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願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從來都相信,文字是有生命的,從它被閱讀的那一刻起,它就不再僅僅屬於寫作者。
它會在閱讀者的心中伴隨著歡笑悲傷而成長,休戚與共,唯有能夠與讀者的生命體驗契合的文字,才有可能被長久地保存。
就如同我深愛的簡?奧斯汀,我每次讀她的書,都忍不住慨歎文學與作家的偉大,那些穿越百年時光的文字,依然可以細膩地描寫出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有生命力的文字,永遠不會老,它會在時光的蕩滌,歲月的淬煉中,彰顯自己的價值。
所以,今時今日,這本書中的文字能夠被你讀到,對我而言,亦是莫大的榮耀。
世界在變。
時代在變。
寫作的方式在改變,傳播的方式也在改變,仿佛一切都在改變。
從寫下這些文字到如今,我的生活發生了些變化,而我內心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不同往昔。
我們總是說,時間改變了一切,而我卻在自己寫過的這些文字裏,更加堅定地感受到:是我們改變了自己。
還記得,寫下第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忐忑而不安,生怕自己寫得不夠好。可是又明明知道,寫得好與不好,每個人的判斷都不盡相同。
無論是寫文章還是做事情,隻有你先認可了自己,才能繼續;否則即便勉強堅持,也是磕磕絆絆,難以為繼。
所以,即便最開始信心不足,但因為想寫、愛寫,於是就繼續寫。
這本書裏收入的文字,幾乎是我過去幾年中人生的縮影,記錄了平凡普通的我在追求幸福之路上遇到的困惑與憂傷,以及勇氣和堅持……這些文字不太講究技巧,也沒有什麼艱深的大道理,不過是以一顆迫切、誠懇的心,跟每一個讀它的人,探討人生種種。
我曾經是那個想要實現父母對我的期待而拚命努力的小女孩,我也希望自己能夠在朋友圈子裏備受矚目,我夢想過成功,也期待過閃耀,渴望著偶像張愛玲那句“成名要趁早”……
這些微妙的心理,你也都曾有過吧?
但這些渴望讓我感到越來越困惑:
當我不能滿足家人的期待,成為他們想象中的樣子,是否意味著我的人生就是失敗?
當我在熱鬧的人群中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那種沮喪該如何排解?
當我意識到自己真的無法成為一個在職場上叱吒風雲的女強人,而注定是一個普通平凡的上班族時,尤其是去參加同學聚會,麵對他們的耀眼成功,我該如何安撫內心日漸強烈的自卑?
……
我不是心理專家,也沒有什麼方法論,那些我想不通的事情,一時難以消化的情緒,那些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痛苦,隻要我寫下來,寫著寫著,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