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無敵!在實現光榮與夢想的過程中,勇氣往往能讓人們克服障礙,最終抵達成功的彼岸。如果畏首畏尾,將會錯失良機,與成功擦身而過。勇敢者會無所畏懼,即便前麵等待的是懸崖與峭壁,他們也不會眨一次眼睛。

要敢於做“出頭鳥”

成功者大都是那些敢為天下先的人。他們一般被人尊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很多人沒能成功,就因為他們怕與眾不同,害怕被“槍打出頭鳥”,他們安於現狀,安於平穩,因此,他們遠離了成功。

“出頭鳥”一般有這樣幾個特點:擁有聰明才智、不安於庸庸碌碌、能在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但“出頭鳥”一詞,貶義的成分多一些,而且還帶著“悲劇”的色彩,大概是因為相關的一句名言——“槍打出頭鳥”。躲在枝頭的鳥,如果敢於冒險出逃,十有八九要被槍打中,成為犧牲品,成功逃脫的機會是很少的,所以最保險的逃命方法是待在原地等待觀望。

生活中不乏以“槍打出頭鳥”這句話來告誡自己和別人的人。他們認為凡事三思而後行,不搶風頭,不冒險才是保身之道。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很多人為了不被“打死”,行事就格外“謹慎”。他們凡事躲在人家背後,人雲亦雲,隨波逐流,心安理得。公交車上有小偷,他們不敢聲張;鄰居有入室搶劫的,他們無動於衷。生活上不敢“張揚”,工作上也講究“低調”。事事聽領導安排,跟別人學習,遇事先要等一等,看一看。有成績怕搶了領導的風頭,有進步怕引來同事的嫉妒,凡事都要圓滿,做人處處圓滑,沒有一點棱角,沒有一點銳氣,更沒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魄力。

不敢或不願當“出頭鳥”,表麵上看起來是出於自我保護,其實質上是保守落後、不敢承擔責任的表現。思想保守,沒有憂患意識,就談不上改革和創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時代的大潮中,想穩居中流是不可能的,思想觀念不更新,隻會遭到社會的淘汰。因此,還是要敢於做做“出頭鳥”為好。

娃哈哈的創辦人宗慶後就是一個敢於做出頭鳥的人。談及自己的創業經驗,宗慶後的回答很簡單:“創業靠的就是感覺,感覺好我就會出手,我可能感覺比較準確、出手比較快吧。”簡單的回答中蘊含著不簡單的道理,那就是要敢於出手,出手要快。這是需要不凡的魄力與膽量的。

1987年,宗慶後奔走在杭州的街頭推銷冰棒,在送貨的過程中,他了解到很多孩子食欲不振、營養不良,這已經成為家長們最頭痛的問題。

“當時我感覺做兒童營養液應該有很大的市場。”當時已經47歲的宗慶後顯然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創業年齡,但是,他並沒有退縮,敢於去邁這一步。不管周圍人怎麼勸說,他固執地要創業。

1988年,宗慶後借款14萬元,組織專家和科研人員,開發出了第一個專供兒童飲用的營養品——娃哈哈兒童營養液。從此,娃哈哈成為中國兒童最愛喝的營養品。到1992年,娃哈哈的銷售收入就已經達到4億元,淨利潤2000多萬元。

當別人跟進的時候,宗慶後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無論是技術、市場、人員、經驗,還是資金方麵,都領先別人一大截。

有人說:第一個做某事的人是天才,第二個做的是庸才,第三個做的是蠢才。這句話用在經商中再恰當不過了。

敢當“出頭鳥”,不是瞎摸亂撞、盲目出頭。不了解外界形勢,不認清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就出頭,隻會落得被打死的下場。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有能力出頭,要不斷增強自身的能力素質,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和行事能力,不做有勇無謀的人。敢做“出頭鳥”還要會出頭。“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充分進行調查和研究,認清形勢,找準方向,選擇有限目標,重點突破,“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出奇製勝。

