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韻味(1 / 2)

人生的韻味

人生的問題就是個如何生存的問題。雖然世人都生存在同一個世界,然而人生無定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並獨自享受自己的人生百味。

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作為一個生命體存在的一生。人來到世間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說它是必然的,是因為世界上的任何生物都有繁衍生息的本能。人作為一個物種,也像其他生物一樣,需要不斷地傳宗接代,以延續人類的存在。說它是偶然的,是因為作為每個具體的人能來到人間都是一種偶然。人是由父母所生的,但並不是完全由父母所決定的。父母隻有是否要生孩子的選擇權,但無法確定要生的未來之子是什麼樣子。也許是事先並沒有計劃的意外收獲。每個人都是不由自主地、偶然地來到人間。每個來到世間之人,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之人。一個人一出生,就在某種程度上被定了型。其一,一個人的性別是一出生就被確定好了,而且終身不變。其二,一個人的體貌特征出生時已被確定,難以改變,雖然當今社會可以通過外科手術進行某種程度的修理與改造,然而卻無法通過基因的再造從根本上改變人的體貌特征。其三,一個人的某些天賦已被大體確定。一個人自來到人間之日起,就被打上了某種特殊的烙印。人是具有先天差異的,這種先天差異與父母的基因具有一定的關係,但也不完全取決於父母,因為同一父母所生的孩子也具有相當大的差異。雖然胎兒孕育於母腹之中,但作為母親並不能直接操控胎兒的孕育過程。胎兒的發育是借助於母腹的一種自然的自化過程。因此,一個人來到世間不是人為的產物,同其他物種一樣,也是一種自然的造化。人作為大自然的一分子,也同其他物種一樣,都要經曆出生,生長發育,成熟,然後逐漸衰老、死亡這樣一個過程。有生必有死,死亡是一切生物所共有的自然現象。人也必有一死。人是自然之人,若要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就必須把自己置於自然之中,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不去做那種違背自然規律的蠢事,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人的能動作用。

人既然來到世間,就得在這個世界活下去。開弓沒有回頭箭,人生沒有回頭路,隻有一直朝前走,直到生命的終點為止。其他的物種也同樣具有這一特點。然而,人與其他動物的生存卻有著明顯的本質的不同。動物隻是靠天生的本能而維持生存,它們的生存技能基本上是一貫不變的。秦始皇時代的老虎和當今的老虎都具有同樣的生存技能。動物隻是被動地適應環境,依客觀環境而生存。如果森林被徹底毀掉,老虎也就無法生存,因為老虎不會植樹造林,不能為自己營造生存所需的環境。人與動物的根本不同,就在於人是有思考能力與勞動能力的動物。人不但可以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和營造有利於自己生存的環境。人類的生存狀態是可以依靠自身對世界的認識能力和勞動能力不斷改善的。從古到今,人類一切活動的最終目的都是為自己創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空間,尋求自身的幸福。這是一個源遠流長,世代相傳,永無停息的探索曆程。一個人來到世間,主要肩負著三大使命:一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二是認識自己和改造自己;三是享受生活。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每一代人在享受前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成果的同時,也肩負著進行新的探索的使命,使之能夠持續不斷地有新的發現和新的創造。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主要表現為兩大文明,即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就是人類的進步程度。它既表現在物質方麵,也表現在精神方麵。這種進步的取得,是由人類在不斷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逐漸積累而成的。一個人在有生之年,能盡其所能地為人類進步的大廈添磚加瓦,對人類的進步事業有所貢獻,就是完成了一項重要的人生使命。他的人生就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他的一生不僅是屬於他自己的,也是屬於全人類的。愛迪生發明了電燈,不是為了照亮他自己,而是為了照亮全人類。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曆史的發展規律及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從而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地認識自己與改造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認識自己就是要清楚自己的處境與資質,這樣有利於正確地把握自己。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時位不清,資質不明,就可能做出一些與自身情況不相適宜的事情。人生短暫,精力有限。能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做自己最適宜做的事情上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做力所不能及、費力也做不好的事情上,就是自我資源的一種浪費。一個人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就可能導致這種浪費,甚至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一個口吃的人做宣傳部長,其宣傳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一個剛入伍的新兵就奔赴前線指揮千軍萬馬,其後果可想而知。貓最拿手的活就是捉耗子,如果讓貓去捉刺蝟,就是自不量力。人除了要認識自己外,還要不斷地改造自己。人人都需要改造,一輩子都需要改造。所謂改造就是要不斷地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完善自己。世界上沒有天生完美之人,什麼事都會做,什麼事都能做得好。但人可以從不斷總結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中來充實自己,豐富自己,使之漸趨完善。一個人要不斷地認識新事物,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永遠也無法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人隻要活著就要改造。要堅持德業兼修,日求漸進。《菜根譚》指出:“德者事業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美德重於泰山,人品高於一切。成為一個具有高尚品質的人,是成就事業的第一要務,也是人生最難以實現的目標。事業可以繼承,金錢可以給予。而人品必須靠自己精心打造。人生就那麼幾十年,每一個人都要從頭再來。唯有認真學習,有悟性,有自律,有曆練的人,才能塑造成良好的品性。一個具有良好品性的人是難能可貴的,正如《弟子規》所言:“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稀。”一個品性不端之人,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從陽光燦爛的高峰跌落到暗無天日的溪穀,使名聲、事業毀於一旦。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有高潮,也有低穀。得意時不要居功自傲,自以為了不起;失意時也不要心灰意冷,覺得自己起不了。無論現實環境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們都要始終不渝地保持謙、勤、儉;始終不渝地力戒驕、惰、奢,始終不渝地行是止非,要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