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於1930年發行,在這之前不到一年的時候,一場金融危機襲擊了美國,很多百萬富翁成了乞丐,但也使很多人進入了上層社會。在這次打擊之後,恰恰是在大蕭條導致的思維麻木甚至萎靡不振完全開始之前,菲利普?L?凱瑞特以及一本關於股票投機的書出現了。但是等等,投機者不就是那些賭上全部身家財產而最後被WPA洗劫一空、掃地出門的家夥嗎?這個回答不確切,凱瑞特關於投機真實本質的經典著作向我們展示了這一藝術是多麼微妙,以及為何稍許了解一點人的心理趨向就能夠使你致富。
重印這本書我們有幾個層次的考慮。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應該討論認為職業交易商是“賭博的人”這一錯誤見解。菲利普?凱瑞特傾其一生來證明:實際上,智慧、邏輯和認真的數據積累能夠使股票投機不比開一家街角藥店的風險更大。為了支持這一結論,凱瑞特繼續致力於交易過程之外創造一個大商業企業。
在他人生的101年中(根據在凱利特資產簡介中他的生平簡介),他親身經曆了31個牛市,30個熊市,20次衰退和一次蕭條,一直都是成功的。他創建並管理著世界上第一隻共同基金,管理並發展這隻基金50多年。凱利特是這樣做到的:了解市場的真實基本心理並且成為市場波動周期和指標的標識之一。
他比別人更了解交易商的意向,用數據資料來證明他們的喜好、他們的樂觀、他們的天真以及確切地說他們何時會恐慌拋售,或者大眾會多麼執著地就像針吸附於磁鐵一樣堅信一隻股票。
但是就像任何大領導者一樣,一個發達的知覺並不是在交易大廳獲得成功的唯一素質。任何學科(證券行情室或戰場)的成功領導者必須對其複雜的事務具有充分了解。他們必須知道其職業的曆史,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掌握其行業的術語和工具。凱瑞特經常強調這一點,他還給出了交易商運用各種核心交易工具(債券、證券、衍生物和股票)的基本原則,這本書沒有遺漏任何一個細節。
很多人將沃倫?巴菲特視為金融戰場上的巴頓,巴菲特曾經說過,凱瑞特創造了長期投資業務的最好紀錄。這不是小讚揚,特別是他曾不受華爾街批評家的嘲笑和備受蹂躪的大眾交易商的影響,而安然度過了1929年的金融災難。菲利普?L?凱利特喜歡交易,那是如此簡單,你會在本書的每個字中看到他的熱情。他了解製勝的主要因素:密切注意回報。體育運動員稱之為“要害”。對他來說,那是他的金錢思維。無論最終的短語是什麼,這本書將會使人得到授業、提升和啟發。
出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