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遊醉美遼寧(代 序)(1 / 3)

以文化遊醉美遼寧(代 序)

胡曉華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文化是打造遼寧旅遊強省的核心競爭力。在全社會 善於思考、樂於表達的年代,思己之所見,言己之所想,將為我們的文化旅 遊事業開拓更加廣闊的空間。

一、文化是旅遊的靈魂

何謂旅遊?這是值得認真思考和探究的課題。旅遊,古人簡稱為“遊”。 為增長學問、開闊視野,負篋遠行,叫遊學;為了解社會、增加閱曆,走南闖北, 叫遊曆 ;為開闊心胸,長途跋涉,叫遊山玩水。將“玩”字納入遊,不僅不 俗,而且充滿雅趣,因為“玩”字在漢字文化中,左邊是“玉”,右邊是“元”,

胡曉華,遼寧省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曆任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遼寧省政 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本文為 2015 年 7 月 6 日作者在遼寧文化旅遊研討會上的 主旨發言 ( 摘要 )。

表示一個人在那裏賞玉。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說:“玩是人生的根本需求之一。 如果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的話,玩就是人類的第一部教科書。人在玩中 成長,在玩中增長智慧,在玩中展開想象和創造的翅膀。人類進化的曆史表 明,玩與人生密不可分。”於光遠先生的這番話可以說深入淺出地揭示了遊 玩的深刻內涵。“旅遊”一詞始見於南北朝時期沈約的詩句 :“旅遊媚年春, 年春媚遊人。”這個“媚”字,左邊是“女”,右邊是“眉”,字意好,是“討 人喜歡”的意思,說明“遊”是一件頗受人們歡迎的賞心樂事。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傳統。中國古代有三次 著名的旅行對中華文明的建構起了重要作用。一是孔子周遊列國,二是秦始 皇巡遊天下,三是太史公(司馬遷)遍訪各地。還有一位被稱為“遊聖”的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他以旅行為畢生事業。他斷絕功名利祿之念,以“問奇 於名山大川”為誌,自 21 歲起出遊,30 餘年間,東涉閩海,西登華山,北 及燕晉,南及雲貴兩廣,遊曆了今日我國行政區劃的近 20 個省(區)。他 用日記體寫的遊記散文《徐霞客遊記》,是我國第一部旅遊專著,具有恒久 的美學價值。2011 年 3 月 30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決議,將每年 5 月 19 日即《徐霞客遊記》首篇《遊天台山日記》開篇之日定為“中國旅遊日”。 2014 年 4 月,國家旅遊局征集中國旅遊日標誌,最後確定以長春市一名美術 教師的應征作品為基礎,形成了甲骨文“旅”字的變形與方形的印鑒輪廓, 突顯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旅遊發展的“根”與“植”的關係,為中國旅遊 增添了傳統文化色彩。古往今來,旅遊之所以為人們所看重,就在於它所蘊 含的文化。可以說,文化是旅遊的內核。沒有文化這個內核,旅遊就變成了 徒有其表的空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旅遊文化和可持續發展》中指出 :“文化遺產和 多樣性應該被視為旅遊的重要資源。推動文化多樣性的交流,正是旅遊的魅 力之一。越來越多的旅遊者把文化溝通和文化體驗作為旅遊的首要目的,文 化旅遊已成為全球一個重要的產業。”文化需求是旅遊的重要動因,旅遊過 程實際上是文化的體驗和享受。人們到沈陽看“一宮兩陵”,是在品味清初 文化的渾樸與醇厚。人們到盤錦看紅海灘,是領略大海的神奇變幻,沉浸在

天人合一的心靈感悟。人們到丹東登虎山長城、遊鴨綠江大橋,是要傾聽曆 史的回音。人們到撫順看赫圖阿拉城,是要探究女真人由此發祥、入主中原 的奧秘,感受那裏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人們到遼寧就是要領略關東風情和 感知關外文化的神韻。可見,在觀光中,能夠說服世界的是文化與文明。可 見,人文景觀是人類生產、生活積累和遺存的藝術化成果。正因為如此,這 些景觀因文化而留存、因文化而璀璨。文化能致遠,文化是景點增值的資本, 文以載道,景點競爭最終體現在文化上。

二、遼寧是文化富地

遼寧地處山海關外,襟遼河而瀕海(黃海、渤海)江(鴨綠江),在文 化上具有外向性、開放性、海洋性等特點,地域文化上被稱為遼海文化(近 年來又有“遼河文化”“遼河文明”之說)。古代遼河兩岸馳騁著東夷、鮮卑 等民族。唐宋以後,尤其明清之際,契丹、女真、滿族、蒙古族的文化元素 日益增強,清代滿族文化處於強勢。在這千年曆史中,遼寧大地多民族錯居 雜處,不僅有草原文化、騎射文化,更有契丹、女真、蒙古文化,特別是滿 文化得到輝煌發展。至今遼塔、遼瓷、遼三彩,契丹文、滿文,以及服飾、 食品和詞語中,依然疊印著它們曆史的身影,閃耀著民族文化的光彩。黑土 地是遼寧文化的重要因素。自燕開始,漢文化隨著移民墾殖、戍邊開發逐步 進入天遼地闊的遼河流域,多元文化在此碰撞,彼此滲透,互促互補,直至 交融彙合而成一體,形成遼寧人獨特的豪爽、大氣、恢弘、剛毅的氣質文化。

遼寧省是文化遺產資源大省,有世界文化遺產 6 處(九門口長城、五女

山山城、沈陽故宮、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3 處,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96 處,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 1 座(沈陽),省級曆史文

化名城 7 座(大連、撫順、遼陽、朝陽、興城、北鎮、新賓永陵鎮),國家

級曆史文化名鎮 2 處(新賓永陵鎮、海城牛莊鎮),全省文博單位藏品達 28

萬件,其中國家級文物 1275 件。同時,還有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 都是曆史文化活化石,蘊涵厚重的曆史文化遺產,閃耀著遼寧的曆史輝煌與

文化異彩,值得遼寧人引以為豪。 文化提升旅遊品位,旅遊彰顯文化底蘊。江蘇主打吳文化,浙江主打越

文化,山西主打晉文化,四川主打蜀文化,陝西主打三秦文化,河北主打燕 趙文化。我的故鄉安徽,打的旅遊牌是徽文化,山東省打的旅遊牌是齊魯文 化“一山一水一聖人”(泰山、濟南泉、孔孟故裏),貴州打的旅遊牌是“三 個一”:一棵樹(黃果樹)、一棟樓(遵義會議舊址)、一瓶酒(茅台)。他們 問我遼寧旅遊有什麼?我說遼寧有“關外風情、三‘陽’開泰”,出了山海 關就到遼寧了,朝陽、遼陽、沈陽都是曆史文化厚重的地方,文化旅遊資源 豐富。沈陽的曆史文物所積澱的文化之厚重不用我來贅述了。說朝陽是曆史 文化名城,它有三張文化名片 :遠古生物化石、紅山文化、“三燕古都”。遼 陽有文字記載的曆史達 2300 多年,它也有三張文化名片:一是在曆史文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