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想到我們中國的將來,必會聯想到魯迅先生那幾句著名的詩:
從前好的,自己回去。將來好的,跟我前去。這說什麼的,我不和你說什麼。
我讀魯迅的書,發現他即使不是喜歡用感歎號的,也肯定是不吝用的。他們的時代,是字裏行間感歎號頻現的時代。他們又怎麼可能不是那樣的?在那樣的時代!
然魯迅先生的《人與時》,幾行文字竟平和極了,連些微的激情也看不出的。甚而,分明還很索寞。仿佛原不想說,或懶得說,自覺根本不說最好。卻不知怎的,淡淡地又說了。說得顯然勉強,透出大的無奈,還有惆悵……現在之中國,凡印在紙上了的鉛字,應用感歎號的現象,真的是少見了。現在之中國,孔子又特別地風光。孔子的話,大抵總是說得不動聲色。於是現在全中國,經常公開說話的人,都嫻熟把握著有話好好說的技巧了。
我不但要借用魯迅先生的詩,還要加上我自己的兩句。並且,於這四平八穩得特不真實的時代,加上其實我倒不常用的感歎號:
說現在好的,留在現在!
活在當下卻說從前好的中國人,無疑是有的。但估計不會很多。據我所知,十之八九的中國農民是不會說從前好的。從前他們的日子太苦了!現在,起碼他們可以不交土地稅了。與從前相比,日子畢竟過得去。
依我想來,說現在好的中國人,當是最多的吧?一個中國人,不計屬於哪一階層,隻要他或她1949年以後一直生活在中國,隻要稍微客觀一點,大概都會承認現在比從前好吧。
但是,多數說現在好的中國人肯定並不願意永遠留在現在。進言之,大概沒有多少中國人會覺得現在簡直好得不得了。貧富差距仍然存在,腐敗現象屢禁不止,權錢交易花樣迭出……根本沒有好到使大多數人不去想將來的程度!也有人覺得現在之中國已經好得不得了啦。他們認為,最好是——已經好得不得了的中國,永遠停留於現在這麼一種狀態。永遠永遠,千秋萬代。
他們是些什麼樣的中國人呢?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至於將來——他們是極其害怕將來的。因為,將來既曰將來,比之於現在,中國總是要多少再進步一些的。人民對社會財富分配原則公平與否的意識,也總是會比現在更覺悟一些的。那樣的將來,他們是憂慮它的臨近的。如果他們能夠,他們一定會想方設法將那樣的將來焊進保險箱,埋入百米地下的,就像潘多拉所做的那樣——狡猾,貪婪,荒淫,偽詐,全釋放出來,隻將希望蓋住在那隻魔匣裏。他們並不傻,而且幾乎可以說個個絕頂聰明,所以他們明白將來是阻擋不了的,所以他們幾乎皆留一手,於公眾麵前扮演著愛中國之現在的強烈的愛國者,背地裏卻將家眷們——移民到國外去了,非誠實勞動所得的大筆大筆的錢款,自然也都存入了國外賬戶。而他們兜裏,時常揣著一份甚至多份的別國護照……假設魯迅先生仍活在今天,假設他某日振臂一呼:說將來好的,隨我前去!結果會是怎樣呢?絕大多數的農民,絕大多數的工人,絕大多數的城市貧民、平民,乃至絕大多數的中小知識分子,沒被腐敗所同化所收買的高級知識分子……肯定萬眾響應。他們才是真的愛國者。
他們愛中國之將來,乃源自於人愛好社會好生活的本能。愛國而愛得本能,那才是真的愛國!一個事實是那麼的顯然——他們中的大多數的好生活,根本不可能在國外,隻可能在中國。既然在中國之現在還無法兌現,那麼也隻有希望於將來。
那些動輒利益最大化,卻從不言利益公平化、人性化的中國人,是巴不得中國沒有將來隻有現在的。這樣的中國人的愛國表現,其實是演戲。演戲是為了利益最大最大化——個人的,或利益集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