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天文儀器與罕見的天文現象(3 / 3)

石申不認為舜帝會玩渾儀,他自己卻很可能在玩。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代科學家在研究《石氏星經》裏那121顆恒星坐標的記錄時發現,石申測量的精度已經達到1/8度。1/8度的概念是什麼呢?是7.5角分,差不多是1/4個月亮這麼大的角度。1/4個月亮的精度對於現代的望遠鏡是很粗略的,但是在石申的時代,僅僅用肉眼觀察是很難做到的,所以石申很可能借助了儀器,儀器是什麼,那就隻能是可以度量星星移動角度的渾儀。石申到底生活在啥時代呢?根據日本學者新城新藏、上田穰等所作的推算,石申星表的數據出自於公元前360年前後。也就是說石申生活在公元前4世紀,從這個結論可以推斷渾儀在那個時代就出現了。不過又過了大約400年,公元100年左右,張衡造出了“漏水轉渾天儀”,這在《後漢書》裏有明確記載,毋庸置疑。

中國的渾儀是根據渾天說而玩出來的一種天文觀測儀器,渾天說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甘德、石申就是用這樣的思想去觀測和記錄星體的,幾百年以後,張衡又繼承發展了渾天說,把渾天說形象地描述為“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

渾儀是望遠鏡發明以前天文學家測量天體位置最主要的儀器,不光中國人用,外國人也用。中國的渾儀來自於渾天說,所以叫渾儀。外國不這樣叫,古希臘形成了一種和中國渾天說類似的宇宙觀,那就是天球說,渾儀英文的叫法是armillarysphere。armillary的意思是手鐲或者環,sphere是球的意思,所以外國人的叫法應該是球上的環或者手鐲,這更符合西方人水晶球的說法。

說來也巧,當張衡(78年~139年)在琢磨渾天說,造漏水轉渾天儀的時候,在中國西邊幾千公裏以外的地中海岸邊,也有一個人在琢磨這個事情,他就是古希臘著名的天文學家托勒密(90年~168年)。托勒密根據前人的思想,也提出了一個和張衡的渾天說類似的說法,那就是統治了歐洲天文學1400多年的地心說理論。托勒密在他的巨著《天文學大成》裏,根據古希臘的天球說,創立了一種認為整個宇宙都是圍繞著地球旋轉的理論,即地心說。托勒密除了是個天文學家,似乎還是個很有點浪漫情懷的文人,他把自己創造的這個天球描繪成一個夢幻般巨大的水晶球,水晶球的中心就是我們地球,月亮、太陽以及水、金、火、木、土五顆行星,按照順序一層一層地圍繞在地球的外麵,而至高無上的上帝就在最外麵的水晶天上撥弄著整個天空不斷圍繞地球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