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偶然發生的幾件事,我對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促使我寫成了本書。
1999年春節,我和夫人接受一個台灣商人的邀請,到他們公司去做客。那是正月初三的晚上,我們五個人,侯先生、侯先生的經濟顧問王博士、我和我的夫人。然後,還有一個忙裏忙外的廚師。廚師是侯先生從台灣帶來的,很有一番手藝,做得一手好吃的台灣風味的美食。
那一天晚上,我們四個人從傍晚5時左右上桌,一頓飯吃到了午夜時分,我們四個人竟然喝了兩公斤的XO。
倒上半杯琥珀色的XO,放裏麵幾個晶瑩的冰塊,冰涼的液體,馥鬱的酒香,它們一起刺激著敏感的味蕾,那口感真是好極了。結果我們每一個人喝得都非常盡興。酒至半酣的時候,那個侯先生的經濟顧問王博士和我聊起了中國的文化,後來又談到了毛澤東與蔣介石,最後談到了毛澤東的詩詞,我們都很興奮。
王博士說:“我最喜歡毛澤東的一首詞,就是那首《沁園春·雪》了。”
說著,他“啪”的一聲把一飲而盡的酒杯往桌子上一撂,說:“我給你們朗誦《沁園春·雪》吧!”
我們三個人為他鼓掌。
他30歲才出頭,毛澤東在世的時候,他還不到10歲呢,然而,毛澤東的這首《沁園春·雪》,他竟然倒背如流,一字不差,而且朗誦得抑揚頓挫,異常投入。
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與毛澤東有關的文化,台灣是一律持否定態度的,毛澤東的詩詞,在當時的台灣也很難尋覓得到。然而,對一個學經濟的博士而言,他不僅能夠找到,而且還能夠背誦,背誦得竟然一字不差,這的確是一個奇跡。
更加令我驚奇的是,在他背誦《沁園春·雪》的間隙裏,我們的主人,侯先生竟然在另外一個桌子上悄悄地擺好了紙硯筆墨。但見這個生產油漆的台灣老板,將袖子挽起,飽蘸墨汁,揮筆在宣紙上將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默寫了下來。書法水平,也許並不是非常高,但他對毛澤東詩詞喜愛的程度,倒叫我領教了。
看來,美好的東西無論在什麼地方,是不能靠人為的手段抹殺的。
還有一件事。
2006年夏天,“五一黃金周”期間,我閑著沒事,和夫人一同到大連金石灘旅遊度假區去消磨時光。
那裏的確是一個風光旖旎、景色宜人的美好去處。奇形怪狀的海礁,蔚藍蔚藍的大海,鋪天蓋地的草坪,還有飄浮著玫瑰花香的氣息,簡直是一座人間的天堂。我們居住的地方,雖然距此人間天堂隻有十幾公裏遠,但從來沒認真地到這裏遊玩過呢!
夫人說:“你不是喜歡研究毛澤東嗎?金石灘有一座毛澤東像章陳列館,我們到那裏去看一看吧。”
我說:“是嗎,這裏還有這樣一個有品位的去處?”
夫人說:“早就有了,我都去過!”
說話之間,我們已來到了毛澤東像章陳列館的大門口。
毛澤東像章陳列館就位於金石灘旅遊度假區的入口處,那是一座白色的長方形建築。陳列館的前麵是十個圓形的高大廊柱,樓頂上有一圈高一米左右的欄杆,遠遠望去,藍天白雲之間,一座白色的莊嚴肅穆的建築,坐落在碧綠的草坪之中,格外富有古樸莊重的文化氣息。
一進大門,正中用各種像章擺放出一幅紅太陽從海麵上冉冉升起的圖案,紅太陽正中,是一個巨大的毛澤東頭像紀念章。圖案兩側是用毛澤東像章擺出的“東方紅,太陽升”六個大字。
看了介紹我才知道,在這個毛澤東像章陳列館裏,竟然收藏了十萬枚各種各樣的毛澤東像章,有六萬多個品種,有金、銀、銅、鐵、鋁、竹、木、骨、紙、陶瓷、塑料等35種材質。
最大的一枚像章直徑竟然達到了38厘米,最小的一枚竟然隻有2厘米見方。
最早的像章製作於1945年。這枚像章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由淩子風製作的。大會主席團成員除毛澤東之外每人一枚,隻有十五枚。後來隻有一枚像章被陳毅元帥保留了下來。這是在中華大地上出現的第一枚毛澤東像章。製作最晚的像章是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時製作的像章,各地一共製作了一百多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