古人雲:“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要做“出頭鳥”,就要有遭受非議與打擊的心理準備。有些非議與打擊是不必要承受的,無謂的風頭隻會影響一個人的生存環境,尤其是愛逞口舌之快、在無謂的小事上耍小聰明的人,雖然能暫時滿足一時的個人虛榮,但卻並不能獲得應有的尊重和報酬,而且還往往會被人視為另類,冷槍暗箭防不勝防,故而也有“出頭椽子先爛”之說。但在有些時候,該出頭時就要出頭,博取正當的利益和名譽是人類前進的動力,曆史就是由“出頭鳥”們推動著向前發展的。

在實現光榮與夢想的過程中,勇氣往往能讓人們克服障礙,最終抵達成功的彼岸。如果畏首畏尾,將會錯失良機,與成功擦身而過,尤其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隻有敢於做“出頭鳥”,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有膽量才會有機會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礙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膽小鬼”不會躲在黑暗處,它隻會隱藏在我們心中。驅走了“膽小鬼”,我們就會成為一個“我能行”的勇士,與此同時,機會也會尾隨在我們身後,等待我們去發現。

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誌這樣說過:“當國企改製有可能的時候,我立刻就會下手,不是要選垃圾,而是選那些老虎。但不要病虎,這才能夠放虎歸山。”也就是說有膽量才會有機會,倘若我們跨不出這小小的一步,機會又怎會親臨我們?很多人想:“沒人幹過這種事,沒有先例可循,萬一辦砸了怎麼辦?”而成功人士則會這樣想:“沒人幹過怕什麼?別人不敢做,才沒人跟你搶,統吃整塊蛋糕,市場才大嘛!”

中國有句古訓:“才、學、膽、識,膽為先”。有人以為膽量算不上什麼,然而仔細看一下我們周圍的人,就不難發現,天下其實永遠都不缺少有才華的人,有才華的人到處都是。但真正有膽量的人,人群裏卻是少之又少。

據美國企業家協會的調查統計,天下真正做大事的人,不一定都是精明人,但卻一定都是有膽量的人。做一個有膽量的人,比做一個有能力的精明人更難。

在商業活動中,誰沒有事就想著去折騰,然後承受失敗的惡果呢?精明人,有能力的人,大都不願意這麼做事,更不願意這麼生活。隻有有膽量的人,不怕挫折的人,甚至是不怕死的人,才肯這麼做事。但凡天下大事,又必須要有膽量才能做得起,撐得住。

有意思的是,英國心理學家在調查中發現,許多的能人、精明人,為了成就他們所麵臨的事業,長年學習和掌握的,原來都是圍繞著如何提高自己膽量的問題。他們終日在心裏默默訓練的那個東西,原來就是膽量。他們說的要全麵提升素質,原來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膽量。為此,英國科學家得出一個結論:膽量,往往才是承受生活中一切艱辛,做一切事物的根基!

1991年春節前,王均瑤和一些溫州老鄉一起從湖南包大巴車回家過年。在翻山越嶺的1200公裏的漫長路程中,王均瑤說了一句汽車太慢了。那時,一位老鄉開玩笑地說:“飛機快,你坐飛機回去好了。”沒想到這樣一句玩笑,竟然激起了王均瑤的“野心”,他想:是啊,我為什麼不能包飛機呢?

之後,王均瑤隨後做了詳細的客源調查,並向湖南民航局遞交了一份構思嚴密、數據可靠的可行性報告,表示自己要承包長沙至溫州的航線。民航局的人對此十分詫異,認為王均瑤有點異想天開。

但是,王均瑤卻堅定地對民航局的工作人員說:“你們考慮的核心問題是經營風險,這個險我來冒。我先把幾十萬塊錢押給你們,等於每次先付錢,後開飛。我不押錢就不飛,這樣你們就‘旱澇保收’了。”

王均瑤的提議終於打動了湖南民航局的人,然後,雙方就“先付錢,後開飛”開始洽談,並達成了共識。為此,王均瑤跑了無數個部門,蓋了無數個章。

1991年7月,長沙至溫州的航線終於開通了。

一架“安24”型民航客機從長沙起飛,平穩地降落在溫州機場。這是國內第一條私人承包的包機航線,王均瑤被譽為“膽大包天”第一人。

談起包飛機,王均瑤說:“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我的個人形象、人生道路都改變了!如果說人生是個大舞台,那一天,作為一名演員,我麵試合格,被允許登場。”王均瑤在麵對記者采訪時這麼評價自己的包機創舉。

