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華茶道的地位
(一)中華茶道是中華茶文化的核心
茶文化在本質上是飲茶文化,是茶作為飲料在被使用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文化現象的集合體。關於茶文化,目前主要有廣義和狹義的兩種界定。廣義的茶文化是指整個茶葉發展曆程中有關茶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茶文化則是專指其精神財富而言。但廣義茶文化概念太寬泛,狹義茶文化概念又嫌狹隘,根據茶文化自身的特點,應取不廣不狹的中義為當。具體來說,茶文化主要包括飲茶的曆史、發展和傳播,茶俗、茶藝和茶道,茶文學和藝術,茶與宗教、哲學、美學、社會學等,茶文獻,茶史,茶學教育,茶具,茶館,名茶等。茶文化的基礎是茶俗、茶藝,核心是茶道,主體是茶文學和藝術,載體是茶文獻。
在中華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是靈魂,是茶文化精神價值的集中體現。茶文化的其他諸多方麵或是服務於茶道,或是圍繞茶道而展開,如茶藝是茶道的構成要素,茶具是茶道的表現工具,茶文化與宗教、哲學、美學的關係就主要表現在茶道中,茶文學和藝術對茶道有較多的反映和表現。學習茶文化,關鍵是學習茶道。掌握了茶道,也就掌握了茶文化的精髓。
(二)中華茶道是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中華茶道集宗教、哲學、美學、文學、琴棋書畫、插花、服裝、園林、建築等於一體,融合了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諸多方麵,是綜合性的文化體。中華茶道是中國人的生活藝術,也是人生的藝術。中華茶道精神表現為清、淡、靜、和、真,濃縮了中華傳統的審美理想和價值追求。中華茶道是典型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中華茶道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也在不斷豐富著中華文化。盡管中華茶道隻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它堪稱中華文化的一個代表方麵。
二、中華茶道的功用
中華茶道是以養生修心為宗旨的飲茶藝術。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中華茶道的特點是“性命雙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雙修亦即身心雙修。修命、修身,也謂養生,在於祛病健體、延年益壽,屬於物質追求;修性、修心在於怡情悅性、誌道立德,屬於精神追求。概括說來,中華茶道的功用在於養生、怡情、修性、立德,以達到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相統一的境界。
(一)養生
茶為“萬病之藥”(陳藏器《本草拾遺》),“茶也,養生之仙藥,延齡之妙術也”(日僧榮西《吃茶養生記》)。現代醫學也證實茶中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維生素和營養成分,其茶多酚、茶葉堿、茶多糖、茶色素、茶氨酸等具有防病治病的多種功效。養生是茶道的物質追求,也是功利追求。
(二)怡情
杜浚在《茶喜》一詩的序言中說:“夫予論茶四妙:曰湛,曰幽,曰靈,曰遠。用以澡吾根器,美吾智意,改吾聞見,導吾杳冥。”所謂茶之四妙,是說茶具有四個美妙的特性。“湛”者,精湛、深湛;“幽”者,幽靜、幽深;“靈”者,靈妙、靈性;“遠”者,高遠、玄遠、曠遠。湛、幽、靈、遠實際上是審美境界,這四者都與飲茶時的物質追求無關,是對茶道美學和精神的一種概括。“澡吾根器”乃指清心、爽神、滌慮。“美吾智意”是說可以使智識、情誌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