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蓉府上都得那三樣東西,都是竇蓉即興創作,提前就跟家人秘密合謀此事,雖為金如意以前隻是個佛陳,後花園鳥籠裏邊確實有個鳥是百靈不是百舌鳥前幾天死了剛扔嘍,案頭那個玉蟾蜍倒是卻有此物,隻是那天沒擺。
蘇獻與竇蓉上殿麵君的時候,劉秀已從王鳳府裏回到了竇蓉府裏,竇蓉回到府裏找來劉秀跟劉秀談道。
“殿下,長安城片刻不能留啊,應該立即逃離,去宛城白水村找劉良。”
劉秀心裏明白,事已至此是不能呆在長安城了,隻好按照竇蓉的安排行事。
竇蓉吩咐劉秀帶好王娘娘給的那個信物玲瓏剔透白玉鐲,拎走的時候是再三囑咐最後竇蓉說。
“殿下,臣有話要說,生於智長於智、知世所以智者君子也,生於亂長於亂,知世所以亂著野君子也,若不知治亂之所因乃是凡人也,殿下,當常思莽之亂,起於何因,中興之道在於何處,勿忘高祖用賢之能,更應自立壯誌重興漢業。”
“老人家囑咐安能忘卻,秀生於寒宮長於亂世,蒙丞相養育之恩教會不倦,出去南陽當臥薪嚐膽廣結天下英豪,以滅王莽興漢室解黎民之苦而望丞相多多保重,他日相逢定是普慶之時。”說完劉秀給竇蓉夫婦二人跪倒磕頭當時拜別。
竇蓉早以安排家人竇安與劉秀一路同行,在路上好照顧幼主,竇安對劉秀敢情頗深,自打劉秀被救出冷宮就在竇府長大,竇安是不離左右,實為主仆但情非一般。
竇蓉安排劉秀與竇安去五城王那裏,五城王借出城打獵將二人帶出長安城,直到出了長安城狩獵開始的時候一切隨從安排獵場的時候,劉秀與竇安騎乘馬匹匆匆離去,騎乘馬匹走出幾十裏路才放下心來。
此時正直初夏,風徐日暖、氣爽神清、望遠山滴翠進草叢生、驕陽挺拔綠柳婀娜、黃碟體轉、粉蝶飛舞,一派綠景盎然醉人景色,劉秀十二年來還是第一次走出來觀賞人間美景,今天頭一次出來望大好河山覺得心曠神怡遐想連篇,他一邊走著一邊讚歎不已,竇安早已習慣這些又值帶領幼主殿下奔往南陽一路走來卻沒有劉秀那般閑情逸趣,一路上想的是讓幼主安然無恙。
劉秀邊走邊賞景,這時竇安走到跟前說道。
“少爺,咱們這一路用的稱呼您記熟了嗎?”
“哦,記熟了,沒出城的時候咱們不是這樣將定的嘛,我叫安順,您叫安泰。我是少爺,您是仆人,經商長奔走於南陽與長安,對不對?”
“對,我是怕你到緊要關頭鬧出什麼事來。”
“您隻管放心,我不會記錯的。”
竇安忽然像想起了什麼:“公子,你說咱們出城,徐世英跟蘇獻能不能就此善罷甘休啊?”
劉秀笑著說:“嘿嘿,他們呐不善罷甘休又能耐我何呢?咱們到了南陽,他們想也甭想拿獲我”
“是啊,不過我這心裏邊總是不落地啊,也許到了南陽就好了。”
“您呐,也不用總是提心吊膽,如是這樣反倒會讓別人看出破綻來。”
“少爺,這您盡管放心,我天生一普臉,天大的事我這臉色也不會有什麼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