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言(1 / 1)

再版序言

喝茶進入第十二個年頭,忽一日,我放下了茶。

老友問我,何時茶聚?我說,碰頭可以,不過現階段不喝茶了。她還以為我有什麼新動向,我言之,看看習慣了的愛好,能不能舍。

《一心一意來奉茶》是2006年寫的書,積攢的,也是學習喝茶六年來的經驗。所思所想,都有著那個時期的烙印。

反過頭來看,其間有初識茶事的欣喜,有得遇知音的珍惜,有借茶寫人的感喟,也有以茶做鏡的禪思。茶於我,是晚逢的知己,是可以靜心、冥想、感懷和思考的借力。

一盞茶裏看大千。

這十二年裏,我由懵懂喝茶,到尋訪茶山;由複活的葉片,到如臨親切的山水;由亂花漸迷遊人眼的無法抉擇,到慢慢了解自己的心儀之茶……似乎又得到許多啟發。那些心得,我也一一記下,收錄在另一本習茶隨筆《空山煮茶記》中。

我躬耕其間,也忘返其間。茶給予了我太多。我也越來越像一個茶癖。一天之中,若有閑,竟也要喝上三四道茶。這讓我略微有些不安。知幻即離。佛經上這麼提醒著我。茶是舟楫,並非彼岸。我能放下對舟楫的迷戀,重新審視彼岸麼?我想做一做這樣的嚐試。愛茶的人戒茶,有所執的事情擱下來,要挑戰的,是依賴,是對標月

002 指①的摒棄。這裏麵,要厘清的,不是說茶有什麼問題,而是要時刻清明003

自己的心,勿有偏執。

也還好。沒有想象的那麼難。看人鋪展茶席,一杯杯鮮亮醇厚的茶湯斟滿,心中讚賞,卻不為所動。不敢說自己收放自如,但起碼看自己的第三隻眼睛還在兢兢業業地工作。為此,我感到一點點安慰。茶,喝的是心猿意馬的收斂,喝的是端肅恭敬,喝的是通透明澈,如

① 標月指:佛教修行的一種譬喻。以手指月,為的是讓人看到月光的皎潔,而不應誤以為指月的手指是需要關注的對象。手是借力,而非目標。這裏,月亮比喻佛法真理,手比喻途徑和方法。我們要踐行和關心的是真理,而不要在方法上糾纏不休。就好比渡船到彼岸,到了彼岸以後,就不必負船而行,船隻是工具,不能妄執不放。

果能無茶而茶,一杯白水,也喝出了茶意,那是高境。我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而《一心一意來奉茶》,是階段,是爬坡路上的記錄。願它陪伴正在

行進的人們,解乏解渴解煩憂!

2012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