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的旗手

——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的故事

具有與老伽利略同樣決心的我們共產黨人今天宣布:“地球仍然轉動著!”曆史的車輪向著共產主義這個不可避免的、不可壓倒的最終目標轉動著,一直轉到共產主義的徹底勝利。

——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

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1882—1949),著名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活動家,共產國際執委會總書記、保加利亞共產黨中央總書記、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總理。

一、革命之家

季米特洛夫的父母是馬其頓的難民,在家園淪於異族統治之後,他們便辭別了故土來到了保加利亞。季米特洛夫是家裏的長子,他共有五個弟弟兩個妹妹。在他出生後不久全家因貧困遷到了索非亞市郊。後來,靠親友的幫助,在荒野的貧民區裏蓋起了一座簡陋的小木屋,這就是季米特洛夫長大的地方,他在這裏整整居住了35個年頭。

季米特洛夫的父親是一個縫製皮帽的工匠,為了養活多口之家,每天在小小的皮帽作坊裏埋頭於針線活。父親吃苦耐勞,性格剛烈,為人正直,對壓迫和邪惡深惡痛絕,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誠實、勤勞、見義勇為,不向邪惡勢力低頭,極受朋輩的尊敬。後來由於幾個孩子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也成了自己孩子們的革命觀點的信徒,並且在很多方麵還是他們的積極助手。

在他的影響下,季米特洛夫的母親也積極幫助孩子們進行革命工作。

季米特洛夫母親的童年非常淒慘,從8歲起,就當了童工,整天飽受包工頭的殘酷剝削。結婚後生活也是非常艱難的。她的第一個兒子季米特洛夫就是在收獲時在田間生下的,當時由在場工作的農民們幫助,把嬰兒草率地包裹起來放在一塊硬地上。但母親善良、倔強、向往自由,並用這種精神熏陶子女,教育他們熱愛勞動者,憎恨暴虐者。

在這樣的家庭背景熏陶和教育下,季米特洛夫的8個兄弟姊妹從小就樹立起為勞動人民的幸福而奮鬥的信念。季米特洛夫的三個弟弟兩個妹妹先後走上了革命道路。

大弟弟科斯塔丁是一個有才幹的革命家,曾任索非亞印刷工人工會的書記,是首都印刷工人愛戴的領袖,1912年巴爾幹戰爭時陣亡。

二弟弟尼科拉,一個工人革命家,1905年俄國革命爆發時,來到俄國加入了社會民主黨,反對沙皇製度,反對君主政體。1908年被沙皇警察逮捕,被判處終身監禁西伯利亞,1916年死在獄中。

三弟托多爾是保共索非亞地下組織的積極分子,1924年開始和整個共產黨一樣,被迫開始過著艱苦的秘密生活,全心全意地為保加利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工作。1925年3月被捕,受到嚴刑拷打,至死也沒有供出一個在一起工作的同誌,後來被索非亞當局殺害。

兩個妹妹也同樣參加了共產主義運動。

這就是季米特洛夫的一家,他們來自多災多難的保加利亞人民的底層,飽嚐了生活的心酸,在為獲得更多的真理、麵包和自由而進行的革命鬥爭中灑下了寶貴的鮮血。年輕的季米特洛夫在這個戰鬥的愛國家庭中長大,磨煉了他的性格,增強了他的革命意誌,他的所作所為也給弟弟妹妹們帶來了強烈的影響。

二、勤奮自學

由於家境貧困,剛滿12歲的季米特洛夫在求知欲旺盛的時候被迫中途輟學,到一家小印刷廠當學徒。六年級的教育程度就是季米特洛夫走向社會以之去謀生的資本。為了生存,在印刷廠裏,他苦練基本功,不過幾月,就已經熟練地掌握了排字技術,一些特殊的稿件往往由他來排。當時,一個著名的詩人瓦佐夫,不僅他的手稿字跡潦草,難以辨認,而且他對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每次交了稿之後都是幾經修改,反複排版。在排字工人中季米特洛夫是唯一能看懂他筆跡的人,所以,瓦佐夫的作品都交給他排,由於別人幫不上忙,他總是一人獨自幹到很晚。

