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完美之境突進
——讀詩集《沉馬》
魏 巍
世宗同誌:
你的詩集《沉馬》收到了。我置於床頭,每晚讀幾首。現在已經通讀了一遍。應該說,這是一本優美動人、感情深沉和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詩集。我實在為你的成就感到高興。也許這是你的第五本詩集吧,從中看到你走的道路是正確的,你的步子是紮實的,你正沿著台階一步一步地向高峰攀登。
首先,我覺得長征這組詩,寫得真是不錯。其中《打撈》、《沉馬》、《聽老紅軍唱國際歌》、《寡婦村》、《落葉》等篇,尤其寫得好。《沉馬》宛如一幅油畫,典型地表現了長征途中的艱難,結尾處:“蕭蕭晚風/吹亮了遠方的篝火/天邊殘留著/一片馬血樣/鮮淋淋的晚霞”,益發使人感到悲壯淒豔,長留心頭。《落葉》寫的是將軍還鄉,把古樸的鄉俗、革命幹部與鄉親之間的關係寫得相當動人。這些寫在長征路上的詩所以這樣出色,關鍵是作者的感情。這點,我們可以從《打撈》諸詩中找到答案。作者到長征路上去跋涉探勝,是為了去“打撈那些/金箔都無法與之相比的/亮閃閃的碎片/讓這些碎片/和甲午海戰的沉船/一齊陳列在/曆史博物館/對當代和後代的炎黃子孫/對未來的世紀/對整個空間/做長久的/無聲的/卻是強悍的/發言……”可見作者是懷著對長征這樣的認識和感情踏上了長征之路的,並不是為了獵奇。懷著獵奇自然也可以寫點文章,那就不是這樣的詩了。我在《聽老紅軍唱國際歌》這首詩中,認識到作者對革命前輩的崇敬和謙遜。詩篇說:“這支歌/我唱的肯定會比這位老人/更標準,更動聽/但我唱這支歌/卻不如他癡迷/不如他赤誠——/讓自己每一次脈搏的跳動/都彙入這浩蕩的歌聲/把這支歌的每個字、每個音符我都化為自己的生命……”看到這裏,《沉馬》中的長征詩為什麼寫得這樣好,已經完全明白。現在仿佛有一種離開馬克思主義愈遠就愈時髦的現象,而作者卻要把《國際歌》的“每個字、每個音符都化為自己的生命”,這確實是太難能可貴了!
《金色的黃昏》這組詩也寫得很好。其中《她依然是雇農的女兒》、《“這老頭兒行善……”》我最喜歡。這是歌頌老幹部的。老幹部絕大部分是好的,這個論斷應該說沒有疑問。但是有些事卻違背常理。“文革”中打擊的目標是老幹部,粉碎“四人幫”,老幹部行時了一陣,為時不久,老幹部又不行了,在文學作品中常常成為被貶斥的對象。現在在眾多的不正之風中,還有“勢利眼”這種舊社會的常見病,發展得也夠瞧的了。你寫的這些詩,對這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人,許會添幾分溫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