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濃情妙筆話淩源
華玉璽
新春伊始,年味尚濃,一摞墨香四溢的厚重書稿擺放在我的案頭。這是一部描繪淩河之源山川風物和古今人文並以散文的文學筆法記敘地方史誌的長篇巨著,是朋友老於和幾位同誌費了許多心血編撰而成的。
老於名德,淩源名人也。在整個朝陽地區,乃至遼西政界文壇名聲赫赫。他早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係,從政後擔任過副縣長、常委宣傳部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雖政務繁忙,卻依然鍾情文學,癡心不泯,退休前就著作等身。退休後與聶斌程、於豔天等同道者,先謀劃於雅室,後躬行於城鄉,再筆耕於紙帛,幾經商研,再三考據,數易其稿,遂有《淩水龍源》長篇麵世。本書的另兩位編著者聶斌程、於豔天皆為朝陽才子,滿腹經綸,學富五車,多有佳作精品麵世,亦為編撰此書的始作者。篇幅所限,不容贅言。
《淩水龍源》是一部好書,走進此書你會發現一個別樣的“世界”,讓你大受裨益。
山川之秀美,會讓你流連忘返。如果你是一位外地人,看過此書你會發現淩源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億萬年前的熱河生物群,會告訴你什麼是滄海桑田,什麼是世事無常,什麼是生命的永恒;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會告訴你龍的傳說,會再現這片大地遠古的繁華;慈雲寺的鍾聲和萬祥寺的燈火,會為你講述美麗的故事,會開示你許多宇宙人生的哲理。如果你是家鄉人,循文探幽,逐墨覽勝,你的腦海裏會再現出大河北迷人的風光,會為遼金一代秀塔石橋的靈氣再次折服。
人物之作為,會讓你歎為觀止。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淩河兩岸的山山水水充滿靈性,哺育出許多慷慨悲歌之士,孕育出許多達官賢才,他們的作為名傳千古,他們的品行讓人心生敬仰。“龍城飛將”李廣射虎之勝跡至今令人傳為美談,羅布桑卻丹以一部《蒙古風俗鑒》讓國人盡知,羅文與羅誌軍父子各以赫赫戰功和不凡政績讓人仰慕,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政聲人品更是有口皆碑,兒童文學作家胡景芳、現代花木蘭郭俊卿……無人不蜚聲海內外,無一不令家鄉人民引以為驕傲,無一不是後代學習的楷模。
文化之厚重,會讓你逐水探源。文化是一個地方的靈魂,沒有文化的地區就沒有前途。淩源文化之樹花團錦簇,淩水兩岸投射著文曲星的光輝。從書中,我們可以領略“淩河文明”之一斑。孤竹國的故事、白狼河的濤聲、南北朝的舊事、唐詩宋詞的餘韻都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聞名中外的皮影、獨樹一幟的評劇、風情淳厚的節日風俗、獨具特色的小吃、稀奇古怪的地名、充滿靈異色彩的神鬼故事……都讓淩河之源產生不盡的神秘感,都讓人感受其無窮無盡的魅力。
曆史之變遷,會讓你滿懷希望。書中的淩源讓人欣喜。新中國成立60年來,淩源日新月異。興修水利、植樹造林讓淩源生態改善,山川大地更美,城市更宜於居住。建設設施農業,特別是建設“北方花都”,讓淩源古城名聲大振,淩源之花成為京城“貢品”,成為希望之花。聞名遐邇的淩鋼在全國同行業占有一席之地,鋼花飛濺,鐵流滾滾,成為朝陽的重要經濟支柱。這裏的溫泉吸引八方來客,當年的趙杖子小學——現在的基礎教育的後起之秀仍舊引來無數人參觀學習。從書中,我們可以展現美好的明天,也可以預知光明的未來。
《淩水龍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書,老於和斌程、豔天他們真的是做了一件功德之事。這部書是朝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程中一個強勁的音符,這部書也是宣傳家鄉推介朝陽的最好作品之一,它既有資政育人、鑒古知今的作用,也有傳承文明、播種道德、弘揚傳統的功能。希望看見更多的人,寫更多這樣的好書。
2012年2月於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