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在路上 149
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發展的大政方針已定,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幕已經拉開。目標瞄定,任務下達,豪邁的激情、決戰決勝的意誌高度凝聚。
發令槍響起,遼寧進入戰鬥模式。
何謂決戰?
意味著沒有退路,隻能成功沒有失敗。新一輪老工業基地全麵振興戰略,是遼寧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甚至可能是新世紀在遼寧打響的最大一次戰役。“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重大機遇麵前,各級黨委政府、各個部門,包括每一個遼寧人,都如過河之卒,隻能破釜沉舟,隻能向前。
意味著穿好軍裝,拿起武器,立即奔赴戰場。逡巡觀望,隻能貽誤戰機。不容悲觀怯懦,也沒有時間猶疑不前,經驗不足,在戰鬥中學習;實力不夠,在戰鬥中積累;機會不多,在戰鬥中尋找。沒有人天生就是戰神,名將都是在血與火的拚殺中成長起來的。
意味著傾盡全力,搏至最後一刻、最後一槍、最後一人,意味著每一場都是攻堅戰、殊死戰。不容保守退縮,不容置身事外,不容明哲保身,不容冷刀冷槍、零打碎敲,必須把我們的所有精力、智力、辛苦與汗水,交付於這場世紀之戰,畢其功於一役。
如何決勝?
就是以行軍作戰的要求,以“嚴”的精神、“實”的作風,去檢視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項工作,幹字當頭,落實為先。
要搶抓機遇抓落實,機遇麵前不手軟,爭分奪秒、積極作為,為振興發展贏得先機、贏得主動。
要認真較真抓落實,真刀真槍細化任務分解,明確落實路線,政策上配套到位、力量上配置到位、督察上跟蹤到位,人人有任務、人人有動力、人人有壓力。
要攻堅克難抓落實,麵對矛盾不回避,麵對困難不後退,敢於啃硬骨頭,勇於擔當,主動作為,確保振興舉措條條精準落地。
要拚搏進取抓落實,非常之時要有非常之舉,領導幹部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以釘釘子的精神和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力度,幹在實處,奮勇爭先,帶動和激發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抓落實、促振興在全省蔚然成風。
要時不我待抓落實,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夜以繼日,夙夜為公,不斷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以鍥而不舍的態度推動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老工業基地全麵振興,寫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麵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幹意見》中,寫在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中,也必將寫在中國改革開放的輝煌曆史中。
未來這五年以及以後的十餘年間,可能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隻有兩幅圖景:
決戰決勝,遼寧將實現全麵振興,走進全國現代化建設前列,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和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遼寧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和發動機,遼寧人將再次迎來屬於自己的新的榮光。
錯失機遇,遼寧將失去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動力,就難以成為支撐帶和發動機。
沒有人願意看到後者,它會讓我們愧對自己,愧對子孫後代,更辜負這個時代。
風雲際會,隻是數千年曆史中的特殊瞬間。不是每一代人都有機會遭遇到曆史的重大機遇,不是每一代人都會肩負重大的戰略使命,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迎來星光閃耀的時刻。
今天,我們就站在這樣一個決定曆史發展走向的關鍵節點上。
弄潮兒向濤頭立。
勇敢地上陣吧,將自己寫進大曆史,成就一段輝煌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