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古尋跡 小記者引燃澎湃激情(1 / 3)

追古尋跡 小記者引燃澎湃激情

張鬆

2013年9月7日至8日,《遼沈晚報》社組織了一次“小記者朝陽探秘之旅”,探訪景點包括朝陽清風嶺、尚誌鄉、雲蒙山、朝陽慕容街、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在這行程滿滿的兩天一夜中,收獲之大超出想象,秀美的朝陽山川引燃了潛埋於孩子們心底的澎湃激情,厚重的遼西曆史令孩子們平增民族自豪感!

別看年齡小 卻是“曆史迷”

此次組團赴朝陽采訪的19名小記者中,年齡最大的14歲,最小的才5歲。他們個性不一,但對探秘深遠的曆史文化,卻有著共同的嗜好。今年8歲的杜湧泉,從小就喜歡聽評書,那些古代英雄人物的傳奇故事,他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聽說《遼沈晚報》組織小記者團去朝陽考察千年曆史,他央求家長立刻給自己報名。

今年9歲的趙書旭,在昆山二校念書。平時,母親給他下載一些故事聽,發現最讓他入迷的,居然是《上下五千年》之類的中國曆史。所謂“百聞不如一見”,為了讓孩子將書中的故事與真實的曆史互為對照,增強感性認識,母親為他報名參加了小記者團。

在珠江五校念書的、今年9歲的李逸凡,喜歡中國各朝代的曆史,特別對傳說中的“夏王朝”情有獨鍾,他說不清自己為什麼喜歡夏朝?也許,喜歡就是喜歡,而興趣,是求知道路上最好的老師。這次小記者團活動,李逸凡聽到消息後自己主動報名,父母工作忙沒時間陪他來,奶奶帶他隨團赴朝陽觀光。

在這支小記者團中,有一對今年5歲的可愛的雙胞胎,她們是來自合肥的孿生姐妹胡美侖、胡美煥。她們的父親胡來旺帶兩個女兒北上旅遊,看到《遼沈晚報》上登載的“小記者團”的消息後,立刻給孩子報了名。“我查過資料,朝陽是遼寧的曆史名城,我帶孩子來遼寧度假,順路感受朝陽的水光山色、曆史傳承,會給她們的心靈注入深刻且有益的兒時記憶。這類文化之旅對孩子的影響現在也許不明顯,但將來一定會有效果的。”胡來旺坦言。

講朝陽曆史 從大巴開始

2013年9月7日早6點30分,小記者團乘大巴車從沈陽出發,奔赴朝陽。

為了使孩子們對朝陽曆史有個大致的了解,遼沈晚報隨團記者在大巴車上開了一個“旅途講壇”,對朝陽曆史做一個大線條的全景概述。

記者設置了若幹能引發小記者興趣的話題:為什麼在如今偏幹旱的朝陽地區驚現大量的古生物化石?為什麼說“黃帝生於遼河邊”?朝陽慕容家族發明的馬鐙,為何被西方學者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涉及近代的中國抗戰史,本報記者又就即將參觀的景點,向小記者們追憶了14年未陷落的“中國地”的傳奇往事;告訴小記者們,趙尚誌將軍是怎樣一位感天動地的民族英雄,他的頭骨又是經曆了多少歲月曲折才被迎回故土的?

這次講述長達兩個多小時,但好動愛玩的小記者們卻一點不覺得枯燥,反而聽得很入迷。客車尚在途中,小記者們已對目的地充滿了浪漫的神往與遐思。

放眼清風嶺 感知中國地

中午時分,小記者團趕到朝陽清風嶺景區。

清風嶺景區很大,若全程細致走下來,至少兩天。因時間緊張兼天氣炎熱,小記者們隻參觀了《中國地》的兩處拍攝現場。景區講解員邊走邊為孩子們描述,當年這裏的抗日軍民與凶殘日寇周旋的場景。來之前,孩子們以為這樣的地方一定是窮山惡水、滿眼爛石。卻沒想到,眼前的清風嶺卻是風光旖旎、秀美迷人。清風吹來,滿山的幽香。小記者和家長們用手機拍下清風嶺圖片,發給朋友,不無自豪地說:“不要以為這是黃山、張家界,這就是我們遼寧朝陽的‘中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