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孩子是怎樣進行模仿的(3 / 3)

環境塑造孩子的行為方式並無形中教授給他知識,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一般在學校中表現也比較好;在鼓勵團隊協作(大家互助)的家庭中的孩子比較善於與他人合作,且工作勤奮;此外和睦的鄰裏關係則可以培養出與小夥伴們愉快相處的孩子。

成功的早期教育一定要給孩子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和條件,這是孩子快樂進取的物質基礎。

環境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它給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力量,環境是立體化的、從頭到尾的“三維教材”。就像青蛙在不同的環境中會改變不同的體色,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會長成不同的個性。孩子成長需要哪些環境,父母又該如何給孩子建設一個有利成長的環境呢?

一、人際環境——民主、平等、親愛、和睦、歡快、恬靜。

孩子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員,父母不要嬌寵溺愛,也不要冷落他。一家人要做到互相關愛,分工勞動,遇事商量,共同享受生活的樂趣;一家人還要互相讚美良好的行為表現,運用禮貌語言和幽默;一家人可以經常開故事會、朗誦會、運動會,表演各種節目,還可請親戚、朋友、小夥伴來家裏玩,盡情享受親情和友情。

二、智慧環境——豐富、整潔、優美、愛閱讀、提問、愛操作。

父母要給孩子準備好小書桌、小書櫃、玩具櫃、科技百寶箱、大地圖、地球儀、科學實驗器具,再給孩子一個植物園、動物園就更完美了。生活環境要整潔優美,特別是孩子的生活環境要有色彩鮮豔的圖案,美麗的風景畫,優美的書法作品,“好寶寶表揚欄”更對孩子有積極的鼓勵作用。當然別忘記給孩子設立一個鍛煉身體的環境,如沙包等。

一家人要經常讀書、討論,一起動手做玩具小實驗,並不斷鼓勵孩子。對於2歲半以後的孩子,父母可以每天設立20分鍾的“靜悄悄”時段,各人在自己固定的位置專心做事情,不說一句話,事後評定孩子的表現情況。

三、意誌環境——按時起居、規律生活、自我控製。

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製定各種作息時間,如早起、早鍛煉,製定作息時間表有利於孩子養成有動、有靜的活動習慣。培養孩子按時吃飯、洗漱、排便、睡眠、勞動、看電視的習慣,逐步做到不催促,不提醒,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堅持力。3歲以後的孩子看什麼電視,父母要事先與孩子商量好,以兒童節目為主,在規定的時間內不多看也不少看。3歲以前的孩子每天以10分鍾為宜,3歲以後每天20—30分鍾為宜。當孩子逐漸長大,還要教給他怎樣用錢,怎樣節約,怎樣存放,鼓勵他買書和智力玩具,援助他人等。

目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從綠色食品到綠色生存環境,綠色為現代人所向往。綠色代表著健康,綠色代表著時尚。父母們在關注自己的生存環境的同時,可否想到您的小寶寶的生存環境——家庭是怎樣的呢,它是否適合孩子的成長?

根據我們對家庭教育現狀的研究分析,我們把兒童成長的主要環境——家庭劃分為四種類型:力求完美型、圓夢補償型、順其自然型、綠色健康型。

力求完美型:父母認為兒童的成長是人生第一階段,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閃失,任何不符和兒童成長的因素都要嚴格控製,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群中永遠是最優秀的。父母的情緒處在高度緊張狀態,對孩子要求過高,苛求孩子各方麵完美,容不得孩子犯錯誤。忽視兒童成長的階段性和其特點。有根據的批評或指責較多,但當孩子進步時也會得到較高的獎勵。

圓夢補償型:父母認為自己童年的理想沒能實現是件遺憾的事。既然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何不把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無論如何,還是關鍵要把孩子所走的路鋪好。孩子的一切父母都要包辦代替,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時刻按照他們的理想去生活和學習。忽視孩子自身的天性和興趣。隻要是與他們願望一致,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順其自然型:父母認為“小樹長大自然直”,孩子的成長不用太操心,有幼兒園、有老師呢。對孩子比較放縱、遷就和嬌慣。盡可能滿足孩子的各種物質要求,與孩子溝通較少,對他們的成長比較放心。

綠色健康型:父母認為兒童是人一生發展的關鍵階段,他們的成長和發展有其自身的特點。要為他們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必須尊重他們的天性,為他們提供適宜的教育環境,為他們終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他們知道要教育好孩子必須從自己做起,他們深信“身教重於言教”,處處為孩子做榜樣,尊重孩子的發展特點,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需要。講求科學的教育方法,經常與孩子溝通,善於發現孩子的進步,勇於向孩子學習。正確運用鼓勵、欣賞、批評的方式,對孩子的教育能曉知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

顯然,綠色健康型才是孩子的理想家庭,我們的父母為孩子構建的也應該是這樣的一種家庭環境。那麼如何創設有利於兒童終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家庭環境,梁所長告訴我們必須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1、正確看待孩子的成長。

每一個孩子都是惟一的,他們有鮮明的個性,有自身潛在的各種能力,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孩子表現出極為明顯的個體差異,他們的某些方麵有快有慢、有先有後,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作為家長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給他們提供適宜的教育,不要盲目攀比,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

