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讓老有所為蔚然成風

李立國

黨中央、國務院曆來十分重視老有所為工作。在上世紀80—90年代就開展了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的評比表彰工作。自1999年我國進入老齡社會後,專門下發文件,將支持廣大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更好地發揮作用放在重要位置。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在不同場合以不同形式強調了要重視發揮老年人的作用。2003年以來,全國老齡委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了“銀齡行動”,鼓勵老專家、老知識分子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支援邊疆、支援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也提出了要擴大老年人社會參與,發揮老年人的專長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參與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

今年,全國老齡辦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老有所為”先進典型人物的宣傳活動,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為老有所為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具有重要意義。剛才,聽了四位“最美老有所為人物”代表和地方老齡工作者、全國性老年社會組織代表的發言,我很受啟發,很受教育。

鄔滄萍教授,是新中國人口學和老年學的創始者和奠基人,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的探索者和實踐者,今年93歲了,依舊活躍在教學科研的第一線,著書立說,非常了不起。尉鳳英老人,先後受到五任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被稱為“毛主席的好工人”,退休不退崗,活躍在關心下一代戰線上。姚梅芳同誌,連續五年參加上海援助新疆的“銀齡行動”,為新疆當地醫院培養出了技術過硬的護理團隊。陸良八老,三十年如一日守山種樹,詮釋了當代愚公精神,他們創造的花木山林場,是一筆巨大的物質財富,更是一筆精神財富。喻朝芬老人,退休後投身社區工作,幫助流動人口和移民子女解決就近入學問題,幫教吸毒人員使他們走上致富路。魏世傑同誌,堅守科學信念、熱愛科普事業,幾十年如一日為全民科普事業默默奉獻。李賀同誌,始終將困難職工記心頭,多年來堅持扶貧濟困。楊格桑同誌先後創建了四個協會,保護環境,推動登山健身運動和少數民族地區音樂事業的發展。崗祖同誌,在反對分裂,維護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方麵做出了突出貢獻。運起榮老人是天津河西區老年協會和馬場街道老年協會的會長,在開展社區公益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每一位“最美老有所為人物”,離崗不離心、退休不退誌,始終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和飽滿的事業激情,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麵發揮了積極表率作用,展示出了當代中國老年人的時代風采和良好精神風貌,為全國2億多老年人和我們所有人樹立了學習的榜樣,譜寫了“老有所為”新篇章。

多年來,我國老年人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投身老年誌願服務事業。當前,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老有所為活動的全國性老年社會組織已發展到14家,其中部分社會組織已經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省、市、縣、鄉、村五級網絡體係,今天,參加我們會議的老年大學協會、老體協、老科協、老教授協會等老年社會組織,都在組織老年人參與社會、實現老有所為工作中做了大量具體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活躍在基層的48萬個老年協會組織,涉及維護穩定、誌願服務、環境保護、社區共建、宣傳教育等各個方麵,老年誌願者人數近2000萬人。“銀齡行動”開展以來,累計參加的老年誌願者達500萬人次,受益群眾3億多人次,創造經濟價值80多億元。同時,各地的老年誌願服務活動蓬勃發展,奧運、世博、亞運等大型活動和抗震救災中都留下了老年誌願者的身影,展現了當代老年人的風采,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事實證明,廣大老年人年老誌不老,依舊可以發揮餘熱,參與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全國老年人口已達到2億人,60—69歲的低齡老年人有1.12億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57.7%。今後平均每年增加1000多萬老年人,年均增長速度達到3.28%,大大超過總人口的0.66%的增長速度。到2025年,老年人將達到3億,2050年前後將達到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壽命預期越來越長,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越來越高,城市老年人大專以上學曆占城市老年人總數的10%以上,並且以較快的幅度增長。老年人參與社會的意願日益提高,目前,參與社區公益事務和社會誌願服務的老年人達到老年人總數的20%,全國基層老年協會覆蓋了全國65%的社區。充分發揮老年群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發揮老年群體的潛能,實現老有所為,既是老年人體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