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為優秀的人。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讓父母們頭疼不已。父母們都希望把最好的留給孩子,所以常常不顧孩子的意願,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強加給孩子,殊不知正是因為這樣,才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了很大意見,親子關係發生惡化。
因此,要良好地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成為了當今困擾父母的一大難題。在父母麵對孩子莫名其妙地生悶氣時,很多父母總是想不通原因。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把最好的給了他,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能理解?其實,在孩子的心裏,是希望父母能夠理解他們的,站在他們的角度為他們考慮,而不是站在父母自己的角度來思考,把一些父母認為好的強加給他們。他們在犯了錯的時候,心裏也會感到害怕,怕父母責罰,“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傳統思想在人們的心裏依然根深蒂固,很多父都母奉行這一準則,覺得孩子犯了錯就該嚴厲批評,這樣他才會長記性,所以麵對孩子的錯誤,父母依然我行我素,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使得孩子對父母產生不好印象,對父母也不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親子關係產生裂痕。
“我不喜歡吃胡蘿卜,我不要吃。”“我就是要買那條裙子,我就要。”“我沒錯,不是我幹的!”麵對孩子的種種行為,做父母的總是萬般無奈。大多數時候,家長麵對這種境況,都會忍不住脫口而出:“不吃就算了,以後不許再吃冰淇淋,看你吃不吃。”“那麼貴,買什麼,學習成績又差,還想買什麼裙子。”“不是你幹的是誰幹的,家裏就你一個小孩,難不成還是我做的。”是的,麵對孩子的無禮行為,父母總是忍不住大吼大叫。但是,家長們有沒有想過,他還隻是個孩子,還沒有長大,還沒有成熟到能夠明白父母所說的話的含義,還不能夠理解父母的艱辛,這樣肆意地對孩子大吼大叫,往往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陰影,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反感,長期下去,會讓孩子更加叛逆,影響親子關係的和諧發展。
孩子一直在不斷地成長,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教育更是起到重要的作用,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從出生、長大到結婚生子,都離不開父母的悉心教導,父母是孩子最重要、最信任的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要想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天性好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親不吃黃瓜,小孩也不愛吃,但是黃瓜裏麵有充足的維生素,媽媽教育孩子要吃,但孩子看到父親沒有這麼做,自然而然也就不會聽從指揮,他會想:爸爸都可以不吃,我為什麼不可以不吃?麵對這樣的問題,做家長的更要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自己要求孩子做的,自己當然也要做到,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以後無論說什麼孩子都會信服。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免不了犯各種錯誤,很多家長一提起孩子的錯誤都是一副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可是家長有沒有設身處地地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所以孩子才老犯這種低級錯誤。孩子犯了錯,做家長的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一頓批評,父母也曾是孩子,應該更能理解孩子,要學會用他們以往的經驗、教訓來教育孩子,使孩子不至於走上歪路。沒有哪個孩子在做哪件事的時候都是一步成功的,成長本身就是個不斷試錯的過程,隻有讓孩子親自去經曆,他才會明白個中的道理,然後完善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父母千萬不能以自己的標準、觀點來衡量孩子的對錯,這容易造成孩子對家長的誤解,影響親子關係。
正所謂:“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隻有在理上讓人信服,對方才會心悅誠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應如此。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隻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反感,對於父母的話也不再聽從,還嚴重打擊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青春期的孩子因為心理、生理上的變化,要求獨立自主的思想也越來越強烈,如果父母繼續采用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孩子會越來越抗拒,叛逆心理越來越重。父母在麵對這樣的問題時,要先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隻有等自己冷靜下來,才能更好地審視孩子的問題,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麵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問題,教育學家建議人們使用不吼不叫的教育方式。不吼不叫,照樣也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隻有當父母自己情緒穩定時,才能更好地分析孩子的問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教育孩子也會達到更好的效果。不吼不叫的家教方式,是一種相互信任的家教方式,更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理念。父母在孩子麵前扮演的是人生的指引者,而不是掌控者,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父母更多的是引導孩子怎樣走出心理誤區,怎樣改正錯誤,而不是替孩子決定他的一切。不吼不叫的教育方式同時還是一種對孩子的尊重和鼓勵。這樣,孩子在父母那裏感受到的就是溫暖,就是積極正麵的力量,鼓勵他用一切戰勝困難的勇氣。在和孩子的交談中,如果父母是帶著誠意去和孩子溝通,孩子自然會把心事說出來。多給孩子一個信任的眼神,讓孩子有自己的獨立空間,會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