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伊雖然逃過了死亡的懲罰,但他好像對此並不滿意。入獄後不久,他就向法院提起上訴,稱自己是在被人脅迫和誘騙的情況下才認罪的。為此,他要求法庭重新審理案件,揪出真正的幕後凶手。但法院最後還是駁回了雷伊的上訴,並再一次肯定了第一次審判的結果。
金遇刺10年後,也就是1978年,美國國會對馬丁·路德·金遇刺案才重新進行了調查。他們通過收集,整理了數十萬頁的資料,最終做出了一份800頁的報告。該報告雖然證實馬丁·路德·金確實死於密謀,但仍沒能證實同案犯的身份。
1986年8月1日,《進步》雜誌記者約翰·伊傑爾頓對58歲的雷伊進行了專訪。專訪中,雷伊仍堅持說自己是無辜的,真正想要金消失的人並不是自己。他甚至暗示,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特工也參與了殺害馬丁·路德·金的陰謀。
根據雷伊講,由於馬丁·路德·金的存在,美國黑人反對種族歧視、要求種族平等的呼聲越來越高,這給美國當局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為此,美國聯邦調查局開始視馬丁·路德·金為眼中釘。最終,局長胡佛決定用重金和高職收買馬丁·路德·金,想讓他消失在公眾的視線以外,但卻遭到了馬丁·路德·金的嚴詞拒絕。後來,胡佛便派特工在金下榻的旅館裏安裝竊聽器,要尋找機會置馬丁·路德·金於死地。
在這期間,胡佛等人經常把一些搜集到的情報拚湊起來,給馬丁·路德·金扣上親共分子的帽子。還以他和蘇聯特務有秘密接觸、與左派組織有聯係等罪名,把他逮捕入獄。但最終因沒有確鑿證據,不得不一次次把他無罪釋放。
從政治上消滅馬丁·路德·金的手段失敗後,胡佛又把重心放在了馬丁·路德·金的私生活上。從1964年1月開始,FBI便對金進行了嚴密監視,他們在馬丁·路德·金住過的所有旅館都安裝上竊聽器,並把馬丁·路德·金和同事的談話記錄,以及他和女人做愛時的聲音製成數十盤磁帶,提供給媒體和部分國會議員,企圖把馬丁·路德·金的名聲搞臭。但胡佛這些卑鄙的手段都沒有得逞,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
對於雷伊的話,記者約翰·伊傑爾頓隻是半信半疑。作為美國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確實給美國當局帶來了一些麻煩,但還決不至於使他們殺死馬丁·路德·金。
為了表達對馬丁·路德·金的懷念和滿足美國人民的意願,1986年1月,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把每年1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一定為馬丁·路德·金紀念日。
到目前為止,美國隻有三個人的紀念日被美國當局定為法定假日,他們分別是喬治·華盛頓、亞伯拉罕·林肯和馬丁·路德·金,而馬丁·路德·金是唯一一位不是美國總統卻又享此殊榮的人。
蘇聯入侵阿富汗
“二戰”結束後,蘇聯為了擴展自己的盟友戰線,成立了華約組織。此時的阿富汗隻不過是華約組織擴張道路上的一個毫不起眼的小角色。經過政治和軍事幹預,阿富汗很快就變成了蘇聯的傀儡,並且蘇聯一直以“睦鄰”身份插手阿富汗的重大事務,實際上已經操縱了阿富汗的實權。為了培養傀儡政府,在1973年到1979年的6年之間,蘇聯在阿富汗一共策劃了兩次政變。第三任經過政變奪取政權的阿富汗領導人哈菲祖拉·阿明,開始的時候還對蘇聯的霸權主義忍氣吞聲,到後來便開始時常觸怒蘇聯。因此,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極為不滿,1979年10月,他終於在蘇共中央政治局秘密會議上表明了要除掉阿富汗領導人的決心。
1979年12月7日,蘇聯正式開始武裝入侵,先後出動了9個師,采用陸地和空中夾擊的戰術,短短的7天時間內,便把戰火燒遍了阿富汗全境。蘇軍還在兩國邊境設立軍事指揮機構,由國防部副部長索科洛夫元帥擔任總指揮。12月12日到24日,蘇聯在阿富汗邊境完成了所有的軍事部署。與此同時,一支蘇聯特種部隊也深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腹地,占領了喀布爾郊外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12月27日晚,蘇聯駐阿富汗大使布薩諾夫給阿富汗總統打去電話,勸他放棄反抗,並且告誡他,阿富汗現在已經完全失勢了,並且要求他辭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主席、總理以及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等職務。原本想借助心腹部隊放手一搏的阿富汗總統突然之間被切斷了與外界聯係的一切機會,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驚慌之中,阿富汗總統開槍擊斃了前來談判的蘇聯的帕普金中將,和解已經不可能實現了。
23時40分,蘇聯軍隊向總統府開始發動了總攻。短短12分鍾時間,蘇聯突擊隊便攻占了總統府,將阿富汗總統以及他的家人趕到總統辦公室。憤怒至極的阿富汗總統撕毀了蘇聯事先起草的“阿富汗邀請蘇聯出兵”的“邀請信”,而這一撕使他所有的家人都犧牲在了蘇聯這個帝國主義的屠刀下,鮮血濺紅了總統府的牆壁。不久之後,新傀儡政府上台,卡爾邁勒“當選”為總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