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1 / 1)

總序

馬述君

遼寧是全國城市化、工業化程度較高,現代化水平居於全國前列的省份,老齡化程度也居於全國前列。目前,全省60歲以上老齡人口已超過700萬,超過老年人口比重的全國平均水平。相對而言,遼寧又是老幹部、老知識分子、老文藝家比較集中的省份。

雖然大多數老年人都已離開了工作崗位,開始了頤養天年的晚年生活。但他們中的很多人仍然身體健康、思維活躍、精力旺盛。一部分具有紮實寫作功底和良好文化基礎的老年人,特別是老幹部、老知識分子、老文藝家,利用離退休後的充裕時間,將自己豐厚的知識積澱、豐富的人生閱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通過文字落實於紙麵。這些文字樸素而真誠,深沉而睿智,具有較高的出版價值。

但是從當前圖書市場的實際情況看,出書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很多老同誌手裏拿著凝結著心血的、沉甸甸的書稿,卻找不到願意出版的單位,即使有出版單位同意出版,往往也因高額的出版費用望而卻步。基於這種情況, 2007年年初,省財政廳、省新聞出版局共同策劃運作了“金色夕陽”出版工程。其中“金色”象征著財富和收獲;“夕陽”代表著老年群體。“金色夕陽”寓意“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絢爛多彩、充實而收獲的晚年生活。這項工程旨在通過政府扶持為主,動員社會多方資助的形式,挖掘我省老年群體的出版資源,切實解決老幹部、老知識分子、老文藝家出書難問題,為我省圖書出版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貢獻。

老年人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他們走過坎坷波折,曆經滄桑風雨,用自己的熱血青春打造了共和國的繁榮昌盛,為國家、社會無怨無悔地奉獻了一生。在國泰民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中,很多老年人退而不休,老當益壯,通過各種形式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著書立說是部分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重要表現形式。相對於青年人來說,老年人在從事創作過程中遇到的阻礙更大,有些人視力已經下降,但還借助老花鏡和放大鏡查找資料;有些人體力不支,需要在他人幫助下完成書稿的錄入。從某種意義上說,老年人的書稿不單單是知識、情感和智慧的融合,更重要的是毅力、精神和境界的體現。這些書稿是留給後代的不可複製的精神財富,讓這些書稿付梓,立言於世,澤被後人,又是件具有“搶救”意義的事情。

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金色夕陽”出版工程無疑是推進和諧文化建設,繁榮圖書出版的創新之舉,又是繼承老一輩優良傳統,弘揚老一輩革命精神的文化盛事,同時,也是傳承文化、繼往開來的薪火工程。這一工程將通過文學係列、藝術係列、學術係列圖書的合理出版,為社會提供多種類的優質圖書。顧炎武有詩:“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我們相信,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金色夕陽”出版工程能夠傳播壯心不已、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能夠提供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名品佳作,更能夠為全省圖書出版業迎來璀璨多姿、充滿生機的金色時代添上一抹絢麗的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