳。隋煬帝還大興土木,建東都、修長城、開運河、築馳道,弄得民不聊生。

此外,隋煬帝好大喜功,巡遊江南,北上榆林,以誇耀自己的武力;出兵邊塞,侵略高麗,以顯示自己的威風。由於徭役深重,戰爭頻繁,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由此,很多人在亂世之時不得不以武力反抗隋煬帝楊廣的殘暴統治。

公元611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有的隋軍將領也割據一方。天下沸騰,群雄割據,全國竟然有一百多支反隋大軍。在反隋鬥爭中起義軍逐漸走向聯合,逐漸形成了以李密、翟讓領導的瓦崗軍,杜伏威領導的江淮起義軍,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三支主要力量。在農民起義的衝擊下,隋煬帝楊廣的統治已岌岌可危。在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同時,隋朝內部也分崩離析。李淵目睹動蕩不安的天下局勢,從中看到了舉兵起事的時機。

公元617年二月,馬邑人劉武周起兵,殺太守王仁恭,自稱天子,國號定陽。太原留守李淵立即就以討伐劉武周為名,積極募兵。李淵以維護隋朝統治者的身份出現,遠近的武裝紛紛雲集,不幾天就有近萬人加入李淵直接控製的軍隊。

正是因為李淵這樣的行為,引起了忠於隋煬帝的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的懷疑。公元617年一天的夜裏,李淵命李世民在晉陽宮城外埋下伏兵。第二天早晨,李淵和王威、高君雅議事。三個人正在閑談之際,這時候晉陽(今山西太原)令劉文靜領開陽府的司馬劉政會到庭中,說有密狀給李淵。李淵便讓他交上來,但劉政會說什麼也不肯交,隻說要告的是副留守,隻有李淵自己才能看。

李淵假裝吃驚地說:“怎麼會有這種事?”李淵看後便對大家說:“王威、高君雅要勾結突厥入侵。”

於是立即命令下屬逮捕了他們。第二天,果然有突厥幾萬人圍攻太原,人們都信以為真,李淵趁機將王威和高君雅二人處死。

李淵殺掉王威和高君雅消除了內患之後,還和將士嚴密防守,對付突厥。他命裴寂和劉文靜堅守城防,同時又讓大門洞開。城牆上也不豎旗幟。守城士兵不許張望、喧嘩。這使突厥軍隊不明底細,不敢入城。

李淵還在夜裏派兵出城,早晨改道進城,使突厥誤以為是援兵到達。突厥軍隊不敢戀戰,隻好退兵。突厥兵雖然退去了,但難保不再來,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李淵給突厥送去書信說:“可汗如果這次能從了我,不侵犯我們的百姓,我們征伐所得的一切財物,美女玉帛,都上貢給可汗。”為了穩住突厥,李淵委曲求全地用了臣子的語氣。

公元617年七月,李淵率軍3萬,正式對隋起兵。李淵傳檄諸郡稱“義兵”,以維護隋朝社會安定。李淵在太原起兵之後,便以進軍關中拿下長安為最終目標。西進的第一個障礙便是西河郡。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僅用了9天便得勝而歸,使得李淵喜出望外。

然後,李淵建立了自己的軍事機構,並任命長子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領左三軍。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統領右三軍。裴寂和劉文靜為長史司馬。

李淵第二戰是決戰霍邑。霍邑的西北有個賈胡堡,是霍邑的門戶,但守衛霍邑的宋老生卻沒有派兵把守,李淵由此斷定宋老生是個無能之輩。

李淵害怕宋老生守城不出,打持久戰對自己不利。於是李淵派兩個兒子領幾十名騎兵進城觀察,自己將部隊分成十幾隊,從城東南到西南,擺出一副攻城的架勢。宋老生果然中計,以為李淵要攻城,便領兵3萬出戰。李淵領兵假裝後退,讓李建成和李世民領兵搶占了東門和南門,切斷了宋老生的退路。在交戰中李淵又散布宋老生已經戰死的謠言,動搖了軍心。隋軍大敗,全軍覆沒。由此,李淵遂很順利地占領了霍邑。

此外,李淵又攻打河東,但是沒有攻下。李淵便聽從了李世民直接入關中的建議,分兵攻打長安。在招降長安失敗後,李淵下令攻城,占領之後又下令禁止擄掠百姓,受到百姓夾道歡迎。

公元617年十一月,李淵擁立隋代王楊侑為帝,即隋恭帝,改元義寧,尊在江都的隋煬帝為太上皇,李淵為大丞相,封唐王,以武德殿為丞相府,李世民為秦王。這實際上是李淵日後稱帝的一個過渡。

到公元618年五月,隋煬帝楊廣的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在江都兵變,勒死了隋煬帝楊廣。然後立秦王楊浩為帝,自己做大丞相。隨後宇文化及領兵十萬北上,但被李密打敗,宇文化及敗走魏縣,毒死了楊浩,隨即自己稱帝,並建立了鄭國。第二年,過了皇帝癮的宇文化及在聊城被竇建德殺死。隋煬帝楊廣一死,李淵便不再需要隋恭帝這個傀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