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一位資深的報社記者把我介紹給約翰·K·溫。這個名字對我而言毫無意義。商界中存在著一種不合理的現象,絕大多數公眾並不能從名望家族的名字就得知其首腦。J·P·摩根公司的J·P·摩根先生就無需多作解釋,老摩根先生以自己兒子的名字來命名公司。然而,庫恩·勒布公司的老板既非庫恩,也非勒布。記者向我解釋,溫先生是布蘭森·巴恩斯公司的高級合作夥伴,這家位於波士頓的公司在過去十年中已躋身為頂尖的證券經紀公司。溫先生是一位年輕人,舉止得體、態度真誠、性情善良、判斷力強,他的綜合氣質吸引了我。他就是現代成功的證券經紀人的典範。不同的時代,成功的典範各不相同。真理亙古不變,唯有觀點不停變化,這說明潮流的表現方式變得更新穎、更簡易。

“多年來,我一直想拜會你!”他說,“我拜讀過你的《利文斯通回憶錄》以及刊登在雜誌上的文章。我一直想問,你為什麼不描寫華爾街的另一麵呢?當你論證那些急於求成的人注定會失敗時,你隻是引起人們對時時刻刻發生在每個角落的商業行為的注意。然而,偉大的美國公眾傾向於從報紙的頭條中來找到觀點。這就是為什麼在公眾的心目中,華爾街不是證券買方和賣方的聚會場所,而是在受賄的政府官員的庇護下轉動著賭盤的賭場。這個道理,商人很清楚,你也很清楚,數千名專業人士更清楚。然而,在不同環境裏生活的成千上萬的人們對此並不明白。我寧願你寫寫當今的證券經紀人。”

我笑了,他也笑了。但他的笑頗具那種圓滑而又訓練有素的外交家的自嘲。他又恰如其分地嚴肅起來,繼續說:“問題在於,在現實中,公眾心目中的華爾街仍然是過去的華爾街。它很多年前就已經過時了。證券交易不同於我們其他任何大型政府機構。現在我們不能容忍幾年前很普及的不正當手段,但似乎沒有人相信這點。輕率、貪婪或粗心的投資者和投機商把蒙受的損失歸咎於華爾街。到處都是騙子,而每個在三一教堂附近行騙的騙子都是典型的華爾街人。當然,人們對證券經紀人的普遍認知都是階段性的。證券經紀人仍然被定格在三四十年前那種投機取巧者的形象。沒有人真實地描寫過他。公眾欣狂於我們的鐵路、工業的修建及運行的成果,卻不大認可華爾街為我們國家發展成為世界奇跡所作的貢獻。如果沒有證券經紀人,又哪來我們的鐵路和工業呢?”

“證券交易的經濟功能是很好理解的,”我平靜地說,“我認為你沒必要在一種不存在的不公平現象上糾結。蠱惑民心的政客並沒有特意地批評你們這個階層。他攻擊所有的‘富人’。富人總是容易成為‘窮人’嫉妒的靶子。”

“是的。但是沒有作家描寫1924年的證券經紀人。這個年份總是屬於傑伊·古爾德的時代。現在,我已全身心地投入這個行業。有幸成為這家公司的合作夥伴,我倍感自豪。它所創下的業績和它在財務上取得的成功相比,業績則更讓我激動。”

我連連稱讚:“我懂,你幹的是大事業。”

他認同地說:“我們幹我們的份內事。”

“我把我的下一步計劃告訴你。我要寫本關於一家證券經濟公司如何從創建之初發展至今的書,但創作采用個人形式。你願給個麵子嗎?”

“當然。”

“我不希望這本書成稿後是一篇關於證券經紀人的頌詞,而是講述一名證券經紀人如何成長、發展他的事業的故事。如果你想把它寫成自傳,我會寫的。我壓根不在乎這書是頌揚還是玷汙證券經紀人的名譽。然而,它必須反映出證券經紀人的內心;對他掙億萬家產的事無須粉飾、無須宣傳。為了做到這點,你講故事時不必考慮公眾的印象。”

“我會,”他簡潔地回答。“我討厭談論我自己,但我希望你能真實了解經紀人的事業。你要我從剛來紐約的第一天開始談起嗎?”

我說:“不,從你出生那天開始談吧!不要從你的生活經曆中挑挑揀揀。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他說:“很好!”

那晚在他家裏,溫向我講述了他如何成為一名經紀人的故事。

埃德溫·李費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