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元寶

我很榮幸能有這個機會向讀者鄭重推薦《人約黃昏》。

作為徐棻(辛夷楣)、蓋瑞(Gary)夫婦的朋友,我知道他們這本書寫得不容易。蓋瑞是醫療儀器方麵的工程師,業餘從事科幻小說寫作,徐棻長期供職於國內和澳洲媒體,寫過大量采訪別人的紀實作品(前幾年寫作的《記憶深處的老人藝》一書由北京三聯出版社出版,更證實了她不凡的寫作才能),但怎麼寫他們夫婦自己的故事,卻讓這對“老作家”犯難了。一開始是半虛構半紀實,後來索性推倒重來,素麵朝天,改為全紀實。起初是徐棻單獨執筆,後來蓋瑞加進來,變成名副其實的夫婦合作。其間反複打磨,數易其稿,不斷添加新的生活信息,原來寫的內容限於篇幅又不得不有所壓縮,這就給全篇結構帶來極大的挑戰。如果他們不是像經營自己的婚姻那樣始終不渝地悉心經營這本記錄他們婚姻成長的書,如果不是因為他們有過人的耐心、苦中作樂的豁達和對於彼此的深愛,這本書的完成簡直難以想象。本書的寫作過程和結構方式就是一份名副其實的愛的見證。現在經過最後修訂,終於要出版了,我為他們收獲這份豐碩的愛情婚姻的副產品由衷地感到高興。

這是一部名副其實的紀實作品,忠實地記錄了兩位作者從相識、相愛到結婚、相處十幾年平凡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生活。這不是硬寫出來的書,乃是人生曆程最自然的呈現。中間追敘兩人認識之前各自走過的坎坷道路,也有聲有色,讓人讀了更加相信冥冥中確有神助,否則,兩個遠處東西兩半球、本來毫不相幹的人,怎麼可能在年過半百,在經曆長長的風雨人生之後,竟然還會跨過千山萬水,跨越東西文化和個性的巨大鴻溝,成功地搭起一座心橋,相濡以沫,生死與共呢!

幾年前,蓋瑞邀請我們一起參觀悉尼西南區 Fairfield那家蓋瑞 16歲初到澳洲時培訓和工作過的農場,痛痛快快玩了一整天。我第一次看到了圈養的考拉,蓋瑞尤其興奮,手舞足蹈地為我們講解這家農場的曆史,原來少年蓋瑞隻身闖蕩澳洲,這農場是第一站,但他在第一站的經曆很不幸。其實蓋瑞在澳洲許多時間都很辛苦,工作上磕磕碰碰,前兩次婚姻都以失敗告終。再回頭看他在英國被領養的童年和少年,更足以讓軟心腸的人不禁淚流。但無論是他還是經曆過“反右”“文革”“洋插隊”的徐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經曆許多苦痛,卻並不悲觀,並不抱怨,甚至並不慨歎人生,而是甘之如飴地接受生活所給予的一切,帶著信心重新振作起來,毅然投入生活的洪流,矢誌不渝地追求屬於自己的那份幸福。果然“天道無私,常予善人”,他們的小舟最後還是努力劃到了幸福的彼岸。我想,維係他們的那條看不見的紐帶,就是這種笑對命運、善待人己的共同心性吧?

這也正是徐棻蓋瑞夫婦用樸素無華的語言奉獻給讀者的最崇高的贈品。

我說樸素無華,絕不意味著他們的文字沒有可讀性和藝術性。恰恰相反,他們的文字因為直抒胸臆,因為照實寫來,摒棄了虛矯造作,讓我們看到了人生最珍貴的真實,因此反而顯得異常純淨和優美。

《安娜 ·卡列尼娜》開頭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實這句名言倒過來也說得通:“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徐棻和蓋瑞在認識之前,都有過各不相同而又可以說彼此相似的不幸,而他們相識之後經營起來的幸福生活卻極富個性,別人難以複製。蓋瑞的話很有哲理性,他說男女兩人能否相愛,相愛之後能否長相廝守,所謂東西方文化差異當然很關鍵,但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難以克服,更重要的還是雙方各自的人性,而人性的或善或惡,全世界又是相通的。他們自己的婚姻和愛情生活十分雄辯地證明了這一點。

當今世界,美好穩定的愛情婚姻越來越成為稀罕事,我們這兩

2011年,蓋瑞、辛夷楣邀郜元寶(右二)一家同遊悉尼西南區 Fairfield 農場,蓋瑞 16歲初到澳洲時曾在這裏接受培訓。

位作者卻在雙方都十分窘困的情況下“意外”得之,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當今世界,因為文化和價值觀念差異而導致的國與國、人與人的爭戰有增無減,我們這兩位作者卻能成功地消除文化和價值觀念差異,熱烈地擁抱在一起,不離不棄,這也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這兩個奇跡說明,人性中的愛必結果子,人性中的善也必有回報,隻要我們學會如何保守自己的心,善養天賦的愛與善的本能,最後必將會結出與天賦的本能相稱的果子來。

唯其如此,我才覺得這本如此樸素而不事張揚的書才非常值得推薦,我相信它給讀者的益處絕對大於書店裏滿架的虛張聲勢而空空如也甚至飽含偏見和戾氣的暢銷書,我想這也是他們兩位費盡千辛萬苦寫出這本書來的目的吧。贈人玫瑰,餘香在手,此之謂歟?

是為序。

2014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