一天,夜色已經開始降臨,工人們都下班回家了。在印刷廠裏,12歲的季米特洛夫還在全神貫注地工作,他緊皺眉頭努力看著,正在加班排瓦佐夫剛改過的一首詩。這首詩已經反複排了好幾次了,明天就要見報,今晚必須排好。工作一天了,別人都走了,隻剩下這麼一個孩子,他忍不住歎口氣:“這個詩人!”可是不知什麼時候,一個高高瘦瘦的人走了進來,季米特洛夫被嚇了一跳,來人正是瓦佐夫。原來,他對自己改了幾次的詩還是不放心,就親自跑到印刷廠來了。季米特洛夫抱怨道:“瓦佐夫先生,這是怎麼搞的,由於您多次改稿,已經延緩了報紙的出版,我的夥伴們都走了,隻有我留下了。”聽到抱怨,詩人笑了,他拍了拍季米特洛夫的肩膀說道:“格奧爾基,要知道,搞藝術就該如此,不費力氣就沒有藝術!”是啊!瓦佐夫說得對。雖然這一天季米特洛夫非常累,但是在詩人走後,他馬上拿出隨身帶著的小紙片寫道:“要向瓦佐夫那樣工作!”

多蹇的生活使他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但卻越發點燃了他強烈的求知欲望。為了彌補失去的讀書機會,他發奮自學。在印刷廠裏,每天要做工10到12個小時,晚上回到家裏已經筋疲力盡。但是季米特洛夫仍打起精神學習。在他工作的小房子裏,煤油燈總是通宵不熄。為了督促自己,他每天晚上都總結一下自己當天都學到了什麼,然後才躺下睡覺。如果這一天沒有學到東西,他就覺得白過了一天,如果學到了東西,他就覺得這一天沒有荒廢,並且還要在日記中寫上:“這一天我沒有白過。”

季米特洛夫不僅喜歡看書,而且勤於思考。他有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就是隨時記下自己的學習心得,甚至排字時也在不斷地隨著文章的內容而思考。他後來自己回憶說:“當我為別人的論文排字而想到某種思想時,我就立刻把它記在手邊任何一塊小紙上,塞到衣袋內,到晚上再把他記在日記本裏麵。”可惜,這個充滿勃勃生氣的青年的極端貴重的文件——這位未來世界知名的工人活動家少年時代的日記,本來藏在一個從事革命運動的同誌那裏,後來不幸落到了警察手裏。

季米特洛夫對所有的文化領域都感興趣,利用工作之餘攻讀曆史、地理、自然科學和文學作品。他後來曾說:“我隨時隨地都在學習。在印刷廠做工時,我在學習。坐牢時,我在學習。萊比錫審判時,我也在學習。”他尤其對一些進步的書籍和報刊非常感興趣,其中保加利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奠基人布拉戈耶夫的兩本著作——《我國的使徒》和《赫裏斯托·鮑特夫》對季米特洛夫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布拉戈耶夫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對保加利亞的革命進行的研究,幫助季米特洛夫看清了民族解放鬥爭的社會根源。他逐漸明白了民族革命運動和工人革命運動之間的連續性。

在季米特洛夫為迫切的社會問題尋找答案時,對俄羅斯文學作品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14歲那年,季米特洛夫讀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小說《怎麼辦?》,深深地被書中的人物迷住了。書裏有個人物叫拉赫麥托夫,是個反對沙皇專製製度的俄國革命知識分子,這個人成了季米特洛夫心目中的英雄。他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去體驗拉赫麥托夫的生活,少吃飯、少睡覺,大量從事體力勞動。在多少年以後的日子裏,在談起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小說《怎麼辦?》時,季米特洛夫極其感激地評論說,當時讀這本書時,心被抓住了,“無論在這以前或以後,沒有任何一種文學作品像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這部小說那樣對我產生過這樣大的影響。我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去體驗車爾尼雪夫斯基所描寫的主人公的生活。我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堅強、剛毅、勇敢、富於自我犧牲的人。要在鬥爭中鍛煉自己的意誌和性格,讓自己從屬於工人階級的偉大事業……”這部非凡的著作對季米特洛夫政治思想的形成起了積極作用。

