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本書(一冊七八麵四六、八○○字)合刊劉家謀著《海音詩》與王凱泰、馬清樞、何澂著《台灣雜詠合刻》兩種。《海音詩》七絕一百首,皆吟詠台灣事蹟。作者劉家謀,字仲為,一字芑川;福建侯官人。舉鄉薦,以大挑得教諭。初任寧德,繼調台灣;時當清道、鹹之際,在任凡四年。鹹豐三年海寇黃位倡亂,台地不靖;家謀力疾守陴,病署卒。《海音詩》成於二年間,每首均有自注。首章注雲:“壬子(鹹豐二年)夏秋之間,臥病連月,不出戶庭;海吼時來,助以台颶,鬱勃號怒,台似有不得已者。伏枕狂吟,尋聲響答韻之;曰《海音》”。《台灣雜詠合刻》計有王凱泰《台灣雜詠》三十二首及《續詠》十二首,統為七絕;馬清樞《台陽雜興》三十首、何澂《台陽雜詠》二十四首,皆七言律詩。作者王凱泰,字幼軒,號補帆;江蘇寶應人。同治九年,以廣東布政使陞福建巡撫。十三年日兵侵台事件結束,議移閩撫駐台,凱泰首請赴台履勘(奏摺見第二二七種《台案彙錄壬集》);光緒元年五月,抵台。當時正辦《開山撫番》工作,因撰有《訓番俚言》一篇(見第五一種《台灣生熟番紀事》附錄)。《雜詠》及《續詠一,亦於此時所作。馬清樞,字子翊,福建侯官人;何澂,字竟山,浙江山陰人。據一何跋》,光緒三年時,馬氏在台任學官;何氏本人,則嚐於元、一年間兩度隨王(凱泰)、丁(日昌)二撫襄辦營務。《合刻》之刊印,至七年成於何氏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