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充其量不過是這個世界芸芸眾生中的一株小草,沒有花的香雅,也沒有樹的繁茂,更沒有竹的高潔。然而即便是一株草,也與大地上的其他植物一樣,紮根在泥土之中,在陽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潤下成長。在我看來,凡為人者,無論高低貴賤,隻要能適時當位地生存於世,就是幸運的。我自以為是一株幸運的小草,並為此而感到欣慰。
本人有幸生於社會主義的新中國,耳聞目睹了祖國的艱辛發展曆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我們已經開創了一條前無古人的嶄新道路,並在這條道路上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跡。環顧當今之中國,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可謂“舊貌變新顏”。然而並非“到處鶯歌燕舞”,在新的形勢之下,也存在諸多有悖發展主旋律的負麵因素。諸如環境汙染、生態失衡、資源透支與浪費、道德滑坡、奢侈享樂等等,都成為我們進一步健康發展的障礙。雖然所麵臨的諸多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前進中的問題,然而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並采取有效的措施應對,才能使我們沿著正常、健康、有序的道路前進。機器出了問題,就要及時修理,以恢複正常運轉。人的肌體出了毛病,就要對症施治,諱疾忌醫是無濟於事的。關鍵是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世界的根本問題、永恒的問題就是人的問題。如果沒有人,這個世界就會按自然所固有的秩序運轉,自然的就是必然的,當然也就不會存在問題。人是問題的發起者、製造者,也是問題的解決者。這一切都源自人們的思想,源自人們對於事物的認識。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麵臨諸多需要處理的問題。如何合理、有效地處理所麵臨的各種問題,人們各抒己見,各有所為。之所以如此,就是由於人們的思想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不同。認識是行動之始,行動是認識的延伸或表現。
認識決定行動,有什麼樣的認識,就會有什麼樣的行動。認識反映客觀存在的正確與否,是決定行動正確與否的前提條件。正確的認識引導正確的行動,錯誤的認識引導錯誤的行動。對行動來說,認識是具有指導性或決定性意義的東西。要使認識成為行動的指南,就必須力避錯誤的認識,力求正確的認識。
有鑒於此,本人根據自己的學習和對生活的體驗,寫成了這本小冊子。借此將我的一點識見悉數拋出,旨在析疑求適,實中求是,行是止非。
我未進過大學,純係草根一族,才疏學淺之輩。然而位卑未必無思想,位卑未必無責任,位卑未必無夢想。我的特別之處,就是在當今這個好動者多、寧靜者稀的時世,依然能保持淡泊寧靜之心,因而可以質樸無忌地表達一己之見。由於本人淺見所限,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誠望讀者批評指正。
薑忠彥
2013年9月於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