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早受教育會壓垮成長中的幼苗(1 / 1)

不知是哪個天才說了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那以後,很多家長便紛紛行動起來,恨不得在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就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出生以後,父母更是忙開了,又是教孩子認字背詩,又是給孩子報早教班,其實,這種做法直接摧殘了孩子脆弱的內心和稚嫩的肩膀。

不到6歲的孩子就認識上千字,會背幾百首古詩。看看這麼大的數字,想想這麼小的年齡,孩子應該學得不輕鬆吧?某城市的幼兒園升小學,給出了一道讓成人抓耳撓腮的試題:“一隻小雞和一隻小鴨在路上走,小鴨掉到坑裏了,小雞應該怎麼救小鴨?為什麼北極熊不吃企鵝?”據說這道試題考的是孩子的常識能力和推理能力,看看這些題,孩子做出來應該很吃力吧?

是的,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能夠做到這些,並非因為他們是“神童”,而是因為他們早早地受到了教育,這就是很多家長所說的早教,是他們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關鍵舉措。可是家長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沒想過孩子會有多麼累。

一天,劉女士給上幼兒園的女兒報了一個兒童英語學校的培訓班,每個星期六上一次課,4個課時,教課的老師是從英國回來的留學生,口語不錯。剛開始,女兒上課的興致挺高,因為交了幾個新朋友,而且老師上課的形式很新穎。為了調動小朋友的熱情,老師將幽默故事穿插在課堂上,還和小朋友們玩小遊戲。

不過上了兩次課後,劉女士就發現女兒沒了熱情。為了讓女兒去上課,每次,劉女士都苦口婆心地做說服工作。有一次,老師在課堂上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白紙。下課的時候,劉女士發現女兒把那張白紙的正反麵畫得一點兒空隙都沒有。劉女士和女兒交談後,了解到她早就不願意聽課了,老師給她一張紙,她正好用來塗鴉。

看著那張被塗得亂糟糟的紙,劉女士開始懷疑自己給女兒報班是不是錯了。就在這時,女兒說了一句話:“媽媽,我的負擔太重了,我學不動了。”因為女兒不隻是上英語班,還有上其他的興趣班,還要認字、畫畫、背詩。從那以後,劉女士就再沒讓女兒上英語補習班。

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不隻是高,還早。比如,讓年幼的孩子上早教班,說是為了提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讓本該上幼兒園的孩子上小學,說是自己的孩子很聰明,應付得了小學的學習內容。父母為孩子爭取時間,為的就是讓孩子在將來的競爭中占據優勢,然而這樣做是在拔苗助長,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危害。

不要太高看了年幼的孩子

早教早教,就是讓孩子早點兒受教育,這是很多父母對早教的誤解。在父母的努力下,年幼的孩子早早地學會了很多知識,本該上幼兒園的孩子,被父母要求上小學。當小學老師不同意時,家長會不厭其煩地向老師或校長介紹自己的孩子有多麼優秀,找各種關係來說情。有的父母甚至會動用關係改戶口本,把孩子的出生日期往前推移。所有這些做法隻是為了讓孩子早入學。

教育專家認為,家長之所以這麼做,關鍵在於他們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既然那麼優秀,就要早點兒讓他們上學。遺憾的是,他們沒有明白,新一代孩子越來越優秀已是一種普遍現象。因此,家長不能太高看了孩子,而要把孩子放到群體中去考察,才能發現年齡小的孩子確實是弱於足齡的。如果強行讓孩子提前入學接受教育,到時候無論是在人際交往上還是在學習上,孩子都會有很大的壓力。

絕不要把孩子當成試驗品

有些家長迫切希望孩子提前入學,當被校方拒絕時,他們會說:“試試看吧,不行的話再退學。”在這種試試看的心態的背後,顯然是把孩子當成了試驗品。校方表示,家長把年幼的孩子送進學校簡直是摧殘孩子。

首先是身體上的摧殘。孩子一進入學校,就要承擔學習任務。他們每天上6節課,一節課45分鍾,這種耐力是很多孩子不具備的。有的孩子筆都拿不穩,這是因為他們的手部肌肉沒有發育好。

其次是心理上的摧殘。要知道,當孩子的學習成績跟不上大家的步調時,心裏有非常大的壓力,也非常緊張。有位老師表示,她執教十幾年,接收過一些未足齡的孩子,幾乎沒有學習成績拔尖的,他們的成績總是比足齡孩子差。因此,她建議家長:如果你想提前讓孩子入學,要先問問自己:想不想讓孩子總落後在別人屁股後麵?

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

凡事都應該遵循一定的規律,孩子的成長也是有規律的,年幼的孩子難以承受大齡孩子的學習內容。在人際交往中,年齡小的孩子總處於弱勢地位,經常被欺負,或者被大齡孩子照顧,久而久之,就習慣了弱勢,習慣了被照顧。這樣,孩子長大了,也是很難適應激烈的競爭。

身為父母,都不希望孩子整天悶著頭學習,苦著臉生活吧?童年應該是充滿歡聲笑語的,不應該是緊張兮兮的,如果你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就應該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絕不讓孩子超前接受教育。