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鹹通四年夏(863年)長安(聽月茶社)
掐指一算,魚幼微離開長安也不過一年光景,但可能遠離喧囂太久,教人叢生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之感——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街一巷,恍如隔世,物是人非。
她回來了,依著當年離開時的路,一步一步,一程一程,南陽、內鄉、武關、商山、藍田,所到之處,皆留夢其間,入關時,已是春末夏初。
“老師傅就到這兒吧。”她用一些散碎銀兩打發了馬車師傅,盤纏剩的不多,已雇不起車馬了。在幼微十八年的人生經曆中,雖出身卑微,然並不寒苦,幼年流落平康裏,耳濡目染詩畫琴棋,加之聰慧,造詣頗深。十五歲嫁於李億,雖是外妻,但深得李億寵愛,也不曾受苦。即使身在江陵,整日不離詩書的她也沒為溫飽發過愁。誰曾料想,在回京的路上,錢物是這般不經花,隨身所帶的首飾物件也都典當換了錢,隻剩下些隨身衣物。
都說屋漏偏逢連夜雨,幼微在魂不守舍中品嚐了人生第一次流落街頭的窘迫。她數了數身上的銅板,勉強還能支撐一兩天吧!該怎麼辦呢?最落魄時,她最先想到的仍是李億,可想又能怎麼樣呢?去李府找他?她想都不敢想。
正犯著愁,路邊茶館傳出琴音嫋嫋,悅耳動聽。循音而去,傳出琴音的這間茶館裝飾華美,頗有情趣,不似一般消遣場所,正懸的牌匾上寫著“聽月茶社”。
走進去,看見入座之人具是華衣錦服,器宇不凡,想必都是達官貴人。幼微順琴音望去,見堂間戲台上一位年方二十的女子正端坐撫琴,為台下品茶談天之人助興。一小二看幼微衣著光鮮,舉止文雅,以為是誰家小姐,湊上去問道:“這位小姐,您是喝茶還是找人?”幼微正聽曲聽得入神,被小二打斷,心裏一慌,不知如何是好,正準備黯然離開之際突然一道靈光從腦海閃過,似乎想到一個暫渡難關的辦法。
她莞爾一笑掩飾住內心的慌張,對小二說:“我找你們老板,他可在?”
“你認識我們老板?”小二上下打量著幼微,覺得麵生,不免生疑。
“我是有事要找你們老板商談,沒其他意思,不知他今天在否?”見小二滿麵疑容,幼微申明來意。
小二本想將她拒之門外,但幼微一顰一笑,舉手投足無不透出大家閨秀的做派,不敢得罪,隻得答應他去請來老板。此時老板正在客廳會客,聽小二來報,也疑惑叢生,自己生意上也沒有與年方十九的女性往來過啊!會是誰呢?客人見狀笑道:“不會是錢老板哪個相好的找上門來了吧?”
“劉大人又拿我開涮,老夫都多大歲數了,能有這十八九歲的相好?”老板也不失風趣地自嘲解圍。
“哎!什麼歲數的男人不都喜歡十八九歲的女人嘛!”客人依舊玩笑,沒有絲毫要放棄捉弄他的意思。
老板爭辯不過,隻能苦笑著擺擺手,請客人稍候,自己跟著小二來到正堂。
幼微正候在那裏,見小二領著一個人出來,衣著華麗,想定是老板無疑,待來人走近,她微微欠了欠身子,算是行禮。老板六十多歲,須髯斑白,神態莊嚴,步伐沉穩,一副見慣世事滄桑的老成麵孔,他可能視力不大好,眯縫起眼睛打量著幼微,足足看了一盞茶功夫,才緩緩開口道:“這位姑娘,恕老朽年老健忘,我與姑娘可曾認識?”
“回老板話,我們不曾相識。”幼微客氣地回道。
“不認識,不認識你找我何事?”
“相逢何必曾相識,老板生意人,我找老板自然是想做買賣。”
“哦,你說說看什麼買賣?”老板倒來了興趣,問道。
“小女子來京城本是為會一位朋友,可不巧他卻因故離京,害得我一路上盤纏都用完了,剛巧聽到老板茶樓中的琴聲,想必是高雅之地,遂生出賣藝於老板之意。”幼微慢條斯理地答道。
“嗬嗬,好大的一筆買賣啊!你是說想在我這裏撫琴賣藝?”老板仰天笑道。
“不知老板意下如何?”
“你知道我這是什麼地方嗎?”
“小女子不知,但看這場麵,真可謂名士雲集啊!”
“喲嗬,還挺有眼光,不錯,我這聽月茶社的座上客都是京城名流,濫竽充數可是不行的喲!”
“小女子明白,如果弄跑了老板的客人,我分文不取,且聽由老板處置。”幼微說得斬釘截鐵。老板再端詳眼前這個十九歲的女子,柔眸裏的秋水凝固的鋼一般堅毅,心生欽佩,遂點頭道:“好,今晚戌時,你過來試幾曲吧!”交待完幼微,他又回到會客廳,繼續招待他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