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講好家的故事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家庭建設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每個人的“小家”提到與國家、天下同等重要的地位,為我們確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重要遵循。
古語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的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就強調個人、家庭和國家的有機統一。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那一抹鄉愁,正是這份濃濃的家國情懷。從個人到國家乃至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紐帶,父母長輩融化在愛之中的家教家風,是最能融入我們血脈的東西,是我們心靈所係的最好的分子載體,是最有助於涵養正確價值觀的原初力量,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豐富滋養。這一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往往通過言傳身教讓每個人刻骨銘心。
當前,遼寧正站在一個新的曆史起點上,麵臨老工業基地的全麵振興發展,迫切需要在全社會彙集起強大的凝聚力和正能量,而優良的家教家風正是最基礎、最直接的教育方式和載體,將潤物無聲地內化為人民群眾的堅定意誌和自覺行動。省委書記李希同誌指出:家庭好,國家強,民族興。要努力把家的故事講好,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成果轉化為愛家鄉、促振興的有力精神引領和價值支撐。按照省委的要求,去年以來,省直新聞出版單位大力開展了抓好家風宣傳教育,各地區各有關單位和部門開展了“家文化”係列活動,這些宣傳教育和係列活動,全方位、立體化打造了遼寧“家文化”品牌,取得了明顯成效。
去年以來,沈陽市和平區委大力開展“弘揚家教家風,樹立家國情懷”主題活動,在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這次沈陽市和平區委組織編寫的“家國情懷”書係,就是遼寧“家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這是一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教材。該書係遴選出13個優秀社區故事、50多個家庭故事,帶著時代的鮮度、生活的溫度和教育的力度,用百姓話、身邊事,還原了一個個生動感人的生活細節,形象、生動、細致入微地表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觀念以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有力地促進了家國情懷在優良的家教家風中的傳承、延續和光大。“家國情懷”書係的出版,必將在全省上下進一步推動“家文化”建設,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良好風尚。
——沈陽市和平區文安路社區一瞥 /金 川
“樹苑春暖花並蒂,庭院簷下笑語飛。”當文安路社區的居民感受到庭院裏的那份恬靜,那份溫馨,那份憧憬,那份回味時,一定會在一種溫暖中,體恤到一位社區書記帶領大家用匠心思想、匠心精神,營造出的具有“家園文化”的社區氣息,並在這種獨特的社會氣息裏分享著社區裏的“家味道”。
遠古群居的時代雖已成為很遙遠、很陌生的曆史,但在今天城市版圖上矗立的社區,它不僅是城市的一道風景,也是社會發展的一部傳記。然而,遠古群居時代的“和諧共享”“以情相依”的種族底蘊,就像日夜流淌的江河水,一直傳承著中國傳統的“家”的概念和完美自己的理念。
“進了社區的門,就是我的‘家’。”這句看似很普通的話,細細品味,如源於心底的清流,與社區裏的一樹,一草,一花,一家,一人,一事,總關著情愫,也關乎著雕塑社區這部作品的創作者——文安路社區胡靜琴書記的心血。公元2000年底,年僅49歲的胡靜琴從省直單位幹部崗位退休。由於她在單位期間工作出色和社區發展需要,經組織推薦,次年3月份,胡靜琴被委派到南湖街道彩塔社區,分管社區衛生等一係列工作。帶著一腔熱情、一股堅忍上崗的胡靜琴,工作認真,大膽細心,勇於挑戰,以她的人格魅力、思想魅力、創新魅力,博得了上級領導的讚譽。由於工作需要,公元2001年6月,胡靜琴被調到和平區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區任書記。
“人類需要善於實踐的人,這種人能在工作中取得成績;但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這種人完全醉心於大公無私的事業(居裏夫人)”。 初到文安路社區,胡靜琴感受到強烈的壓抑感——社區幹部在小區裏遇到居民,經常繞路而行;居民對社區幹部也是橫眉冷對,經常叉著腰指責。為實現社區幹部對社區居民“零距離”服務的理念,胡靜琴書記經細心了解,原來是開發商與社區居民在裝修費賠償方麵出現了問題,多年來,導致社區數棟樓煤氣開不了栓,給社區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為培養社區幹部“服務於民,愛區如家”的理念,盡快使文安路社區工作從沒有民心的“寒潮”中走出來,胡靜琴用思想,用精神,用力量,潛心設計著改變社區和重新營造新社區的藍圖。
“逆境,是到達真理的一條通道(拜倫)”。當胡靜琴用恒心發酵了自己的思想後,她像一位“女漢子”,一心撲在社區“零碎”和不能“再零碎”的工作中。“有問題怕啥?解決它就是了!”胡靜琴經常這樣說。為解決曆史遺留問題,胡靜琴曆經三個月奔波,苦口婆心地與開發商溝通賠償事宜。新書記的承諾能否兌現,在文安路社區居民心裏畫了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