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嫉妒是一種不被他人所接受的負麵心理,如果一個人產生了嫉妒的情緒,就一定要及時排解。對於孩子來說,嫉妒更不能長久地存在於內心,否則嫉妒的消極作用長久地影響孩子,會給他的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都帶來極大的危害。那麼,父母如何及時拔除孩子的嫉妒這根“刺”呢?
第一,孩子產生嫉妒心的起因,是看不過別人比自己優秀。這時,父母可以抓住機會,教育孩子積極向上,將嫉妒轉化為動力,以實力去超越別人。
周末,媽媽帶著小光去繪畫班上課,小光邊聽老師講解邊畫,媽媽在旁邊認真地看著。經過了兩個小時,小朋友們的作品基本上“大功告成”。媽媽看著小光畫的“一家三口”,很滿意地拍了拍他,說道:“小光真厲害,畫得真棒!把每個人都畫得很像。”小光聽了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媽媽轉過頭,看到旁邊一個小朋友的畫,立刻讚歎道:“唉喲,這個孩子的畫真幹淨,一看就知道他的手法有多純熟了。畫得真幹淨、真漂亮。”媽媽不住地點頭,卻沒有發現在一旁的小光已經繃起了臉,最後終於忍不住喊道:“我不許你誇他!你隻能誇我一個人!”媽媽被小光這一喊嚇了一跳,但馬上就轉驚嚇為擔心了:小光的嫉妒心怎麼這麼強呢?她想了想,對小光說:“小光喜歡得到別人的表揚是嗎?那小光記住,不管是媽媽還是老師,都隻會表揚那些做得最好的孩子。所以,小光不應該阻止媽媽表揚別人,也不應該為此生氣,而是應該讓自己做到最好。這樣吧,你來檢查一遍自己的畫有什麼問題,然後努力改到最好,這樣不光是媽媽,老師也會表揚你的,好嗎?”小光看著媽媽認真的樣子,似乎明白自己應該把重點放在哪裏了,於是拿起畫筆仔細地改起了自己的畫。
嫉妒心在孩子心中萌芽,無非是孩子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那麼父母想要消除孩子的嫉妒心,不能直接勒令其不許再嫉妒,而是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讓孩子通過努力改善自己的不足。這樣才是“治本”的做法。
第二,有些孩子明明已經很優秀,但仍然接受不了自己的父母對別的孩子的一句隨意的誇獎。這時,孩子就不單純是嫉妒別人的優秀,而是自信心不夠,受不了自己最親的人去“喜歡”別人。這時,父母解決問題的重點,就是幫孩子樹立自信心。
讓孩子樹立自信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時鼓勵、表揚,但要注意,這種表揚是適當的,不要誇大其詞。這樣,孩子就會有正確、樂觀的心態,即使在被別人超過的時候,也相信自己能夠做好,就不容易產生嫉妒心了。另外,父母切忌在誇獎孩子的時候拿別的孩子做比較,否則孩子就總有一種“打敗別人”的優越感,而一旦發現自己不如別人,這種優越感被打破的時候,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崩塌,嫉妒心就會如洪水一樣湧出來。
第三,讓孩子懂得為成功的人喝彩,並且幫助不幸的人。通常嫉妒心重的孩子心胸也比較狹窄,不認同別人的優點,當然對別人的不幸和缺陷也不會感到惋惜,甚至還會有幸災樂禍的心理。這時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孩子懂得感受成功人的快樂、體會不幸之人的痛苦。
心理學中有“移情”這樣一個詞彙,就是把自己移位到別人的角度,去體會別人的感情,也就是說能夠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自我認知能力較強的孩子比較容易培養移情能力,移情也是孩子心理成熟的重要標誌。不成熟、不懂得移情的孩子,就會產生嫉妒心理。
父母要讓孩子學會“移情”,先要鼓勵孩子接納別人,並用某種方式為別人喝彩、祝福,好讓孩子有一個寬大的胸懷。另外,如果同學的學習出現了困難,要讓孩子主動幫助對方,而不能因為顯現出了自己的優秀而沾沾自喜。
孩子的情感是脆弱的,很容易產生消極情感;孩子的可塑性又是很強的,如果父母不加以正確引導,孩子的負麵情緒就會轉化為負麵心理,形成孩子固定的性格。所以,父母千萬不能認為孩子的嫉妒是小事、是小孩子氣,一旦發現嫉妒的苗頭,就要立刻將其扼殺。
父母小貼士
嫉妒就像是一個從裏往外慢慢變壞的蘋果,表麵看上去沒什麼變化,但心靈已經變了質,而這種內在的腐爛會逐漸侵蝕整個蘋果,使它徹底成為一個“爛蘋果”。因此,嫉妒心這個有毒的種子,應該在被發現的第一時間被去除,否則將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莫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