2、理性對待孩子的未來。

人生之路十分漫長,孩子的成長是誰也代替不了的,應該相信孩子可以選擇自己未來發展的道路,家長不要越俎代庖,更不能過高苛求孩子盡善盡美。一味追求孩子“成龍成鳳”,其結果可能恰恰相反——家長對兒童期望值越高,可能失望越大。正確的方式應該理性地對待孩子,尊重他們的興趣、尊重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的發展。

3、還給孩子童年的快樂。

童年隻有一次,童年的快樂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財富,要像珍惜孩子生命一樣去珍惜孩子的快樂,這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基礎。我們強烈呼籲:還給孩子童年的快樂,這是兒童應有的權利。

4、實現孩子理想的發展。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撫育,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成長夥伴。為了實現兒童理想的發展,每一個家長都要從我做起,觀察了解孩子的成長特點,掌握孩子的發展規律,為他們提供健康愉快的成長環境,多給予他們親情,多與他們溝通,常陪他們遊戲,盡可能多地滿足兒童精神上的需求,這些都是兒童理想發展的重要條件。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他們的需要,引導他們發展是每個家長的責任。為了孩子更理想的發展,我們要學會與孩子共同成長。

小心,孩子在模仿中學壞

孩子(尤其是小男孩)特別好模仿,而且最喜歡模仿影視作品裏的壞蛋!

為什麼?因為壞蛋的造型與表演較之正麵人物更有特色,更容易模仿!

於是每看完一部電影電視,便總會有數不清的小男孩兒在遊戲時模仿著那個壞蛋,學著那個原本“麵目可憎”的家夥——他的摸樣,他的裝束,他的步態,他的腔調!

有的孩子就是在模仿中學壞的。請看報紙上披露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知道世界上年齡最小的銀行搶劫犯嗎?告訴你,他叫羅伯特,是個年僅9歲的孩子,他怎麼會搶劫銀行呢?因為他剛剛看過一部關於銀行搶劫的偵探片,他覺得很有趣,這才照葫蘆畫瓢,模仿電影上的壞蛋,用玩具槍去“搶劫”銀行的!

那麼我們呢?在我們華夏大地上,會出現類似的悲劇嗎?完全可能!

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熒屏與銀幕也有“不幹不淨”的東西,既然關於凶殺、關於打鬥、關於搶劫、關於色情的鏡頭在上麵屢有出現,就很難避免汙染天真的孩子們!

尤其是有些宣揚打鬥和暴力的影視節目,如果頻頻出現在孩子們的麵前,那麼,孩子中體力較強性格較外向的看了就會立刻仿而效之,橫行霸道,欺淩弱小,於是漸漸形成了具有攻擊型侵犯性的性格!而體力單弱或性格內向的孩子則會因為無力模仿而感到自卑,漸漸感到低人一等,甚至害怕長大,害怕將來被人欺侮,於是鬱鬱寡歡,提心吊膽,原本健康的人格很快被扭曲!再試想,如此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有又怎能不結出惡果!

因此,淨化影視作品,淨化社會環境乃當務之急,誰在這一點上麻木不仁,誰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敗壞掉孩子們健康的欣賞情趣,甚至活活地斷掉原本不該斷送的好孩子。

孩子好模仿的特點,常常與好奇心有關,看見別人玩什麼,自己也玩什麼;看見別人有什麼,自己就想要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事物範圍的擴大,知識經驗的積累,孩子開始模仿電影、電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成人對孩子好的模仿行為應當支持,並給予表揚和獎勵,使之強化;對於孩子的不良模仿行為,成人應當製止,因為這種模仿隻能導致孩子正確模仿作用的喪失,不良模仿和破壞性行為的出現,進而產生不良的心理。

那麼,成人應當怎樣對待孩子的不良模仿呢?

1、應該用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一個可模仿的正確榜樣。

2、要引導孩子在模仿中學習正確的東西,摒棄錯誤的東西。孩子的辨別能力差,成人一定要讓孩子有選擇地模仿。

3、成人經常和孩子一起討論研究電影、電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正確引導孩子分析人物。分析時不停留於表麵情節和人物的直觀形象,要教育孩子學習英雄人物的勇敢頑強,憎恨敵人的卑鄙凶殘,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主動模仿一些英雄人物的形象,學習他們的優良品德和崇高精神,促進正確道德觀的逐漸形成。

4、對孩子已有的不良模仿行為,成人應積極地加以糾正。如有的孩子喜歡模仿電影中的壞人,成人應告訴孩子,壞人幹壞事,如果我們發現,就應該把他抓住,交給警察。這樣,孩子就會憎惡壞蛋,而模仿正麵形象——警察。

然而,也不宜讓孩子經常模仿成人,而應更多地鼓勵孩子發表和他人不同的意見,進行獨立性的活動,這樣才有助於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小結

父母的責任,並非為孩子鋪就一條現成的人生之路,而應給他們提供張人生之旅的地圖。——希爾曼

孩子模仿你的所做所說。他從父母那學會了許多自己的行為方式。所以你必須成為孩子的一個好榜樣。孩子從身處的環境中學習,你應該告訴並為他創造那些培養他的優點(價值觀)、鼓勵他自律、負責的環境。這本書將教你如何成為孩子的好榜樣。如何為他們創造一個有意義、正麵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