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寄語
“主持書院讀書會是輕鬆和快意的事情:嘉賓不端著,聽眾不繃著,場地塞不下,粉絲線上等。這樣的景象就是讀書人夢寐以求,講演者爭先恐後的地方。近距離與各界嘉賓交流、質疑和問難,促膝談心、磨礪學問,實在是天下頭等好事,樂此不疲。作為“資深”主持
人,我是書院第一受益者。
”
“見過一幅漫畫:一個人對著豐富的電視畫麵,腦子裏空空如也;另一個人手捧一本書,腦子裏氣象萬千。
讀書不僅帶來係統知識,豐富生活體驗,更可以充分運用“第二信號係統”,這是人類提升智慧的重要前提。
有幸參加過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幾次活動,他們的特點是請各界有閱曆的人來推薦書,這樣一邊說書一邊閱人,由人及書,再由書及人,更擴展讀書的視野。
現在他們將部分精彩內容整理出版,值得期待。
世界越是浮躁匆忙,越需要營造從容安靜的讀書環境。書院操辦者們功莫大焉!
”
2
“隻有極少數天分極高的人可以不要讀書,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把禪學發展到頂峰的六祖慧能。他不僅不讀書,而且根本就不認字。但這樣的人大約幾個世紀才出一個,你若不是這樣的天才,最好還是要讀書。但今天對於讀書者最大的問題是該讀哪些書?充斥著書店,特別是機場書店的是清一色的“成功學”和“漂亮學”的書,這些書一定不要看,全是垃圾。那些寫如何賺錢的人一定不知道如何賺錢,因為賺了錢的人沒人有工夫寫。有一次聽馬雲說大街上滿坑滿穀都是“馬雲說”“馬雲如何”,沒有一本是經過他授權的,他幹氣沒辦法,也沒閑工夫告那些編書的小混混們。你去翻翻這些垃圾書,幾乎都是網上剪貼拚湊的,無比粗糙。但為什麼這些書不斷地出呢?因為不斷有人買。為什麼不斷有人買呢?因為心理軟弱又貪婪的人占大多數。軟弱是不相信自己,貪婪是企圖一夜暴富。所以在讀書之前先要知道自己是誰,否則你根本不知道該讀哪些書。怎麼知道自己是誰呢?有一個小辦法可以試試:沐浴熏香後獨自來到書店(必須高雅的書店如台北誠品、北京萬聖等),安靜地瀏覽書架,看到一本吸引你的,隨便翻到一頁安靜地讀一段,如果沒感覺,再隨便翻一頁,再安靜地讀一段,如果還沒感覺就開始找下一本……直到翻
到一本書中有讓你有感應的段落為止。這是我自己挑書的方法,也即“六經注我”法。但這種方法很有局限,因為你不能天天泡在書店裏,而且完全不適用於網上購書。
於是,最有效的挑書讀的方法就是讓你所尊敬的人推薦。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幹的正是這個活計。書院找來一撥撥有思想的人談天論地,然後把自己最受益的幾本書推薦給大家。這太難得了。這次彙編成集的就是他們的人生感悟和好書推薦。如果有時間把他們推薦的書都讀一遍,一定受益匪淺。當然,即使是他們推薦的書,如果讀了幾十頁還一點感覺都沒有,也要毫不猶豫地扔掉——因為這本書和你不相應。
”
4
“在金融博物館書院主持讀書會,是我從業生涯中有趣、酣暢的一件事。因為你可以低到塵埃裏(在那麼多智慧的腦袋前,你的無知並不可笑),但又可以開出花來(在無數的求知者當中,你並不孤獨)。往來成古今,嬉笑皆文章。裝瘋賣傻也好,賣萌發嗲也好,求知者人人平等。隨性率真的唇槍舌劍是對知識的崇敬。知識是別人的經驗,智慧是自己的覺悟,但沒有眾裏尋他千百度的追尋,又怎能發現燈火闌珊處的自己。讀書是和自己不斷地交流,新鮮、心動,讓生活有了無限可能。
”
除了感謝以上各位特邀主持人之外,亦要感謝任誌強、劉曉
光、張樹新、王忠明、袁莉、楊早、王利芬等特邀主持人,他們通過個人的魅力和淵博的學識實現完美串接,從而“豐富”了每期讀書會。
序
出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後的一批人,恰恰在中學期間遭遇了“文化大革命”,他們不但失去了繼續學習的機會,也失去了可以閱讀的書籍。連曾經學習過的“孔孟之道”也被當成“四舊”徹底拋棄了。除了一本“紅寶書”之外,再也沒有可以看的有關“文化”和“文藝”的作品了。曆史在一夜之間發生了顛覆,連愛情也成了小資情調被打翻在地。這一代人經曆的是知識饑渴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