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招 解析帶量平價開盤
在實踐中我們常看到平價開盤但頭筆成交量激增,這裏所說的成交量激增,是相比於同期的成交量而言的,比如開盤第一筆的成交量就達到了昨日成交量的l/10等。這種開盤常常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1)兩個大戶之間的一次換手交易
比如兩個熟悉的大戶說好了在今日開盤時,於昨天收盤價附近做一次成交。但這種交易方式出現的概率比較小,且與主力沒有任何關係。
(2)主力與大戶之間的一次內幕交易
這位大戶必然與主力相識,由於種種原因需要將籌碼兌現,於是與主力協商後在此階段進行交易。但主力承接此單後,並不意味著殷價馬上就會提升。
(3)主力利用自己的幾個賬戶對倒開盤
為了吸引市場的注意,成交量往往是很好的誘餌,因此大成交量的開盤經常被主力使用。對倒開盤說明主力有所動作,值得我們關注,但此時還無法確定主力是想把股價往上做還是往下做。
如果在開盤後的連續競價中,交易次數和成交量均恢複正常,那麼說明這種開盤屬於前兩者,沒有特別的研究意義。一旦在連續競價中出現不同於以往的非正常交易,那麼就說明此時的開盤性質屬於第三種。特別是當盤中出現幾次大手筆的交易但並不影響股價的正常運作時,主力“做量”的可能性就更大,之後可能會出現放量上衝或放量下行的、有利於主力後期運作的K線圖。
第2招 解析高開盤
通常而言,高開很多或低開很多的交易都要衝破數個價位的買賣單,因而成交量也會較同期有所放大。這種帶量的異動行為,常常也會出現兩種可能性:
(1)內幕交易
所謂內幕交易,是指主力與自己熟知的人員進行的一場有約定性的交易。比如主力的朋友或利益相關者的籌碼需要套現,主力便會安排其在集合競價的狀態下進行交易,以完成某種特定意義的利益輸送行為。
之所以要在集合競價的狀態下完成利益輸送行為,是因為此時看不到股價當天的運行趨勢,普通交易者是不會在昨日的收盤價附近掛出大量買賣盤的(除非昨日收盤價很高或很低)。此時,在某一高位進行大筆成交,不僅完成的時間非常短而不影響股價隨後的正常運行,同時也避免了在連續競價中要突破大量買賣盤障礙才能完成該筆成交的麻煩。當有利益相關者需要獲利退出的時候,主力就會在集合競價時以高價接手其股票,進而產生股價高開很多的現象。
如果開盤之後的股價波動不大,且成交量也恢複了正常,那麼說明集合競價中的上述行為隻是一次性的利益輸送。但這一細節同時也意味著:主力先讓利益相關者撤離,此後股價在短期內下跌的可能性比較大。
(2)對敲試盤並吸引買盤
很多時候,主力通過高開的行為一大早就進入了當日的“今日漲幅排名”中,進入了喜歡做超級短線的交易者的視線,而這些數以萬計的超級短線交易者基本上都是職業交易者,也通常是大戶或機構交易員。主力通過高開、量大的特征以吸引市場的注意,無非是想吸引跟風,刺激股價的提升和活躍性。但這種行為往往是以試盤為前提的,即:賣盤不洶湧而買盤蜂擁,則一路高走;反之,則節節下滑。如果主力真的很看好該股和該交易時段,往往就會采取直接開盤漲停的行動,而不是采取高開後再誘導或測試的行為。
個股開盤有異常大量且高開的現象,往往是主力有預謀的對敲行為,因為普通交易者在看不清形勢的情況下,是不會在9:25分就貿然大量交易的。既然是對敲而不是一路掃貨,則說明主力並不缺少籌碼,也就是說此處已經脫離了主力的建倉區;如果在開盤後有5分鍾甚至4個小時給普通交易者買入後上漲的機會,則往往意味著主力在刻意誘多、吸引跟風,希望市場交易者來一起抬莊。
但這裏又分為幾種情況:
第一種是股價處於階段性的上漲位置時。這是主力在獲利有一段空間之後,放給市場跟風者的一段利潤空間,目的是在中部價位淘汰掉一部分意誌不堅定的交易者,通過換手的方式來提高市場後期參與者的持有成本,達到後期繼續拉高時股價還能保持穩定的作用(越是後期進入的越不會在高位賣出)。隻要交易者能確定此時的股價處於階段性的上漲位置,且大盤不會持續走低,那麼該高開現象值得短線參與。
第二種是股價處於高位時。這往往是主力為了出貨而製造的股價將持續上漲的假象,目的是想製造交易持續活躍、短線有利可圖的環境,誘使市場參與者跟風,從而達到最終套牢他們的目的。對於這種高開的現象,交易者應該始終進行回避,因為主力此時所有的任務就是出貨。
第三種是股價處於高價回落後的中部位置時。這往往是主力沒有出完貨時製造的反彈假象,也有可能是短莊製造的超低反彈現象。但無論是哪一種,隻要是原來的股價確實已經持續降到很低了,且從有量一直跌到了無量,那麼即使是現在有主力對敲在先,隻要開盤後有大量的交易者積極參與(成交數量大但筆數多),這樣的股票還是值得短線參與的。但要注意,如果開盤時下麵的買一處仍然掛著昨日收盤價附近的價格,則說明買盤並不積極,純粹是主力對敲的單方麵行為,股價馬上跌落的可能性比較大。
(3)做壞圖