印刷廠徒工的艱苦生活和不斷的學習,錘煉出季米特洛夫麵對困難的堅韌不拔精神和對保加利亞無產階級事業的忠誠。1895年季米特洛夫參加了印刷工人聯合會的首次罷工鬥爭,不久成為索非亞印刷工人聯合會的積極活動分子。他經常在工會的報紙上發表文章,鼓勵工人為爭取改善勞動條件而鬥爭,捍衛工人階級的利益。1898年的五一勞動節,在工人的遊行隊伍被血腥驅散之後,資產階級政客拉多斯拉沃夫炮製了一篇文章,辱罵工人是“流氓、醉鬼、強盜”,盡管季米特洛夫在拉多斯拉沃夫操縱的黨開辦的印刷廠裏工作,仍冒著被解雇的風險,拒絕排印這些東西。季米特洛夫把文章中攻擊工人慶祝國際勞動節的詞句毫不留情地統統刪去了。這使印刷廠的主人大發雷霆,事後多年,當他碰到季米特洛夫時還十分惱怒地喊道:“我早就知道你,你就是那個才16歲便敢改動我的文章的桀驁不馴的小子。”季米特洛夫後來自己也回憶說,當他在1915年就新聞檢查向國民議會提出抗議時,那時的首相拉多斯拉沃夫對他說,他沒有資格提出抗議,因為他年輕時就修改過拉多斯拉沃夫的文章,實行過“新聞檢查”。 季米特洛夫從容不迫地回敬道:“這完全是另一碼事。我那時和現在都是維護工人階級的利益和榮譽,而您那時和現在都是壓製工人群眾的意見。您現在利用新聞檢查來壓製勞動者,同您當年利用自己的報紙來辱罵工人如出一轍。我當年反對這種壓製,現在也仍然這樣做。”

此後,季米特洛夫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工人運動中去。在鬥爭中他更加懂得,隻有革命的感情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革命的理論。他發憤攻讀馬克思主義的著作,經常閱讀宣傳革命道理的報紙雜誌,還在工人夜校聽課。正是勤奮的持之以恒的學習,使12歲離開校門的季米特洛夫不僅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而且最終成為保加利亞人民學識淵博、智慧超群的偉大領袖。

三、工人的代言人

季米特洛夫在革命鬥爭中對工人階級的忠誠和不斷增長的才幹,使他很快成長為革命活動的組織者。1900年,他被選為索非亞印刷工會書記,1902年春天加入了社會民主黨,1904年當選為全國工會同盟中央理事會委員、索非亞地方工人理事會書記。1905年,23歲的季米特洛夫被選為索非亞黨組織書記和全國工會同盟中央理事會書記。

當時,保加利亞的資本主義發展比較迅速,但是工人的處境極為艱難。根據黨的路線,季米特洛夫把發動工人階級進行罷工鬥爭作為同資產階級進行鬥爭的一種重要形式,並親自領導了許多著名的罷工鬥爭。1906年佩爾尼克礦工的罷工就是突出的一例。在這次罷工鬥爭中,季米特洛夫按照緊密派社會黨人中央委員會的指示,動員了索非亞黨組織的所有力量,選派經驗豐富的工人、學生深入到礦區和鄉村,進行宣傳和組織工作,使罷工很快擴展到許多生產部門,成為全國性的罷工鬥爭。政府企圖使用恐怖手段和蠱惑宣傳來鎮壓罷工,季米特洛夫也因此遭到逮捕,但是持續了35天的佩爾尼克礦工的罷工,最終以工人們取得一係列的勝利而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