為了包機,王均瑤還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營包機公司——溫州天龍包機有限公司。1992年,天龍包機公司總共開通了50多條包機航線。

2002年8月18日,王均瑤的均瑤集團參股中國東方航空武漢有限責任公司。這是國內首家民營企業參股國有航空運輸業,時年35歲的王均瑤也被稱為“民營資本進入航空業第一人”。

2003年,均瑤集團被批準購買宜昌機場,均瑤集團投資6個億用於購買和改造宜昌機場,這是中國首次批準民營企業購買機場。

能成功的人從來都不缺乏膽量,他們敢作敢為,因此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如果兩個對手狹路相逢,勝負有以下幾種情形:如果兩者都是謀士,那麼,必然是勇者勝利;如果兩者都是勇者,那麼有勇無謀者必輸;如果兩者都是有勇有謀的人,那麼,極有可能會出現“既生瑜,何生亮”的局麵了。

在經營活動中,許多人習慣於在別人成功之後,不無遺憾地說:“其實我也想到了,隻可惜我沒有像他那樣去做,要不,我也會成功的。”這說明,你看到了機遇,而此時你就應該立即行動,沒有行動,隻能證明你缺乏膽量,而膽量正是經商的第一關鍵,缺乏膽量也就選擇了與機會擦肩而過。有膽量的人,從來不會放過一絲機會,即便隻有0.1%,他們也毫不畏懼!

敢想敢做,才能脫穎而出

成功是一種自我挑戰的過程。對於人們來說,需要有更大的膽量、更快的速度、更奇的招數才能脫穎而出,掌握先機。也就是說,敢想、敢做、敢成敗是人們必須要遵循的成功法則。而在21世紀的今天,富裕和成功並不是人們所不敢想,不能想的,許多人恰恰是因為敢於想,敢於幹才走上了成功。

我國著名的品牌金利來是一個從隻有一台縫紉機的手工作坊開始,然後不斷發展成為擁有“男人世界”的大公司,他們靠的就是自信心和妄想心。

談到創業經曆,公司創始人曾憲梓回憶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我開始家庭作坊,以手工製作領帶的時候,那時一家六口人擠在60平方米的屋裏,可作工廠的就是那10平方米的房間,1把尺子,1把剪刀,1台蝴蝶牌縫紉機。買料、剪裁、縫紉、銷售,全是我一個人,一家6口人生活尚難維持,怎麼敢想象創立名牌,創立企業呢?更何況當時法、意、德、美、英等各國名牌貨充斥香港。在這種情況下選擇領帶一行,憑的是信心。但自信心不是盲目的,一是香港西裝熱逐漸升溫,二是我在泰國學過做領帶,三是我對外國名牌領帶的優點和本港領帶的缺點已經看得很明白——外國名牌款式最趨時,選料精良,做工精細,但價格高。本港領帶價廉,但質量差,我完全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做出又好又便宜的宜於港人消費的領帶來。”

“當時,我采取的第一步就是買來一些名牌領帶進行研究;第二步就是買進外國款式質地最好的料子,自己動手精工製作。做好後,我將自己精心製作的領帶與外國名牌領帶放在一起,送給一間百貨公司的領帶采購經理,他竟然分不出。就這樣,我的產品由我背在肩上沿街推銷,進而擠上了百貨公司的貨架。”

有了自信心之後,要創立名牌產品,還必須有成功的廣告宣傳。金利來公司作了成功的產品促銷宣傳,一時間,“金利來,男人的世界”廣告詞家喻戶曉,訂單雪片般飄來。金利來聲譽鵲起,家庭作坊變成了領帶工業。但是,金利來是吹出來的,又不是吹出來的,曾憲梓深為讚同此種說法。他說:“產品的廣告要是不真實,就會立刻失去顧客。優良的品質,是名牌產品的根本保證。一種商品如果質量不過關或不穩定,不管你花多大的廣告費也不會暢銷。顧客是最好的把關員,也就是國內講的:顧客就是上帝。你的產品質量好,它可以捧你,你的質量差,它同樣可以毀你。金利來的質量保證,是20多年來長盛不衰的一個關鍵。曾經有個國際集團公司提出要重金收購金利來這個牌子,他們的根據就是金利來沒有哪一年下跌過,哪怕是在經濟衰退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