即:如果個股莫名其妙的高開,交易量不大,隨後又無聲無息的任股價自行滑落,這可能就是做開盤價的行為。主力通過製造高開低走的K線圖,恐嚇部分持股者在隨後的震倉行為中出局。它的特征和內幕交易有些相似,隻是成交量通常比較小。
(4)吸籌
高開行為也有可能是主力在采用打壓策略而不易獲得籌碼的情況下,反手采取的高價收購的策略。運作思路是:當股價高開甚至漲停後,必然會引起死氣沉沉的持股者的注意,而當漲停板被打開或股價衝高回落之時,洶湧的拋盤就會接連掛出,正好落入主力的口袋。
第3招 解析低開盤
低開很多的開盤通常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內幕交易
與前麵的內幕交易相反,主力的朋友或利益相關者可能需要拿一些低價籌碼,於是主力也會安排其在集合競價的狀態下進行交易,俗稱“發紅包”。
如果是低開盤送股行為,說明主力遲早會拉升股價,或者當天就會拉升股價。所以,低開很多的開盤現象值得交易者關注,這從每日的“今日振幅排名”中可以找到該行為的痕跡。它的特征是:低開後股價瞬間回位,可能繼續昨天的走勢,也可能馬上就上漲。
(2)對敲試盤並引發賣盤
通過低開低走的方式,主力可以引導拋盤出來,以達到震倉的目的。有時候,震倉的過程可能隻有幾十分鍾,有時候也可能會持續幾天,這要看主力的計劃和策略。如果當時的吃貨比較積極,可能股價當天就能還原;如果沒有適當的成交量,則說明主力沒有逼出拋盤而後會繼續震倉。所以,對於低開很多的行為,最好持續觀察5~10分鍾,看清楚主力想要透露的信息。
(3)做好圖
有時候,主力可以通過製造低開高走的大陽線,吸引交易者的注意或跟風,同時穩住持股人的信心。它的特征是:股價低開後就會緩慢回升到昨日收盤價附近。
(4)出貨
低開出貨是屢見不鮮的出貨方式了。識別它的前提是個股前期漲幅過大,至於何謂大,何謂小,每個股票都不一而論,需要交易者的經驗。當主力要出貨時,有時會出現不顧一切的砸盤動作,低開甚至跌停開盤都很正常。
第4招 解析上下平衡形態收盤
上下平衡形態就是上、下買賣盤的單子大小差不多、價位差異也不大的情況。
收市時,如果在報價欄中掛出的總賣出量和總買進量差不多,且報價相差不大,也沒有異常的大單掛在上麵,這就是比較真實的交易狀況,它說明股價在收盤時沒有受到非市場性因素的幹擾。
需要注意的是,上下平衡形態並不表示股價在收市前沒有受到主力的影響。
第5招 解析上空形態收盤
當收市出現上空形態時,往往上檔的賣出價遠離收盤價而買進價等於收盤價,通常表現為尾市打壓或急遽下跌。
如果當時在盯盤,這個動作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最後的賣單脫離原有的價格區域,快速向下打壓成交或照買單成交,由此和後麵的賣單拉開距離,形成了賣盤空虛的狀態。在尾市被打壓的時候,通過急遽下行的分時走勢圖也可以獲得佐證。
如果該股平常成交量稀少,那麼出現該形態是正常的,說明盤中可能沒有主力或者主力不願意在收盤價上做文章;如果當時大盤在收市時也在殺跌,那麼這種個股同步殺跌的行為也是正常的;如果該股當天的成交量適中,則可能是有資金在吸納籌碼,不斷將上檔拋盤打掉並在下麵掛接單,造成了買一和賣一之間的空心距離,這種現象在盤中看得最清楚;如果當日的成交比較活躍,那麼有可能是大單在尾市偷襲出逃,由此拉開了買賣價格之間的差距。
第6招 解析下空形態收盤
當收市出現下空形態時,往往下檔的買入價遠離收盤價而賣出價等於收盤價,通常表現為尾市拉升。
如果當時在盯盤,這個動作也可以看得很清楚,最後的買單脫離原有的價格區域,快速向上買入,和後麵的買單拉開了不小的距離,形成了買盤空虛的狀態。在尾市被拉升的時候,通過急遽上行的分時走勢圖也可以獲得佐證。
如果該股平常成交量稀少,那麼出現該形態是正常的,說明盤中可能沒有主力或者主力不願意在收盤價上做文章;如果大盤在尾市快速上漲,那麼這種個股同步上漲的行為也是正常的;如果該股當日的成交比較活躍,那麼有可能是大戶在尾市掃貨,也有可能是主力在製造收盤價格。在主力製造收盤價時,既可以像大戶一樣一路掃貨,也可以預先在賣三左右掛上一筆大賣單,然後在最後一分鍾內用一筆大買單照此價位買進,快速吃掉賣一、賣二、賣三等處的所有拋單,由於後續散戶的買單跟不上,自然就造成了買盤的中空狀態。股市的收盤價不是最後一筆的成交價,而是最後一分鍾內所有交易的平均成交價(滬市如此規定,但深市最後三分鍾則采取的是集合競價製),所以用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將當日收盤價和成交量做上去。
第7招 解析單筆成交
單筆成交分析屬於精細分析,是盤口分析的重點觀察對象。在前麵介紹過,由於“成交明細”裏個股在每個時刻上的成交數據都是由交易所延遲發過來的信息,是交易所兩次快照期間累計的成交量和最後一筆的價格,所以這裏成交數據的真實性是有問題的。如果交易者不注意單筆成交的細微變化,往往就會被假象所迷惑,很難得出股價波動背後的主力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